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故事只因久遠劫的一句「南無佛」,今生遇佛緣而證果,多念佛有益而無害,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播什麼種子,最終會發芽結果。
南無佛 (宣化上人開示)
在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個老人來這個廟上出家;佛不在廟上,到外邊去了。這一切的阿羅漢一看,這個老人大約有八十多歲了,也雞皮鶴髮,行步龍鍾的這麼樣子。凡是來出家的人,這一切大阿羅漢,都要查一查他的前因後果。一看,這個老人在八萬大劫以內,沒有種過一點善根,一點好事他也沒有做過。於是乎,這些個大阿羅漢說:「你不能出家的,你因為沒有種善根。」
「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屢世種菩提」,你不要以為很容易就出家了,要生生世世都種菩提的善根,才能出家的。那麼阿羅漢對這個老人說:「現在你雖想要出家,但是你沒有善根,所以不能收你出家,你還是走吧!」
這個老年人一聽,他沒有善根不能出家,於是乎就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就走了。走了一想,自己這個命運也不好,這麼大年紀想要出家,佛的弟子也不收。於是乎就想:「我自殺去好了,或者上吊,或者跳河,不要活著了!」他這一念的誠啊,感動釋迦牟尼佛回來了,佛就問他說:「你哭什麼?」
他說:「我啊!想去跟釋迦牟尼佛出家,佛沒有在廟上,佛的弟子說,我在八萬大劫以內,都沒有種過善根,一點好事都沒做過,所以就不收我出家。因為這個,我想活著也沒有興趣了,莫如死了好,所以我就很悲哀的。」
釋迦牟尼佛說:「哦!那你不要哭了,我許可你出家,我幫忙你出家。你回來吧!」於是乎這個老年人就跟著佛回來,佛就許可他出家了。
這一切的弟子就生了懷疑了,說:「這很奇怪的,佛收弟子都要有善根的;這個老年人,他根本就沒有善根,佛怎麼收他呢?」就請問佛為什麼收他出家。
釋迦牟尼佛就告訴他這一切的弟子說:「你們這些阿羅漢,只能看八萬大劫以內的事情,八萬大劫以外,你們就都不知道了。這個老年人在八萬大劫以外,是一個到山上去斬柴的人。有一天他遇到一隻老虎,看見老虎,他就跑到樹上去了,老虎就咬這棵樹,要把樹咬斷好吃他。正在這棵樹要斷的時候,他著急了,就念了一聲『南無佛』,老虎也就走了,不咬樹了。於是乎等老虎走遠了,他就下來回家去,沒有被這虎吃了。所以他現在出家,就是在八萬大劫以外,他念這一聲『南無佛』的善根種子,現在應該發芽結果了,所以他就來出家修道了。」釋迦牟尼佛這樣一說,這一切的弟子才解除了這個疑惑。
vu84vu wrote:
在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個老人來這個廟上出家;佛不在廟上,到外邊去了。這一切的阿羅漢一看,這個老人大約有八十多歲了,也雞皮鶴髮,行步龍鍾的這麼樣子。凡是來出家的人,這一切大阿羅漢,都要查一查他的前因後果。一看,這個老人在八萬大劫以內,沒有種過一點善根,一點好事他也沒有做過。於是乎,這些個大阿羅漢說:「你不能出家的,你因為沒有種善根。」



就因為危難之際喊了聲南無佛.
就算是善根...
想要出家修行.
就不算是善念嗎?
出家人不吃葷.少造那麼多殺孽.
比不上一句南無佛?
基本上.我覺得興起學佛修行之念者.就算是有善根之人...
若是有個魔頭.迷途知返.想要從善學佛.
難道也要看有沒有善根嗎?
戆男 wrote:
假如有來世.
當投胎之後.失去所有的記憶後.
你能肯定還會學佛嗎?
你今世的基礎何在?
會不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太過「精算」的人適合賺錢做生意...
忘了、一場空又何妨?
就像「南無佛」那位老者一樣先有善根,之後遇緣才開花結果。
有人今生直達,順利成就,有人要轉機(先轉到西方淨土)再慢慢學習,
有人選擇隨業流轉,今朝有酒今朝醉.....
戆男 wrote:
就因為危難之際喊了聲南無佛.
就算是善根...
想要出家修行.
就不算是善念嗎?
出家人不吃葷.少造那麼多殺孽.
比不上一句南無佛?
基本上.我覺得興起學佛修行之念者.就算是有善根之人...
