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8

<101/08/16>昨晚的恐怖汽水~ 維大力(廠商提告消費者且敗訴定讞 )


Revenge wrote:
你馬幫幫忙,有沒有破洞才是此事件關鍵。

沒有破洞的話,製造者還要強辯不是他的問題嗎?

況且何來的未經檢視就散撥xxxx,消費者有跟你定什麼契約發現不良要首先通知你嗎?消費者有義務要替你保密等待你的回應嗎?有哪個法條這樣規定?

這本來就是毀謗罪的控訴,只要證明此事件並非作假即無毀謗的情事,怎麼一堆人都只看表面.....


有破洞,能證明什麼?好像也不能證明什麼? 沒有破洞的話,就能直接證明業者的生產過程就一定會有問題嗎?

這個件發生後,業者已至消費者處當著媒體的面說明,但消費者依然不接受業者說法,也未接受業者邀約到廠區內參訪生產線,然後持續認定業者生產過程出問題。這和什麼保不保密的無關,而是樓主表達的方式與事後的態度讓業者決定提告。

這也正是毀謗罪的控訴,但請先看起訴的理由,並不是如R大所言:「只要證明此事件並非作假即無毀謗的情事」那麼容易,如果真那麼容易,那還真的是只看表面。
我好像有看到對方強調在碳酸環境下螞蟻無法生存,如果根本沒有打入二氧化碳,只是一罐糖水呢?
cigs wrote:
有破洞,能證明什麼?...(恕刪)


當然,有破洞自然可能為出廠到消費者間可能出了問題,即不絕對是製造商的過失。

起訴是要看用什麼罪來起訴,每個罪都有成立條件,只要成立條件不存在即此罪不成立。
不是用起訴理由來判決的。

mitsuyo wrote:
我好像有看到對方強調...(恕刪)

不能說....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mitsuyo wrote:
我好像有看到對方強調在碳酸環境下螞蟻無法生存,如果根本沒有打入二氧化碳,只是一罐糖水呢?


就自動化產線氣體輸送的過程很難只獨漏這麼一罐不打氣而其他的都有灌到氣。算再加上假設裝填前,罐身裡就有螞蟻和窩了,自動化產線又能剛好認出這罐不灌氣,這又是微乎其微的機會。
cigs wrote:
就自動化產線氣體輸送...(恕刪)


你沒待過自動化生產線吧

自動化生產線什麼事都可能發生,首件、歲修、停線復工,更慘的是怎麼防範內部員工狹怨報復

難道你不知道生產線要拜乖乖嗎?

微乎其微是多少ppm不良?

該生產公司的網站寫的僅供參考,沒人會寫自己的不是吧有的話早就不會拖到現在

之前有提到什麼檢調有去參觀該製造商什麼的,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客戶來稽核都馬是先整理過,更何況是外行人來參訪,能發現問題的話廠長就應該走人了。
我有作實驗,打開後要搓洞,其實並不容易,
因為很軟,就算搓好了,就跟我上次貼得照片一樣,
罐身會有大皺摺,不會完好只有一個洞,
不是你講得容易刺出一洞,
這證明很多不是你想的這樣,
我會去作實驗,就是0.3公分的其實是很明顯的,
當天記者副總不可能沒看見,
要是看見為什麼馬上不指出來?

cigs wrote:
但當打開拉環後,要用凹或刺洞相對容易太多了,可是我並沒有真的去戳洞。
只說白賊七是最會白賊的代表人物,就被刪文了...所以管理員認為正宗最會白賊的人是?...

Revenge wrote:
你沒待過自動化生產線...(恕刪)


我可沒說自動化生產線完全不會出問題哦,只是要被自動化生產線剛好認出假設已裝有螞蟻的那一罐不灌氣,其他的都有,真的很難。就算真的巧到不行好了,後面還有伽碼射線的篩檢。目前還沒有出現第二罐,第三罐的螞蟻汽水,好像也還沒找到沒有灌到氣的維大力在市面上。
看不下去幾個鬼扯蛋的發言,甚麼消費者要先檢視生產線並找到其他有同樣狀況產品,不然就是蓄意毀謗?

我的一位家人在國外著名的啤酒/飲料集團擔任過好幾年的法務,是那種全球排名前三的品牌,不是啥怪怪口味配上怪怪廣告的東西....他的工作也包括處理這種事件

我有次很好奇的問他,那些異物(蟲/金屬/雜質)到底是怎麼跑到瓶子裡去?他聳聳肩....天知道,生產線上沒有這些東西啊!我們也懷疑,但也有可能是真的....標準處理程序就是聯絡客戶,送上一打半打啤酒鄭重致歉

以上那麼大的公司、那麼先進的設備,私下都不敢自稱百分之百無問題發生,我不知道這腦殘(該產品出廠時絕無狀況)邏輯是怎麼出來的

艾德華仔 wrote:
我有作實驗,打開後要...(恕刪)


大大有試過在密封的鋁質汽水罐上戳洞嗎?有沒有比開了罐的還難?開了洞,汽水會不會噴賤出來?
  • 8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