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k wrote:
韓國也是學日本的
這兩國有差別。
日本二戰後開始繁榮的工業,
初期從紡織開始,到汽車等重工業以及電子工業,
日本政府只是盡力去讓日本企業在世界上有公平競爭的起跑點而已,
而且時代背景不同,
光是汽車就好,40 年前要出口汽車到美國簡直難如登天,
日本光是這一點就把所有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包括支持美軍越戰,
但現在要賣進去就簡單多了。
日本比較沒有那種「刻意栽培」某企業的作法,
這種作法對現在的日本來說也完全沒有幫助,
而韓國則是明顯的去執行,大家都允許國家獨厚某企業,
在政府採購上以及流通規則上限制外來品牌,
人才與技術上也是一樣,一發現天才就指定請他去三星(我這是比喻XD)
總之南韓政府與三大企業都是有許多交流,
這是相當相當不公平的一種作法,但也是南韓發展迅速的原因。
韓國這樣的好處是火力相當集中,資源共用。
但相對的,三星若掛了韓國就鐵定會沉一半,
但 Sony 與 Panasonic 甚至 Toyota 都掛了日本還還是撐的住,
因為他們類似型態的企業很多。
台灣也是很重視中小企業,
不過說真的台灣還是參考韓國的作法會比較好,
不過不要學著學著就像南北韓一樣分裂了................
洞燭機先 wrote:
日幣的幣值一點都不低,尤其這2年對美元、歐元都升值不少,把日本換成台灣就很恰當了,最近不是台幣升值嗎?但把時間拉長一點,台幣除了對美元升值外,對多數國家的幣值都是貶值,尤其是對澳幣、紐幣、歐元、日幣等,我所謂的時間拉長是指10~20年,畢竟廣場協議也過了25年
日本的十年失落,是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從1990年初期的房市股市衰退開始。
1991~1995是自殺率非常高,日幣狂升的時間。
1997年過後,日本銀行危機,之後一直到2008年,日幣的幣值非常低,這段時間是通縮最嚴重的時候。
洞燭機先 wrote:
這句話看起來很奇怪,因為通貨緊縮錢變大,通貨膨膨錢變小
通縮和通膨錢都會變小!
洞燭機先 wrote:
日本的吉尼係數不到0.4,美國超過0.45,0.3-0.4表示相對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 所以純就數據來看,日本的貧富差距並沒有很嚴重
吉尼係數的算法是「家庭可支配所得」的分配情況,不包含資本所得,所以無法看出財富集中的程度。
而且吉尼係數只是單一年分,日本早在很久以前(1980年代末期),大量財富已被集中。
日本的可支配所得分配得比美國平均,但把資本所得納入考量,就和美國不相上下了……
觀看財富集中最好的指標是第一大城的房價所得比。吉尼係數不具有太大意義!
國家 房價所得比 國民所得 每坪房價
(US$)(NT$)
中國 195.1 3.6k 66w
英國 75.6 31.8k 241w
美國 48.9 39.8k 195w
日本 48.5 31.9k 155w
法國 46.7 35.5k 166w
台灣 44.2 14.3k 63w
澳洲 23.2 36.0k 84w
德國 19.0 35.0k 67w
瑞典 17.1 38.2k 65w
挪威 13.0 66.3k 87w
比利時 11.2 36.6k 41w
參考資料:2010年各國房價所得比
洞燭機先 wrote:
日本國債:10兆美元,生產毛額: 5兆美元,美國預算赤字使政府債務暴增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近98%,日本政府債務更龐大,達GDP的兩倍,是近代史上最高的負債和GDP比率,這一段話好像跟你所說互相矛盾。
所謂的國債,是指政府公債,日本絕大部分的國債是來自國內的富人,
也就是日本政府向這些造成日本失落十年的富人借大量的錢來維持國內金融穩定。
日本政府這項政策,遭到學者和民眾痛批…… 現在日本政府還是不斷這麼做,洞愈補愈大……
所以可以知道日本政府向國內富人舉的債,沒有用來提振內需,反而是去照顧股民和投資客去……
美國則相反,瘋狂發行公債,由日本人和中國人買單,幫助美國人維持強勁的消費力。
而且可笑的是,美國狂印鈔票後,這些外債就被稀釋了,日本人和中國人真是傻子……
仔細想想,其實也還好,日本和中國製造的商品,美國人是最大買主,所以美國人說了算是很正常的事!
但現在的美國政府,卻選擇走日本的後路……
當時美國國內正在辯論到底要走瑞典的路,還是日本的路,結果美國選擇了後者……
參考文章:美國金融風暴的終極解決之道?
PS:
瑞典在1990初期,資產泡沬爆破,銀行倒閉,失業率和自殺率狂升,經濟大幅衰退。但瑞典政府一連串的政策,只花很少的錢,就穩助金融危機,失業率大幅下降,在2000年後再創經濟奇蹟,是經濟高速成長期。金融風暴過後,2010年第三季,瑞典經濟成長6.8%,居歐美國家之首!在金融風暴的那一年,2008年瑞典的經常帳餘額佔GDP比率高居先進國家第二,僅次挪威,遠高於德國和日本,是工業出口強國。同時家庭實質所得還能穩定成長,政府財政極為健全,國債淨額遠小於零,也就是資產遠高於負債。而北歐以外的歐美國家,國債淨額通通大於零……
日本的路剛好是瑞典的反面,選擇以財政振興經濟與穩定金融,結果是:
日本政府每年的財政赤字都極為驚人,國債不斷增加而無停止之日。
然後日本人不再相信政府和政客,首相短命,政策雜亂無章,政府施政考量順位:財團>民眾。
日本人生育率難以上升,為全球最老的國家。未來日本政府的財政赤字會不斷擴大。
★ 所謂瑞典的路是指政府財政平衡策略,以及在金融危機時,國有化銀行,等到危機後再逐漸恢復成私人銀行。
★ 所謂的瑞典模式是用社會福利系統來穩定社會資源的循環,維持一定內需水準,並且增加國際競爭力。
(成效:利用夏天到斯德哥爾摩走一趟,就會發現街上的小孩和小baby多得離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