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的大學生的新鮮人素質有多高!!!???

以前學生多到擠不進大學

現在大學多到招不到學生

你說說看素質有多好?
以前的小孩做錯事,可以罵,可以處罰,

現在的小孩做錯事,罵一下,處罰一下,可能就上頭條了。

這就是以前和現在的素質差別。
在無法開花結果的地方努力,就是執著;在可以開花結果的地方努力,就是堅持。
江山代有才人出

一代新人換舊人

不刻意比較什麼

每代都有每代的幸福與痛苦

如果要比較大學生的素質

我只能說

前10%的素質變化不大

甚至這代因為資訊豐富的因素

能力會超越我們這代

但是,後面的素質就堪憂

以我18年前考聯考時

社會組錄取率30%左右(已經提高了)

台大法律系那年要445分左右(600分滿分,有考三民主義)

私立學校呢

淡江、中原、逢甲、世新、銘傳、文化、靜宜等私立大學要350分以上

以前都屬於後段學校,現在他們大都晉升中段學校了

這不是這帶學生的錯

而是教改的錯

升格一堆專科為科大,廣設普大

造成價值觀錯亂

記得我考高中那年,台北工專非常高分

考上北聯前三志願都還不一定能上北工

那時前幾志願的專科都是就業保證

但現在呢,一堆大學生,但不一定有相當的水準

唉,教育體制錯亂
birdlo

有一件事我要更正 我是1986年參加高中聯考 當時我們都已能進好的高中為榮 也就是說, 只要能考上前三志願, 我還沒聽過有人會去讀台北工專至少在我們班調查, 是沒有人不能進台北工專的

2024-10-09 15:21
alanerintw

民國78年是舊教材最後一屆,數學超難,高標也才49分,大學錄取率是26%。隔年新教材考出來的數學都有80分,錄取率直接超過30%。

2025-04-26 20:11
我自己是15年前考大學的
但是看到一堆人把二十年前的大學生講得跟神一樣就想笑
有人說什麼 本來以前只上逢甲的,現在都上台大了
以前10%只能上東海 現在都能上台大
以前大學生是千中取一 萬中取一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seriesdata.xls
這是教育部的統計資料
今年民國98年 二十年前是民國78年
民國78年的學士畢業生有42952人 其中有25461是私立大學(這些人是74年考上)
民國82年的學士畢業生有63160人 其中有35665是私立大學(這些人是78年考上)

民國78年大學畢業生約是民國55-56年出生 那兩年新生兒人數418327/376806
民國78年大學新生約是民國59-60年出生 那兩年新生兒人數396479/382797

台灣考大學的考生人數一直在10-12萬人左右

20年前(民78年)大學新生 大學錄取率約52%以上 大學生佔同年紀人口15%
20年前(民78年)大學畢業生 大學錄取率約35%以上 大學生佔同年紀人口10%

20年前的前10%大學生 以畢業生看是4000多人 以新生看是6000多人
怎麼看 都看不出來前10%大學生只能上東海跟逢甲
大學生以同年紀來看 也不過10取1到6-7取1 怎會有千中取一 萬中取一?

就算再往前推個10年 民國68年的畢業生也有32360人 其中私立大學18596人
新生也有35716人 其中私立大學20642人
還是看不出來前10%大學生只能上東海跟逢甲
還是看不出來大學生千中取一 萬中取一




alanerintw

你資料有錯,民國78年大學錄取率是26%。

2025-04-26 20:12
yuuko wrote:
20年前的大學生,聯考拼出來的
能考上大學的都是百中取一
現在呢?百分百上榜
而且還要考那麼多次才能上那麼一所爛學校
亂七八糟的加分一堆

現在的大學生跟廢物有啥兩樣?
要是我的小孩將來是這樣
我會跟他說早知道當年就讓你死在牆上


正好再過一個星期,就是小弟在下敝人我考大學的二十周年記念日,所以你這個問題我可以區區的回答你一下。

1. 錄取率: 民國七十八年的社會組錄取名額三萬餘,應考名額七萬餘;自然組名額二萬餘,應考名額三萬餘人(印象中)。
2. 難度: 根據記憶,填卡分數是 190, 第二類組最低錄取分數是 200 出頭,其中有一科有背就有分的三民主義一百分。

3.程度: 民國七十八年退伍應屆工作的大學應是民國七十二年入學,也就是大約民國五十四年出生。這批人當時被報章雜誌戲稱為「眼高手低不會實作的草莓族」。而當時成大電機系畢業的大學生(我前一個工作的直屬主管)在科學園區的平均起薪是: 24000。


