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究竟是不是「貪」的人容易被詐騙?

多去查證就不會被騙了
很多人都懶的去查證
別人說什麼就相信什麼
真是智商堪慮
還有 投資請使用合法正當管道
FB 賴群 都是假的 但一直有人會被騙 ㄎㄎ 智商堪慮
我在說我爸啦~~前年入賴群被騙24萬.ㄅㄑ一枚智商堪慮
葉梓楓

24萬可以上80次 運動房5

2025-08-14 11:25
moastyle

我有2個朋友被詐騙過,1個是投資群組+愛情,1個是假檢警恐嚇。

2025-10-03 17:58
詐騙基本操作就是操弄情緒
所以可以看到販賣愛情感的情感詐騙
利用你的渴望、最常見的基本就更多錢,也就是大家印象中貪才會中招的那種
販賣恐懼的,好比佯裝成檢調、公家機關的詐騙手法

貪容易被詐騙沒錯
但也不是只有貪才會容易被騙
人就是貪。
都有
A辣愛怕跑 wrote:
別人說什麼就相信什麼


因為傳統威權教育不會訓練參數分析路徑預測或系統建模決策

看一下教材內容就能了解

現代教育基本還是權威壓迫
Eurobike wrote:
因為傳統威權教育


解嚴是民國76年7月15日,
教改是在民國83年,在行政院成立教改審議委員會,由李遠哲擔任召集人。
這些都老掉牙的陳年往事了。
你還在傳統威權教育,該不會在你認知裡面,現在還是國民黨執政?
現在的教科書課綱,難道還是威權教育?


喔你說對了,現在是塔綠班威權教育。



被騙的民眾,年輕人一堆,這些教改以後的年輕人,我看也不懂你說的參數分析路徑。
教改幻象下的威權延續:從大腦單一迴路到詐騙橫行的認知根源

一、表面鬆綁,核心不變

自九○年代以來,歷經多次教育改革,從課綱更動、教材多元化到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表面上似乎已擺脫早期「填鴨式」的威權灌輸壓迫教育。然而,深入觀察教室現場與評量制度後,卻不難發現核心權力結構幾乎未曾改變,知識的掌握權與判準權依然集中於教育體系的上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舊是被動的「接收者或被壓迫者」,而非主動的「建構者」。

這種形式改變但本質不動的現象,本質上仍屬威權式教育的延續,只是披上了現代化包裝。



二、單一迴路教育的侷限

在訓練神經網路編程的比喻中,「單一迴路」就像固定流程的運算呼叫,一旦輸入與執行方式被限定,輸出結果必然受控。現行教育的主要問題可歸納為:

1. 科目分割與路徑固化
語言、數理、社會、自然等科目之間缺乏有效整合,神經迴路建模被限制在單一知識領域內發展,難以形成跨域連結。


2. 唯一正解的文化
考試制度強調標準答案,訓練學生沿著唯一已知的解題路徑前進,抑制了多重假設與多元推論的能力。


3. 被動反應模式
學生在高階認知功能(如系統性質疑、情境建模、假設驗證)上的訓練嚴重不足,前額葉皮質與海馬迴路間的互動缺乏刺激,導致創造性與適應性思維薄弱。



三、缺失的多重迴路訓練

真正能促進大腦全面發展的「多重迴路訓練」應該包含:

跨模態整合(Cross-modal Integration):將語言、圖像、數理、動作、情感等多通道訊息在大腦內相互連結,加強神經網絡的靈活性。

多線程思維(Multi-thread Thinking):同時開啟多條推論路徑並行處理,允許暫存並比較不同假設的可行性。

可證偽與反事實推演(Falsifiability & Counterfactual Thinking):學會主動驗證與構建「如果…會怎樣」的推演情境。

情境切換能力(Context Switching):能在不同任務、角色與語境間快速轉換思維模式,避免陷入單一路徑的固化反應。


然而,雖然現行課綱在文字上加入了「探究與實作」、「跨領域整合」等理念,但在教室實踐與評量機制中,仍以單線因果與標準答案為核心,難以真正促進多重神經迴路的建模。



四、威權教育與詐騙高發的關聯

1. 單一迴路教育 → 認知防禦力不足

長期的威權式單線教育,強化了被動接收 + 唯一正解的認知模式,使大腦傾向啟動低耗能的自動反應路徑(default route),而缺乏:

