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豼貅是什麼?貓熊?

古代中國的獅子 據說應該是從天竺傳入的~
我想到,台語有個動詞也叫"豼貅"。
曾經聽人講過,好像是"瞧不起"還是"講壞話"的意思?
引刀為一快,慷慨向天歌!
胱痊滷香釋迦 wrote:
我想到,台語有個動詞...(恕刪)


我所知道的好像是惡意批評人家的意思!!
Z-WAY wrote:
恐龍留下很多存在的證...(恕刪)


就根據骨頭你就知道他的外貌?

頭骨沒有毛吧? 難道人類滅絕後

後代研究虛擬現在的人類都是光頭?

頭骨也沒有鼻樑的骨頭吧

難道虛擬後的人類都是沒有鼻子的?

你又怎麼知道恐龍沒有軟骨....

這樣講來 現在模擬的恐龍樣子也沒有多大的公信力

不也想像出來的


t8f wrote:
不用管豼貅啦
那是現在不存在的東西啦

我是在意貓熊跟豼貅的關係啦。
因為我是不認為貓熊是神獸,
是個呆呆憨憨的可愛動物而已;
除非在咒拳鄉發現的......
引刀為一快,慷慨向天歌!
貓熊小知識
1、貓熊是肉食動物,雖然它吃素,但還是肉食動物
如果給願意給羊喂肉,也可以嘗試,但是哪怕你喂上1000年,羊還是草食動物
2、貓熊就叫作貓熊,我們大陸之所以會叫熊貓,是因為有一次,在一個博覽會上,有人看到(橫著寫的)貓熊的牌子,沒有搞清楚應該從左往右,還是從右往左讀,嘗試之下就念顛倒了,於是就一直以訛傳訛下去了
cnkaiser wrote:
貓熊小知識1、貓熊是...(恕刪)


草食性是演化的結果,
其實你也可以說他"已經"是草食性,羊類餵1000年的肉,他也許還是草食性,
因為他基因沒轉化成肉食性,如果基因加上環境使然,讓他需要長出肉食性的牙
那他就可以叫做"肉食性"的羊,但這可能要花上幾萬年的時間。

貓熊過去是肉食性,環境加上個性懶,把自已演化成草食性....
中間的過渡時間當然可以叫做"雜食性"。

cnkaiser wrote:
1、貓熊是肉食動物,雖然它吃素,但還是肉食動物



goodversion wrote:
貓熊過去是肉食性,環境加上個性懶,把自已演化成草食性....
中間的過渡時間當然可以叫做"雜食性"。


我覺得光頭帥老哥講的比較正確。
因為貓熊已經可以吸收竹子的養分而且當做主食,不管是透過何種消化機制,所以牠已經不是單純的肉食動物了。接下來只是等待漫長的時間,看牠是否有命進化,還是維持原狀而已。但是不管怎樣,都應該是自然演化而成的,人類在這裡只要做好保護牠們的工作就好了。
引刀為一快,慷慨向天歌!
這種考據本來就無法肯定
光是龍生九子 的"九子"至少就有四種說法
有的有貔貅 有的沒有

另外 古籍裡面的生物圖錄
長相跟實際本來就會有很大的生物

不同版本的山海經 裡面對同一種生物的描繪可能相差十萬八千裡

舉例來說
山海經裡記載的犀牛
有的版本 跟現今的犀牛差不多

有的版本像長角的豬
因為有的版本是根據文字敘述加上畫家想像描繪的

所以說
貔貅跟熊貓有關係也不無可能
反正也只是製造節目的話題
基本同意楼上的说法.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