4. 大學與專科的程度問題: 不可否認,當時在交大考插大進來的大哥大姐們,上課態度之認真能力之強是數一數二,幾乎無一不是直升進研究所。而像我們這種歌舞升平考進大學的,上大學以後忙著把妹聯誼打三國志,很多東西要到出社會以後才學,自然比不上在社會上已經打滾一陣子的大哥大姐們。 但是(前段)大學生的實力,如果有認真念書的話,反應基本上還可以。

5. 為什麼大學氾濫? 因為大勢所趨。在民國七十八年的時代,剛好美國一九八七年金融風暴之餘大批留美人士回台灣(不會有人在那時跑回大陸去),電子業雖興盛但是傳統產業持續萎縮當中。(不要相信國民黨什麼1980年代日子多好過之類的謊話) 在民國七十八年的時候,正是紡織食品印染家電等產業開始合法非法的遷至大陸去的時機,也開始有公司惡性倒閉整廠遷移至中國大陸積欠勞工退休金資遣費,中年失業浮上台面的時代。而維繫歌舞昇平的場景則是民國七十八年的股市上萬點的榮景,對應的其實是台幣升值下傳統出口產業掛點的慘狀。

這在講什麼呢? 就是其實專科與高職生的就業市場在二十年前早已萎縮,而花大錢做垃圾的電子產業其實除了證交稅以外對台灣的稅收並沒有貢獻,所以當年台灣的財政正開始從黑字預算轉成赤字預算。

接下來,國民黨高層(不是現在這票馬騮)也看到經濟西移的危機,努力的想要把台灣的產業分散到其它的第三世界國家避免中國變卦下全滅的危機;不過當時的第三世界國家不論是拉美東南亞無一沒有承受美國金融鉅子攻擊的實力,1997年之後個個陸續掛點,分散風險的努力為之破滅。而留在台灣的大企業其實是歧視技職體系的,不論升遷或者加薪,碩士與學士就差 20%以上,更別說學士與專科高職畢業的技術士,自然飽受岐視的高職專科畢業生或者在學生會以升學為主要目的。

至於二十年前高職考高中不利....那是假象啦。教學的科目不一樣考試怎麼可能會有優勢? 大家都嘛把焦點集中在有優勢的插大轉學考上面。

所以,企業抱怨大學生素質下降之前自己要先檢討,你自己在做了什麼努力讓優秀人才看上你?


廢柴永遠只會抱怨他看到的都是廢柴,物以類聚嘛。
wuchialong1977 wrote:
20年前的前10%大學生 以畢業生看是4000多人 以新生看是6000多人
怎麼看 都看不出來前10%大學生只能上東海跟逢甲
大學生以同年紀來看 也不過10取1到6-7取1 怎會有千中取一 萬中取一?


民國78年如果是前 10% 的話,大概是我這個程度吧~

(我第二類組排名大概在1800左右)

呃,交大的第三志願,全國第二類組志願排名大概第十一左右.....

現在?

現在我們系算傳統產業啦,錄取排名位聽說掉到 3000 附近....
沒錯以前教育比現在嚴格太多,以前的高中畢業可以應徵不錯工作!
反看現在錄取率根本是120%讓你上,你敢說不是嗎?
所以現在大學生能力有比以前困苦的人強?我不信。
至少以前沒有所謂公主王子病至少以前人都是因為生活困苦而打拼
在看看現在一堆人病的真不清一堆人太享受錢花光在那喊生活難過,說難聽點好壞自己造成。
舉個例子:

15年前,大學聯招社會組錄取的最後1名,大約是所有考生總排名的第28000名左右,落點學校大約是實踐學院至靜宜大學區間。

假使把這第28000名放到今日排序,不知會是在那幾所學校區間。
Chester wrote:
舉個例子:15年前,...(恕刪)


還是實踐到靜宜區間啊~

不然你以為會在那裡?

多出來的學校都嘛在後面。
Mask1491 wrote:
沒錯以前教育比現在嚴格太多,以前的高中畢業可以應徵不錯工作!

你說的是城裡跑三輪車鄉下跑牛車的民國三十年代嗎?

道聽途說不要唬爛。
Mask1491 wrote:
反看現在錄取率根本是120%讓你上,你敢說不是嗎?
所以現在大學生能力有比以前困苦的人強?我不信。

有,不過你等級太差身邊根本不會有那些人跟你在以起。
Mask1491 wrote:
至少以前沒有所謂公主王子病至少以前人都是因為生活困苦而打拼
在看看現在一堆人病的真不清一堆人太享受錢花光在那喊生活難過,說難聽點好壞自己造成。


公主病王子病到處都是,不過以前的三台新聞是不會報的。

年輕人先學會不要妄斷別人再說。
  • 3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