多面向驗證(cross-checking)

反事實推演(counterfactual thinking)

情境切換(context switching)


面對詐騙訊息時,許多人習慣依靠第一感覺或既有權威印象來判斷,而非進入高耗能的系統性分析模式(System 2)。

2. 威權教育的心理遺緒

威權教育不鼓勵挑戰權威敘事,也不強化「懷疑是正常」的認知文化。詐騙分子正是利用這種權威信任偏差(Authority Bias)設計話術:

假冒警察、檢察官、公家機關

冒用銀行、知名平台名義

使用制式口吻、官方語言與程序化流程降低受害者警覺


由於缺乏質疑與驗證的多重迴路,大腦在這類情境中容易直接接受對方框架。

3. 社會認知迴路的脆弱點

單線教育培養的社會認知模式存在三大脆弱點:

1. 缺乏跨領域整合能力:無法將知識交叉應用驗證真偽。


2. 短期反應取代長期推演:易受情緒(恐懼、貪婪、焦急)驅動而忽略邏輯驗證。


3. 低抗干擾能力:在高壓情境中進入「單線恐慌模式」,無法啟動多條思考路徑。



五、為何詐騙成功率高

結合上述因素,詐騙高發的其中一個核心原因是:

> 教育系統輸出的大量神經網路偏向單線迴路,缺乏跨情境驗證與多線程推理能力,導致在複雜多變的詐騙情境中,容易被話術鎖定於單一路徑,無法及時脫離詐騙框架。


六、解方思路

降低詐騙率不能只靠宣導,而必須從教育系統著手:

多重假設檢驗訓練(Hypothesis Testing)

跨模態情境解題(語言+數據+情緒線索整合)

即時反事實推演(面對訊息時立即產生多種解釋)

權威驗證文化(鼓勵並正常化對權威資訊的反查與驗證)



教育改革若只停留在課綱文字與教學包裝,而不觸動核心評量制度與認知訓練設計,最終只是將舊的威權模式換上新外衣。更嚴重的是,這種教育輸出的認知結構,讓整個社會在面對詐騙時缺乏足夠的防禦力。唯有建立真正促進大腦多重迴路發展的教育環境,才能培養出能適應高變動社會、具備批判力與創造力的神經建模,同時降低整體對詐騙的脆弱性。


去教育現場看一下

就能知道各種隱形和明現的威權壓迫基本還是普遍存在的

大腦素質強的,穿越彼身,出離視界

社會新聞搜尋一下就知道教育現場仍是威權壓迫

而威權壓迫下的大腦神經迴路

自然也是詐騙編程進入的漏洞
不一定都貪,可能頭腦較單純沒社會經驗也常被騙
twsnake2010 wrote:
頭腦較單純沒社會經驗


因為大部分學校教育仍是傳統權威知識背誦壓迫
容易被詐騙的人有很多特性,貪有,但是笨和無邏輯法治意志可能是最主要的。

現代人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網路上講什麼就聽什麼。
什麼吃過就回不去了,用過就回不去了.......啦啦啦,
結果呢? 哪個不是風潮過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上一兩次當後還是繼續上當><

把鉅款繳給不認識的網路上的人來投資?
認識的人都有可能會詐騙你了,更何況不認識的人?
投資需要找合法合規管道,
為什麼這類人轉找一些奇怪而自己不熟識的管道?

把巨款轉給網路上的小鮮肉讓他(她)飛過來找妳(你)?
還在做夢嗎?
近期看中國婚戀現場影片,
一個女的跟主持人王婆說希望對給能給她"1千萬"(人民幣)採禮,
王婆傻了幾秒,轉頭說: 妳是白日在做夢嗎?

講道理的話不聽,只想聽爽的和好的話,
難怪馬雲會說跟人吵架不要講道理,因為人是搞情緒的,
道理再正確也沒人聽得進去。

貪有,笨有,無邏輯法治意志有(情緒有)。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