若是有個魔頭.迷途知返.想要從善學佛.
難道也要看有沒有善根嗎?
因為「信」,面臨危境時才會記得喊「南無佛」,讓自己轉危為安,
這個「信」就是善因、善根,像種子一樣儲存在第八意識裏,
遇善緣時(例如遇到佛陀或其他善知識),便能開花結果(善果)。
想出家修行就一定是善念?
認識的朋友也有人想出家修行,目的不是了生死、出輪迴,
只因情場失意,想遁入空門逃避現實罷了,
這樣的起心動念是不善的,反而是犯了過失,罪業更重,
若是真正放下屠刀,決心要斷貪瞋癡,那出家才有意義。
vu84vu wrote:
太過「精算」的人適合賺錢做生意...
忘了、一場空又何妨?
這樣就算太過精算?
出家要拋棄多少東西?
家人的親情.可能出現的戀情.
別的不說.釋迦摩尼當初也是離家棄子.
假設他最後沒有成就.
最後只是一場空.
他如何對得起他的親人?
如何面對他自己?
vu84vu wrote:
因為「信」,面臨危境時才會記得喊「南無佛」,讓自己轉危為安,
很好笑的是.你並沒有看清楚阿...
這個老年人在八萬大劫以外,是一個到山上去斬柴的人。有一天他遇到一隻老虎,看見老虎,他就跑到樹上去了,老虎就咬這棵樹,要把樹咬斷好吃他。正在這棵樹要斷的時候,他著急了,就唸了一聲『南無佛』,老虎也就走了,不咬樹了。於是乎等老虎走遠了,他就下來回家去,沒有被這虎吃了。所以他現在出家,就是在八萬大劫以外,他念這一聲『南無佛』的善根種子
你沒有注意到.釋迦摩尼強調了甚麼.
就只有那麼一聲.
也僅僅只有那麼一聲而已...
不然不需要強調.
可以說他平常就有念.不需要說他臨危才念.
假如在這事件之後.他有再次念起.那麼也不會強調一聲...
這就是你說的信嗎?
那麼有些人遇到事情不順利.就求滿天神佛.阿彌陀佛.三清道祖.瑤池聖母.耶穌基督.聖母瑪利亞.阿拉...
這也算有善根?
這則故事.我個人覺得這只是釋迦摩尼覺得這個老者有心向佛.隨便給了一個藉口.
vu84vu wrote:
想出家修行就一定是善念?
認識的朋友也有人想出家修行,目的不是了生死、出輪迴,
只因情場失意,想遁入空門逃避現實罷了,
這樣的起心動念是不善的,反而是犯了過失,罪業更重,
若是真正放下屠刀,決心要斷貪瞋痴,那出家才有意義。
很好笑阿...
只要他們可以守戒律.
管他們的目的是甚麼?
他們願意守戒律.不危害到他人.
便是善.
除非他們違反了戒律.不然你沒有資格說他們是不善的.
你覺得佛陀會介意情場失意遁入空門者?
會認為這些人這樣是有過失.有罪的?
幫幫忙.
佛陀的格局沒有那麼小好嗎?
他們要出家.只要能守佛門的規矩與戒律.他才不會管.
拜託你不要自己就把佛陀看低了...
了生死.超脫輪迴.未免把目標訂得太高?
還是把自己看高了?
淨空法師:恆順眾生現代化意義
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是恆順眾生的。眾生要造罪業,佛菩薩隨順他去造,造了罪業當然要墮惡道,佛菩薩很有耐心等待。惡道是什麼?惡道是消惡業的地方,他在那裡消他的惡業,惡業消了之後,他出來他就能接受了。
有些人特別喜歡修福,想求福報,佛也隨順他,讓他修福報。福報修多了到哪裡去?到天上去了,天人福報大,佛也在那裡等待他。三善道是消福報的地方,三惡道是消罪孽的地方,統統都要消掉,你的心才清淨,清淨心才能學佛。
所以佛家有兩句話說,「富貴學道難」,為什麼?他福報太大,障礙他修行;「貧賤學道難」,他罪孽很深重,罪苦障礙他學道。這不恆順不行,得有很大的耐心去等著,等到他的罪福都消得差不多,慢慢醒過來了。福報大也迷了,業障重是迷,福報大也迷,迷而不覺,佛菩薩聖賢對他是束手無策,只有等待。恆沒有條件,永遠要順著眾生。
戆男 wrote:
出家要拋棄多少東西?
家人的親情.可能出現的戀情.
