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ong wrote:
爆炸位置歸爆炸位置,落點位置歸落點位置。
爆炸呈現的樣貌,在幾十公尺內就變形亂了,如何向您說得,高空落下,到達海面後,還能保持穩定的位置?
你試試看,在10樓的陽台上,丟一個硬幣,看是不是每次都能落在一個直徑1公尺的筒子中?
如果高度拉高100倍,還能集中在10公尺內嗎?
中學物理告訴我,爆炸物的碎片回各自按照抛物線運動,下端運動軌跡接近垂直。幾十公里的運動軌跡足夠它接近垂直下落。至於硬幣的問題,只能說,那是硬幣,如果是子彈頭的話很容易通過簡單技術手段實現。畢竟100米射擊控制彈著點在1公尺內很容易,而垂直運動比抛物線運動更容易控制。
Soong wrote:
你自己的文章是說解體的,不是爆炸。你的殺手導彈如果還又裝炸藥和引爆裝置,那載彈量還能剩1/4嗎?
爆炸是解體的一種方式。DF21的戰鬥部重量600公斤。
機械式抛灑其實更容易控制,也能夠抛灑出很均勻的圓形。我想到的一個方案,可以想像一下從高空旋轉拋下一台綠地用的自動噴灌機(我不知道具體名字是啥,就是靠水能自動轉圈噴水的那個機器。),你想地上額水漬會是什麽形狀呢?
Soong wrote:
另外,槍枝的子彈能有如此持續的動能,在於槍管、子彈彈型與自旋的效果,
看看美國殺人專用空爆炸彈設計,他們也多半在空中100公尺內爆炸,
因為太高爆炸,彈頭碎片沒有子彈那樣的設計,無法持續動能。
還是那個問題,因為是用幾乎不可控的爆炸產生的不確定形狀的碎片,如果爆炸的能量只是把規則形狀的子彈頭推出戰鬥部呢?因為這時候子彈頭已經有了很高的動能,不需要更多爆炸增加動能。
Soong wrote:
至於你提出的這個點子還真天馬行空(我還真懷疑是你自己想的),
可以說說哪偏軍事文章中有提到嗎?
看過有人提出來用子母彈啦,我自己更發展一下。從1000枚回爆炸的,變成10萬枚不爆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