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34

那些年我們一起開的搞笑地產公司 五都法拍屋 9月爆量-歪樓篇

A博 wrote:
因為你的支持與付出對他是種羞辱,要靠你才讓他有所成就,這件事讓他恨的牙癢癢的,未來一定要讓這群支持幫助過他的人從世界徹底消失怒怒怒..(恕刪)


我知道A大在說誰.但另一位當過醫生的好像也是差不多?
放大到國家層級來看也是差不多,中國靠那國賺最多?最恨的國家是那國?
這個民族的劣根性就是如此吧?一飯之恩可以獲得湧泉以報,若施以十飯之恩反而可能是拳頭以報.

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像馬一樣笨,朱侯似乎就看得頗透.
亮哥+ wrote:
另一位當過醫生的好像也是差不多?..(恕刪)

對我來說這種事可由心理學與面相學來看待,身邊有這兩種面相的人,都有著近似的個性,小時候曾經短暫家窮被親戚旁人看不起笑話,父母出外賺錢不在家,在內心其實連父母都恨,我在家受苦你們兩個海外逍遙……事實上家再窮也未曾出去打工賺錢,一路靠父母出資培養學歷,甚至父母給錢買房子,有聽他們說過感激父母?沒有……完全不提這種事……只說父母當年虧欠他讓他受辱,朋友要是有給與幫助或錢賺也是羞辱他,說是在他面前囂張有什麼了不起,然後背地裡為了利益損毀幫助過他的朋友,這種人心裡沒有什麼人情世故,會跟你說不搞這套,滿腦袋其實想的只有一件事,要爬到所有人腦袋上才罷休,要挑撥這種人很簡單,只要在耳邊說誰誰誰曾幫過他……那個誰誰誰就變成他仇人了
寶貝:)開心最重要.嘻哈!
寶貝:)開心最重要.嘻哈!
0912噢~又連準了真拍謝!
--
寶貝:)忙~掰囉!前幾天去面談.該面談者建議我要多多認識朋友.面談過程非常順利.
聊到網通.我說一開始只是普通消費者.想說奇怪每個都會當機.就這樣買買買玩起來的.
說到認識朋友.我說交朋友在精不在多.只是我一直都沒機會.有時看對方再忙就不叨擾.
我只差與眾面談者交代說這是我Mobile01帳號.有興趣可以的話去看看我的回文.
雖然很北爛.但我很真實.對了.最好從感情版開始爬文看起.慢慢體會就知道我很貼心.
想到01網版某篇文.我也不是說這種東西就是葉配.因為他們要去想想.為啥會講葉配.
因為看看我.從普通品牌用用到家用品牌.最後商用品牌.答案就已經很清楚商用才王道.
跟葉配沒有關係.他們硬要牽扯關係.就隨便他們.等他們若遇到跟我一樣狀況就知道囉.
--
寶貝:)祝我順利!對~該說祝我們順利.沒意外的話再過一陣子.我就會認識到很多人.
那邊還不錯.當然三個面談者希望我能有很好的發展.還跟我說.我們只是先打前鋒探你.
發現你比我們想像來得好.之後後面有大魔王關卡.就是我們的主管.要保持今天的言談.
另一個說機率很高.你只要把優勢(面對突發狀況時的應變那幾段經歷)表達出來最重要.
因為我們這邊極需要就是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應變能力要很好的那種人.然後要會充實自己.
他們所謂的充實自己就是說你有沒有辦法在當你從無開始到有.從興趣漸漸把興趣變專業.
那邊跟網通有點關係.他們發現除了工業配電專業.還有額外興趣.就是差在興趣變專業.
他們三個就這樣給我很多建議與提醒.他們對我給予肯定.在當我面對大魔王時給予攻略.
--
還有六版目前的狀態.很穩定.目前狀況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不.正確是現狀都是最好的.
講永遠好像太超過.以目前的網路規範.六版還算最好的.國家機器很生氣.我當然知道.
但有差別嗎?至少我已成功把家裡網路弄得比任何家庭穩.未來有機會.我可以服務鄰居.
--
Urban Freeride Lives in Vienna - Fabio Wibmer
寶貝:)開心最重要.嘻哈!
A博 wrote:
對我來說這種事可由心理學與面相學來看待,...(恕刪)



