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國宴將用AI,讓過世老歌手—文夏 唱沒唱過的歌,求見解?

Brian 168 wrote:
不管小鄧還是文夏。
以創作者或藝人身份,他們的創作都有版權,個人有肖像權,音樂及錄影同樣有著作權。

所以,在喪失行為能力的人,身上繼續使用
其肖像權,不止是取得家屬代理人版權公司
的同意而已,還有道德及法律規範的問題。
利用去世的人,來創造新的著作權。
顯然,如果再起文夏旋風熱賣,總統府做孽。

至於我所看過的小鄧錄影以3D重現,
大分量都是利用以往記錄片編輯再生放送,
主持人及歌手是配合錄影表演。
沒有新創作,與新版權問題。只需弄清楚授權。

從陳水扁開始積極汲取台灣元素如玉山、各種圖騰想證明台獨的不一樣。
...(恕刪)


感謝您提出的見解。

由於原本就取材自比較敏感的地方作為延伸談論,在每個人表述的過程中,確實比較不容易讓人避免聯想到政治,或避免談到政治。

讓已故文夏唱沒唱過的歌,甚至歌的本身是不是加入了意識形態,這個就留給各位自行解讀。

如果單純就歌曲的本身來說,個人前面有去聽一段滅火器唱的版本,以個人自己的感覺是沒特別難聽,但跟好聽也覺得完全沾不上邊,我們一般要買音樂的話會想說先試聽看看,假如個人試聽是聽到這種的,不買肯定不是價錢的問題,而是無論多少錢這種的都不會買。

接著是,如果是要緬懷文夏,那的確就讓文夏唱他自己的代表性歌曲是最好的,結果卻選了滅火器的歌,而且這首歌用的是台語(也是閩南語嗎?)

如果重點是以台語歌來說,個人也覺得滅火器真的不擅長,像吳淑敏、孫協志這兩位,無論國、台語唱功都相當了得,各位如果曾經比較,其實真的很厲害的台語歌手,無論唱的是台語還是國語都是很有味道的;反過來如果要一個原本唱國語歌的也來唱台語,大部份都表現不佳。

另一個是,如果要強調文化包容性,那其實也不必要特別選定用台語歌曲表現,就像為什麼要著重從小教母語?台灣人的母語並不是全都台語,把教台語當成母語主流有些奇怪。

語言本是自然發展的產物,若要以有用無用作為學不學的基準,那一面要廢古文,一面又要強制在教育體系教台語,理念等於毫無標準。

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個國宴表演,虛的是秀台灣加入AI發展的行列,實的卻是凸顯AI的可怕和立法的急迫性。

歐洲都開跑多久了,台灣還在嗷嗷待哺呢!
皮卡思樂冰 wrote:
感謝您提出的見解,這...(恕刪)

關心音樂的話,提出一個小故事
在蔡琴未出道,面試歌手時,
民歌比賽指定曲“恰似你的溫柔”
原版的歌譜跟蔡琴的唱法完全不同。

因為蔡琴,詮釋歌曲才能大紅。

類似的阿妹在詮釋老歌新唱,
也是用他本身實力及理解來發揮。

故,單就文夏未唱過的歌,
我認為還是不適合代替本人詮釋。
不管好與壞,那都不是本人唱。
AI的發展,不止於複製他國使用方法,
更重要的Guide Line觀念,未建立
正如同複製人的醫學倫理問題。
人因科學及社會科學不足非常嚴重。
這會有版權問題嗎
人家的家屬開心沒意見就好啦哈哈哈哈
不能用 AI 直接讓傅培梅出來煮嗎 ?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