naomi0812 wrote:
有網友在問~那位將軍...
現在是風調雨順時代沒錯~但是不代表軍人就該沒有尊嚴~沒有威嚴~軍人保衛的是國家前線~
簡單的說~萬一雷將軍不爽~他大可以投奔對岸~出賣軍事機密~為什麼不這麼做~軍人要榮譽感~尊嚴!
24HR待命的工程師跟24HR在部隊待命的心情~我想環境應該不一樣~也不能量化比較~
(恕刪)
尊嚴是
人必自重,然後人重之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連軍人武德都做不到,有辱將軍之位階,又如何能當司令來號令軍隊呢??還不爽就投降出賣國家勒!!不怕被共匪"殺頭"喔...
武德是甚麼?就是「智、信、仁、勇、嚴」
第一是「智」。 「別是非、明利害、識時勢、知彼己」,就是軍人的大智。有了這個大智,然後一切學識技能和聰明才智,纔能發揮他的力量。
第二是「信」。所謂「信」就是軍隊裏面的「三信心」。做上官的要相信部下,做部下的要信仰上官,而最緊要的還是要對自己有自信。自信是軍人打勝仗最重要的一個要素,軍人如沒有自信,決心就易動搖。
第三是「仁」。武德以仁為本,沒有仁心,一定沒有智慧,沒有自信,更一定不會勇敢。所以軍人必須具備「仁」的根本德性,「成仁」固然是行仁,「成功」亦要是行仁。
第四是「勇」。勇就是不怕,一個人如果要自私自利,他就患得患失,就不能勇。所以軍人要勇敢,必須「公爾忘私,國爾忘家」,堅定主義的信仰,明白戰爭的道理,一切所作所為,完全是要救國救民救人救世,有了這種認識和決心的軍人,無論治軍作戰,一定勇往直前,雖遭遇怎樣的艱難險阻,都不會動搖,這樣纔能發揮他勇敢的力量。
第五是「嚴」。軍人自己的一切生活行動要極其嚴正,自反自律,要極其嚴格,如此纔能嚴於對部下,嚴於對學生;假如自律不嚴祗對他人嚴,那就一定不會發生效力。所以「嚴」字一定要從軍人自身作起,然後纔能嚴以治人。
岳飛說:“智、信、仁、勇、嚴五者,缺一不可為將。”這正是軍人武德的根源。“陞官發財莫入此門,貪生怕死請走他路”,則是黃埔建軍的抱負與期許。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豈容少數老鼠屎,破壞臺軍建軍精神?唯有嚴查軍中貪腐投機分子,掃除積弊,方能重振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