和目前中國與國際上其它國家的關係有雷同之處.
簡單來說就是...無視遊戲規則(中美大不同處),我不給的你們都不能要,我要的你們一定要給我,否則千錯萬錯都是你們的錯,是你們對不起我,要道歉!

致於各國要怎麼做到"國家有錢,人民安全"?答案可能是跪地投降,當好奴隸角色,卑躬屈膝.


========新聞節錄=================

(德國之聲中文網)

《時代周報》
網站周二以"中國不會接受指手畫腳"為題,刊登了由該報退休總編索默爾撰寫的專欄評論。文章悲觀地指出,一方面,西方不能對香港坐視不理;但另一方面,西方除了表示關注,其實也幫不上什麼忙,尤其是中國真的決定動武時。
作者問道,面對中國慢慢蠶食香港的自由權利,西方究竟還能做什麼?
..........
"從施密特到默克爾,這幾十年來,沒有任何一位德國總理公開地抨擊中國人權。但是,這些德國總理又都在閉門會談中為人權人士發聲、努力促成他們獲釋。德國各屆總理沒能促成中國改變人權政策,北京的政權依然不容忍異見人士。北京的'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基於這樣一種認知:經濟發展是最重要的人權標準,8億人脫貧就是人權事業的傑出成就。中國還認為,在人權和民主議題上,西方沒有獨家主導的權力。對於北京的這種觀點,西方國家不論怎樣教導,也無法改變。"

"如果把道德理念作為德國貿易政策、乃至德國外交政策的唯一基準,那麼我們的經濟就會被毀滅,外交上也會遭到孤立。現在,媒體界很多人都在要求採取強硬姿態。《圖片報》就在問:'難道一旦涉及到生意,就可以罔顧人權?'《商報》也認為:'血腥的中國國家主席用鐵腕統治,西方對此不能沉默。'基民盟的政治人物默爾茨(Friedrich Merz)指出,'似乎所有人都懼怕來自北京的反應'。可是,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呢?難道斷絕和中國的經貿往來嗎?難道應該出台沒用的制裁措施嗎?難道應該拒絕中國的'一帶一路'規劃嗎?甚至難道應該如某些香港示威者所希望的那樣,訴諸北約嗎?"

"誠然,我們不能置之不理。但是,除了關注,我們也不能做更多的事情。以為我們的大型企業能夠迫使北京回心轉意,這種幻想未免太幼稚。更加強硬地捍衛我們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這是一方面;但是如果要發動一場新冷戰,又會是完全另外一番局面。這是一個令人痛苦、但又無可辯駁的事實:西方沒有人願意大規模介入香港問題,即便在最惡劣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世界報》
以"僅靠閃爍其辭無法馴服中國"為題,刊发了由該報評論主筆舒斯特(Jacques Schuster)撰寫的社論。文章認為,德國必須更加清醒、公開、強硬地對待中國無所顧忌的經濟行徑,否則,北京遲早會給全世界制訂規則。作者抨擊默克爾總理以及德國經濟代表團幾天前在中國訪問時,沒有對北京的專制進行足夠強硬的批評;而中國模式,長遠來看會威脅西方的體制。
"2001年,在美國以及歐洲的推動下,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當時的歐美希望,能夠通過向中國開放西方市場,來讓中國獲利,從而促使這個成長中的巨人也能夠公正地按照WTO的規定向西方開放市場。歐美當時的期盼就是'以貿易促轉變'。"

