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為什麽台灣人講話喜歡夾雜英文單詞或短語?

有時候其實只是方便啦,也不用太在意。

我在日商、台商都工作過,現在是美商。日本人英文好的也是有,但畢竟比例上真的是比較低,有些是英文OK的,但腔調太重,所以讓人聽不懂,只要寫成文字,這些人英文其實很不錯的。

現在在的這家美商,其實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純英文的文件還是佔了一定比例,但閱讀者其實大部份還是台灣人啊,當同事間在溝通時,就會出現一些英文,這些單字也不是沒有中文,但就是一個習慣性而已。

至於這些說話夾雜英文單字的人,英文到底好不好,其實很多人都真的很好,跟國外通E-mail、做Conference Call,或者寫英文報告,沒聽說過哪個部門沒能力自己完成的,可能因為是外商吧。

不過我們部門的私規是,要給外面看的東西都要全部中文化,甚至特地把英文翻成中文的都有。

總而言之,有時候只是為了方便啦,別太在意啦。
這很正常,典型海島國家的語言文化
因為英語是強勢語言,且過去海島國家幾乎被歐美強權殖民過

如果有認識、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朋友或同事
就可以知道他們講話就是這樣,國、台、英語通通一起來
台灣這樣偶爾套個單字都算還好咧

多學一點並沒有壞處,語言是拿來溝通的
不用放太多民族情緒在裡面
真的聽不懂問一下不就好了
無須太排斥

  如果你讀過語言學或是語言心理學,就知道「語言」只是一種習慣。

  例如當你要說我想吃「冰淇淋」,這個詞在你的記憶裡以二種語言形式存在,一者當然是中文,另一者則是ICE CREAM。

  如果你常講ICE CREAM,或是你有想特意表達一些不同的意涵時,也許你在說「我想吃冰淇淋」這句話時,就會講成:「我想吃"ICE CREAM"了!」

  很多情況其實都是這樣,又或者你在中文裡找不到適合表達的辭彙時,也可能改以英文表達,這些都是常見的現象,畢竟語言回歸基本功能面時,他所代表的,不過就是一種溝通的工具罷了。
比起講話喜歡夾雜英文單詞或短語。
個人反而比較不能接受,以下這幾種情形:

明明只是一群台灣人寫mail,沒有對外的問題。
硬要用很破的台式文法,全部用英文寫。
寫的人也要查dr eye,看的人也要查dr eye。
結果最後有人看不懂,還要打電話去問對方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就是許多人都要取英文名字。
明明英文講不出幾句的國高中生,甚至四五歲的小孩子,也都要有個英文名字。
真的不知道這種心態是什麼?

日本人的名片,也都是用拼音。
台灣人明明就有自己的中文名字,也不是跑到外國落地生根。
偏偏就一定要來個ryan,john,amy..........(取藝名嗎?)
不知道這種現象,外國人看起來的感覺是什麼?
你的仇人真多,30天真的不夠你進行處理。
Christhood wrote:
欸... 那個某某某... 幫我把那個單Cancer掉!...(恕刪)


還會演變成"can單"....
欸... 那個某某某... 幫我can單...
恭喜發粿 wrote:
新加坡的漢語有普通話(國語)、福建話(閩南話)、廣東話、潮州話(恕刪)


新馬叫華語,不是普通話啦

我覺得新馬華人真厲害,這麼多種語言都會,混一起講也不會錯;就算有不會的,也會聽,猴犀利~
說到can單 還有其他類似的

例如船位bu了沒 bu甚麼bu 又不是叭噗

那個mail你e了沒 到底o不ok啊?

彩排就彩排 講甚麼 <蕊>

喔...還有客人的down pay到了沒? (多講一個ment是會差到1秒鐘嗎)
chezmoi wrote:
…我覺得新馬華人真厲害,這麼多種語言都會,混一起講也不會錯;就算有不會的,也會聽,猴犀利~
有一好沒兩好。我看過一部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發現他們說華語很難聽,說英語也很難聽。

Dave5136 wrote:
有一好沒兩好。我看過一部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發現他們說華語很難聽,說英語也很難聽。


我覺得還滿有草根味阿
那是因為講整句的自已聽起來都覺得很難聽

每個人電視看多了,都知道正常的英語是怎樣子的,實在不忍心聽自已爛爛的英文

所以囉,講講單字就好,表示自已英文還有一點程度

例如,陳文茜.......超愛講單字的,美國銀行,它不說BOA,一定要唸bank of america
鑑於01網友發言的水準江河日下,我大概不會再發言了,我實在是不想跟一堆沒有大腦的生物有一絲絲的互動,那種感覺實在令人作嘔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