別的不說.釋迦摩尼當初也是離家棄子.
假設他最後沒有成就.
最後只是一場空.
他如何對得起他的親人?
如何面對他自己?
降生王宮,是標準的富二代,竟然離家苦行求道,
成道之後再回頭度化自己的家親眷屬,
包括自己的父親、妻子、兒子...等,
釋迦摩尼佛其實早已成佛,不是這一生才成佛,
來這世間是示現表演給我們看的,
目的是要眾生看破、放下...
-------------------------------------------------------
釋迦牟尼佛,你看他一生為我們做的示現,降生在王宮裡面,為什麼要降生王宮?為什麼不去做一個乞丐?為什麼不去做一個平民老百姓?他在王宮裡面做太子,將來要繼承王位,他給我們什麼信息?講明成佛這一條路比做國王還要有吸引力,所以他要出家。一般人王位拼命去爭,不要說王位,普通的小小的名利都要去爭,都放不下。釋迦牟尼佛這些統統放下,他生來就有,但是他不要,這個是給大家一個很好的啟示,證明爭這些名利、王位都不會給你帶來快樂,都不會給你帶來真正的幸福,你的生老病死的苦惱、你的煩惱,不能夠放下,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出家。
他這樣的示現,完全是表演給我們看,其實他本身早已經成佛了,你看在《梵網經》裡面,《梵網經》是菩薩戒經,這部經裡面就介紹,釋迦牟尼佛來我們這個世界是第八千次成佛了,成佛是第八千次了,所以他早已經成佛了,他不是說這一生才成佛。但是他還是這樣表演給我們看,好像我們一般凡夫一樣,出家修道,這個是恆順眾生,也都顯示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不捨眾生,你看,到我們這裡八千次來救我們。我們自己想一想,可不可以幫人幫八千次?
(定弘法師)
vu84vu wrote:
諸佛菩薩沒有一個不是恆順眾生的。眾生要造罪業,佛菩薩隨順他去造,造了罪業當然要墮惡道,佛菩薩很有耐心等待。惡道是什麼?惡道是消惡業的地方,他在那裡消他的惡業,惡業消了之後,他出來他就能接受了。
你確定?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作惡死後要下地獄受苦.
做善事可以往生極樂淨土.
諸佛菩薩都鼓勵眾生向善的.
假如真的有機會問祂們.
你覺得.祂們會跟你說你要為善.為惡他會不在意嗎?
假若一個無惡不作的大惡人.發下誓願.諸佛菩薩若是要願意度化他.
他願意改惡遷善.
你覺得若是諸佛菩薩知道可以面見他.
會不表態嗎?
會表態說他要行善作惡.與我何干嗎?
vu84vu wrote:
有些人特別喜歡修福,想求福報,佛也隨順他,讓他修福報。福報修多了到哪裡去?到天上去了,天人福報大,佛也在那裡等待他。三善道是消福報的地方,三惡道是消罪孽的地方,統統都要消掉,你的心才清淨,清淨心才能學佛。
所以佛家有兩句話說,「富貴學道難」,為什麼?他福報太大,障礙他修行;「貧賤學道難」,他罪孽很深重,罪苦障礙他學道。這不恆順不行,得有很大的耐心去等著,等到他的罪福都消得差不多,慢慢醒過來了。福報大也迷了,業障重是迷,福報大也迷,迷而不覺,佛菩薩聖賢對他是束手無策,只有等待。恆沒有條件,永遠要順著眾生。
...
我覺得這段根本就是繆論...
跟之前只有大智慧跟下愚而誠敬.學佛才有成就.
現在又摒除了富貴跟貧賤之人...
不知道你這是從哪聽來的...
這樣下去可以學佛的人有多少?
vu84vu wrote:
釋迦牟尼佛,你看他一生為我們做的示現,降生在王宮裡面,為什麼要降生王宮?為什麼不去做一個乞丐?為什麼不去做一個平民老百姓?他在王宮裡面做太子,將來要繼承王位,他給我們什麼信息?講明成佛這一條路比做國王還要有吸引力,所以他要出家。一般人王位拚命去爭,不要說王位,普通的小小的名利都要去爭,都放不下。釋迦牟尼佛這些統統放下,他生來就有,但是他不要,這個是給大家一個很好的啟示,證明爭這些名利、王位都不會給你帶來快樂,都不會給你帶來真正的幸福,你的生老病死的苦惱、你的煩惱,不能夠放下,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出家。
他這樣的示現,完全是表演給我們看,其實他本身早已經成佛了,你看在《梵網經》裡面,《梵網經》是菩薩戒經,這部經裡面就介紹,釋迦牟尼佛來我們這個世界是第八千次成佛了,成佛是第八千次了,所以他早已經成佛了,他不是說這一生才成佛。但是他還是這樣表演給我們看,好像我們一般凡夫一樣,出家修道,這個是恆順眾生,也都顯示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不捨眾生,你看,到我們這裡八千次來救我們。我們自己想一想,可不可以幫人幫八千次?