"但是,這種事情一點都沒有發生。迄今,北京無視WTO的各項重要原則。中國人無恥地掠奪知識產權,限制市場准入,用國家干預、大量補貼的方式來扭曲市場。盡管如此,德國依舊在夢想著'戰略伙伴關系'。直到今天,德國還對當年面向東歐的'以接近促轉變'政策深信不疑。"

"現在,中國正越來越強大。要是不能及時束縛這個狂人,那麼我們距離北京迫使WTO以及全世界接受其規則的那一天也就不遠了。美國人正在努力束縛中國,不過其方式卻是欠缺考慮、相當隨意的。"

文章批評德國政府在高舉多邊主義大旗、抨擊美國單邊行徑的同時,卻因忌憚經濟利益而不敢大聲抨擊中國大肆破壞WTO多邊主義原則的行徑。作者認為,德國應當和歐盟各國一道,在WTO向中國发起訴訟。"如果北京屆時依舊無視自由貿易的規則,那麼就應當讓中國退出世貿組織。如果國際社會的最高目標僅僅時維持表面上的平靜,那麼,國際體系的命運就會依賴於最肆無忌憚的那個成員。更誇張地說:奴隸們自己也參與締造了暴政。"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亮哥+ wrote:
和目前中國與國際上其...(恕刪)


國家強大都這樣,美國不也是這樣,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人家能把國家治理成強大那也是人家本事阿
日本對韓國不爽不也是照樣搞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國家強大都這樣,美國不也是這樣,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恕刪)


E大這種說法只是未經深思的忽悠說法!和中國人說的如出一轍.
國家利益為重這大家都知道,但要看用的是什麼方式?有沒有遵循世界公平貿易精神?

"這是中國人的本事"!!!???這種思惟正是中國對各國以拳相報的心理因素根源.這種心理就是,今天不管我要了一碗飯還是十碗飯,那是我中國要飯的本事,完全不曾感念誰曾施捨幫助過他.

川普代表了西方世界正視這件不公平事件的開端,但手法過於隨意,往後應該會有更多國家加入這場規則制定遊戲吧!
亮哥+ wrote:
E大這種說法只是未經...(恕刪)


現實本來就沒有真正公平這回事,不然美國人幹嘛挑起貿易戰,也不願意在wto平台解決
台灣對所謂經濟、貿易、.....這類的專業報導非常少的,缺乏系統性的解說
當很多人說中國不公平,哪些出處呢?
就跟美國天天放話,一下談、一下不談,哪有中國媒體聲音的空間,但人家就多手準備應對(不一定有效,代價也不一定是合適的)

中國就是未來最大的單一消費市場(以2018數據看,中國和美國的商品消費市場差不多大,但美國的服務市場要比中國大很多,可中國的未來增長要比美國大),國際企業想要有競爭力,不可能放的(要有競爭力要有規模經濟),這種就跟美國當年逼迫日本等國簽廣場協議、對台灣實施超級301、.....等其實核心一樣的,不願意放棄大的市場,那就只能接受大市場的條件,以前對美國如此,以後要做中國生意,也是如此,也沒所謂對錯

經濟上很多都是選擇的問題,談不上對錯、好壞
我說中國那是本事,不然印度為啥就差這麼多,在1970兩國差不多的,但發展起來差很多,有發展起來就是本事

你覺得中國不公平,那你可以去印度、印尼、.....等國真正去瞭解看看,做幾份真實的投資計畫書,中國風險沒比較高

台灣的大型公共工程公司在高鐵建設結束後,把發展放在了印度,前幾年又整個回台灣了(去不了中國,中國這一塊比他強),跟中國相比,印度風險更高(不是風險高就一定失敗,而是成功率不同,我也有認識廠商2000年跑去孟加拉的,那也是超高風險,但這家有大賺到,現在才想跑孟加拉,風險高又沒那樣容易賺到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寶貝:)開心最重要.嘻哈!
  • 933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33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