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0

談談佛教

水云 wrote:
彌陀經,列舉講的是 37 道品
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列舉講的是 6 度

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不懂三十七道品、六波羅蜜等也沒關係,因為很多不識字卻老實念佛的人也成就了,如鍋漏匠、海賢老和尚等.....





圖片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8_EN7qpADE&t=6s
Devin1927 wrote:
Devin1927 wrote:

(恕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GJdurxdtTo



...(恕刪)


其實

就如影片裡面法師所述

佛經裡面

分別男女的是習氣、習性

不是性別

很多男性的那種習氣習性更是嚴重

不然怎麼會有提婆達多??

龍女也不會快速成佛現丈夫相

所有的佛經,聽大師說

都是心經

前幾樓的七輩婦

對男人來說也適用吧?

改成七輩夫、七輩人,也是有道理的吧?

最近這幾天的社會新聞就……

男女相處,或說人與人相處,本來就是相對的,互相的……

如果有人不懂不要做前5輩……

自然就會跑到後2輩了……

Devin1927 wrote:
看到這影片有適當的...(恕刪)


這是很好的議題。自己目前所知,男子比女子多修五百年的說法似乎沒有經典依據,有一說可能自"接受女子出家,導致正法少住世五百年"的說法延伸而來,佛陀建立不分階級的僧團,也說眾生皆有如來德相,就法義上說,緣起無我的法則與尊男輕女思想是違背的,不論是智德、斷德、恩德的三德圓滿成佛說,或是菩提心、大悲心、空相應三具的菩薩行,男女身都不是決定性的關鍵,具足聖人的條件就會成為聖人,與信不信佛教無關,不信佛教,具備了聖人的條件一樣承認是聖人,這是符合緣起法的。得什麼報身決定於業力,業力則與習氣有關,報身有各自不同的影響(或輕或重),貪瞋癡則是共男女的,沒有誰優誰劣。

這有了另一個問題,佛經裡為何有些尊男輕女的說法?觀其因緣,佛法傳承向來以男眾為主,男眾中頭陀根性的修行者向來不喜女身(可能認為女身容易引誘與魅惑使男眾深生染著),還有父系社會的影響,長期流傳之後是既得利益的問題。從對治說,主要是降伏慢心,激發向善向上的心念與行動,反過來說,如果男眾因此而貢高我慢或只想抓住主導權,於己不但有損,還可能誤他,反成障道法。另外,若讀過難陀尊者出家的故事會知道,難陀尊者出家後仍戀戀不捨俗家的美麗妻子,孫陀利,想偷跑回去不巧碰見佛陀,佛陀讓他看到天女的美麗,孫陀利根本無法相比,但若不好好修行,福報享盡就會墮入地獄受苦,難陀尊者驚覺原來貪戀色相不是究竟的快樂,甚至可能造惡業,於是努力修行證了阿羅漢果,要說明清楚這並非"以欲離欲"(佛陀並沒有讓難陀與天女享樂),而是讓他知道雜染愛如羂索,難以出離,是障道法,不是追求大貪大瞋大癡的"以欲離欲"法,女性會吸引男性,男性也會吸引女性。

龍樹菩薩判攝佛陀說法不出四悉檀:世界悉檀,各各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前三悉檀可隨時空環境適應調整,第一義悉檀則不變(究竟了義說)。不論男身或女身,應以減少貪瞋癡為要,尊重與敬仰不來自男身或女身,而是德行與智慧。祝福您!

過往女性經濟不自主,需要仰賴男性,生活範圍狹隘,視野狹小,又因女性荷爾蒙影響,容易引誘與魅惑男眾...現在女性有受教權、經濟獨立,視野因此開闊了,男女的差別沒那樣大了。

黃念祖老居士說修行的成就在古時候佛門裡面的排名是出家男眾排第一,出家女眾排第二,在家男眾排第三,在家女眾排第四,我們現在讀誦經典,在經典上看到的排名確實是如此,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可是在現代的社會顛倒了,現代排名順序是在家女眾排第一,在家男眾排第二,出家女眾排第三,出家男眾排最後,現在這個世間顛倒了,我們看看近代的往生傳就曉得黃老的話不虛。展開近代的往生傳,念佛往生確實在家女眾人數最多,其次是在家男眾,真的是出家男眾排名在最後.....

另外《佛說法滅盡經》提到「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我會回到最根本去想

悉達多先生到底是為什麼

一開始,其實不願意團體裡面 ...

對管理者來說,當然越簡單管理越好

我比較願意相信的是

悉達多先生還是比較不想碰觸性生理問題

包括男性的性生理問題,他也是想繞開的

性生理問題應該是自我管理問題

我不太瞭解 (包括男性) 為什麼要常常以性生理問題

去煩悉達多先生 ... ?

性生理問題,自我管理得不佳,所以就無法覺悟?

總覺得好像是在哪裡弄擰了方向?