我的天啊...
有皇帝愛美人.不愛江山.
為了長生去修行的也有...
人各有所好.
並不能把每個人都認為應該要喜歡權勢...
富貴學道難?
個人並不如此認為.富貴只是誘惑多而已.
難的是貧賤.貧賤可能連接觸都難.
更別說實踐了...
古代貧困人家連買書的錢都沒有...
連入門都困難.
相比起來.富貴而學道.怎麼會難?
在貧困學道者而言.富貴學道者根本就一路坦途好嗎?
因為相比起來貧困願意學道者.大多心智會比較堅定.應該比較容易摒除外在的誘惑.
釋迦摩尼成佛八千次?
所以呢?
成佛對他來說很容易.就像玩遊戲開金手指一樣?
本來我看了一下.想要說在這個世界人類有歷史才多少年.
在這個世界成佛了八千次



後來我仔細一看.來我們這個世界...
是第八千次成佛...
姑且摒除是否有記錄錯誤或是表達抄述錯誤的可能.
單就文意來說.
是說釋迦摩尼他成佛了八千次.在我們這個世界的這次成佛是第八千次.
並沒有說過以前曾否在我們這個世界是否成佛過.
更沒有說曾在我們這個世界成佛八千次...
能不能幫人八千次?
成佛者超脫輪迴.有無限的時間...
他們平常做甚麼?
會不會窮極無聊?
幫人八千次不可能嗎?
何況以佛的慈悲.助人只是順應祂們的本心.
搞不好他們覺得這只是小兒科罷了...
沒甚麼好用來說嘴的...
換成是你.你有無限的時間.又對某件事有興趣且樂此不疲.
沒有限制多少時間.沒有強制你多久完成.沒有強制你哪時候做.
完全隨你的心意.讓你去做八千次.很為難嗎?
更別說佛法無邊.可化身千萬...
B:是不是做很多善事就可以呢?
C:佛在《佛說阿彌陀經》上有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簡單來說就是信願行。首先要能信,並且發願想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光只是做善事是不夠的,有的人一輩子做了許多善事,但並沒有發願到西方淨土,那死後是生到三善道,並沒有出離六道。
A:聽說現在只有大智慧及下愚而誠敬之人學佛才能成就?富貴及貧賤之人為何也不行?
B:這樣是不是不公平啊?分別心好強啊?
C:「萬法唯心造」、「各人造業各人擔」,自己所做的一切跟別人及佛菩薩都不相干。
大智慧之人聽聞佛法,很快就心領神會,下愚而誠敬之人聽話、真誠、肯做,也能成就。學佛有八難,其中一難是「世智辨聰」,這些人聰明好辯,常質疑佛經上所說的,佛經確定是佛親口所說?會不會是翻譯錯了?抄錯了?還是偽經?大智慧之人,很快能了解佛法並運用,下愚誠敬的人雖然才智不足,卻能有堅強的毅力,努力不懈地去做,終會獲得成功。我們這個世界,上上根之人少之又少,南大師講那些話我的理解是要鼓勵大家學下愚之人,真誠、努力、老實念佛,不要太過精算。
一般人常三心二意,想一想佛經、佛號會不會白念了?下輩子全忘光光,那這輩子學佛不就是一場空?根本就沒把握且不划算,釋迦摩尼佛講「南無佛」的故事來鼓勵大家,即使只是遇到危難時才喊一聲「南無佛」,那也是一顆小小的種子,一個善根,總有一天會遇緣發芽成熟。
一般人若能中途回頭,亦能成就,沒有說這個人不是大智慧之人或下愚而誠敬之人,這個人今生完全沒有希望了,世智辨聰者放下傲慢心,真誠、發願,照樣能信解行證。
同樣地,富貴跟貧賤之人也是一樣,覺而不迷,照樣能成就。只是一般富貴之人,常常會迷失在榮華富貴的享受之中而造業,貧賤之人亦容易陷在貪瞋癡中而不可自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