─ ─ ─ ─ ─ ─

如果你走在覺悟的路上

性生理問題,不會成為煩擾你的問題

─ ─ ─

你該打磨的是心性問題,不是打磨哪個性別的性生理問題

你該解決的是心性問題,不是解決 人 的生理問題

─ ─ ─ ─ ─ ─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性生理問題,自我管理得不佳,所以就無法覺悟?
總覺得好像是在哪裡弄擰了方向?
淫,貪淫,就是修行要對治的三毒之一"貪"

淫念,乃集妄想,分別,執著之大成,難有更甚的了

分別異性的美醜,妄想與異性親熱,執著的想著異性...


不貪財者多,不貪食也多,不貪名更多

唯獨淫,太難斷了

佛好像說過,再有一個像淫這麼難斷的東西,恐怕沒人能成佛了


淫難斷,不見異姓,是減少干擾專心修行的好方法

所謂不見可欲,其心不亂

當然管理也是大問題
我可能還是希望多一點現代人的,能懂的講法

思考說,《阿彌陀經》為什麼要那樣子說

為什麼需要把〔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入到經文裡面

一定有它的道理

我另外舉個例子

到了淨土,「才」自然皆生 念佛念法念僧 之心 ... 嗎

不對

如果你現在就做得到、分分秒秒、甚至近乎於 ...
現代人用詞"分秒必爭"的,達得到 "分秒必爭" 的念佛念法念僧 ...

現在去做到.現在就是淨土.不是嗎

今 現在 說法,說的正是 現在

現在就去做到.現在就是淨土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居士:「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古德多有言及。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當下自己一念心性之中,所以不必求生距此十萬億佛土之遙的淨土,弟子甚感困惑,請法師慈悲開示。



法師:諸佛說法,事理雙備,不可執事迷理,尤不許執理廢事。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從理上立言。道理雖是這樣,但這不是凡夫的境界。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與我們心性同體相關,心、佛、眾生等無差別,斯言確哉!但這些都是從理上建言。

從事相上來說,距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土之遙遠的西方確有極樂世界。淨土在妙明真心內,卻在凡夫八識妄心外。我等凡夫眼下全體是心意識用事,煩惑重重,所以不可執理廢事。應從事修入手,持戒念佛、讀誦經典、廣修福德、求生淨土,到了極樂世界,方可現量親證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所以,唯心淨土,實有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極樂世界可到;自性彌陀,彼土實有一尊阿彌陀佛可以親炙。如是認知,不執邊見,理事圓融...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0/104045.html
其實,光是請求女眾出家的內容就有矛盾不一的說法記載在教典中:
有說諸佛皆有四眾弟子。
有說過往諸佛皆不聽(不允許)女人出家。
有說有了四眾就沒有四果。

我覺得有幾點可以觀察與探究:
從上座部與大眾部的各自發展到十八部派(印度佛教),對立與批判是常有的情況。
佛弟子們的習氣與修持法門異同。
一切佛經皆為佛陀親口宣說?
佛陀親口宣說,弟子們是否全盤信受奉行?
經典結集的過程與情勢影響。
末法思想與當時佛教發展情況關聯性。

從佛教發展史看,有難以否認的情況:
教典結集與傳承由男眾主導。
不論是在印度發生的法難,還是中國佛教的三武一宗法難,當時住持佛法的皆以男眾為主。

女子精進恆作功德與法滅,好像太沉重了!男眾說女眾過惡,而女眾卻發聲不易,說明了尊男輕女的事實;佛陀是覺悟一切的覺者,如他明知女子出家會減損正法住世乃至法滅,我忍不住要問其智慧與慈悲何在?還是一句"眾生共業"而放任不管的自了漢呢?解脫的關鍵不在性別,不是要貶低男眾,但也不是唯有釋種最為尊貴的我尊你卑思想,而是希望關注在貪瞋癡的增加或減少,佛陀說法不正是為了讓眾生能離苦得樂?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一樣是生滅法,
在這世間只有一萬兩千年,我們現在是在末法時期,然後滅盡...
《佛說法滅盡經》是講佛陀對佛法逐漸消亡的預見,
佛法逐漸消亡時,男人與女人的修行情況是「女人精進,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
並不是說是因為女人精進,造成佛法消亡...




  
問:「佛說女眾出家會滅法五百年,請問女眾可否出家?」

淨空法師答:「其實女眾跟男眾是一樣,如果有分別,這不是佛法,至少跟諸位說不是大乘法;小乘法有這些執著,大乘法裡面沒有,大乘法是平等法。為什麼佛在小乘經教裡面說女眾出家將佛的法運減少了五百年?意思是講女眾的煩惱多,心量小,嫉妒心重,原因在這裡。佛說這話是不是真的?我們想想就曉得了。究竟是什麼原因?生理與家庭的生活因素。因為女人多半主內,生活的範圍很小,男人主外,他的生活範圍大。你生活範圍小,心量自然就小,起心動念只想到這小圈圈的利益,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學佛之後,一定要拓開心量,如果也能一切放下,做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女人一樣成佛。

《法華經》有個例子,龍女八歲成佛。《華嚴經》是用善財表法,《法華經》是用龍女表法,他們能不能成就?當然能成就。佛說這個話是在正法時期說的,在末法時期完全顛倒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Zrw72GzPCQ
  • 117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