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請問台灣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已經完全沒有省籍情節與分不出本外省,客家人了?

我還是看不懂為什麼一下子切 6 年級

一下子切 76 年?

2020 滿 40 的是 1980 是 民國 69 的 ...

是真的怕 6 年級的出來選總統所以先綁一起嗎 ...?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現在大概只有某些時候才會有政客刻意調挑起這問題.
longines300mjp wrote:
並無雙重標準新台灣...(恕刪)

恕刪

longines300mjp wrote:
請問台灣現在的年輕...(恕刪)


在台灣出生 or 有身分證都是台灣人

longines300mjp wrote:
請問台灣現在的年輕...(恕刪)


生在台灣都是台灣人了.不過照目前局勢走.未來喔....
某東菀工廠:A勞工問B勞工.原來你也是台灣人喔.我台北人請問你哪裡人....

我們會到哪個國家當外勞都還不知道..

telecatw wrote:
我覺得這是人之常情耶. 去大陸打車也會遇到當地人說坐到外省師父開的車. 意思是外省師父不識路會亂開, 在西方對方也會根據我的口音問我那裡來的. 對我來說族群的議題本身並沒有問題.


問題在認為自己族群比別人優秀並加以歧視甚至迫害的行為...像是川普的言行才是有問題


沒有錯,就是如此
很多時候區分只是為了做辨識
求同存異
對差異進行了解

但很多人就會解釋這叫"歧視"
譬如講到"台灣南北"
很多人就會"牙"起來

這種個性真的很讓人討厭

認為全部都是同一種
都不存在差異的思想才是真正鴕鳥有問題的思想

我們說"中國" "統一中國"
這都是近代自詡思想先進 開化的人才有的思想

老祖先的時代 漢唐宋元 的人根本沒這種思想
因為根本沒中國這一概念
只有華夏文化

今日就算走遍中國大江南北好了
每個地方的普通話也無法保證都聽得明明白白
就是各地方風俗也存在不小差異

這些省籍歧視在年輕一代會不見
主要是年輕世代沒有那些歷史的仇恨情結
而這些吃漢堡長大的速食世代
不分省籍在"國民權利的待遇上"(如求學 求職)
也不明顯存在差異

不過即便如此
台灣仍舊會存在歧視
賺多的瞧不起賺少的
有錢的看不起沒有錢的
有工作的瞧不起沒工作的
工作好的瞧不起工作一般的

表面看似和諧
狀況依舊是無解~




你所謂很多一般外省二代,沒有錢,沒有房,沒有祖產,只能靠唸書,走軍公教,當勞工,至於你再靠杯18%等福利,我不反對改革,甚至贊成,因為我也看到的確有些年級範圍退休的,的確享受太好,甚至不公平的退休俸,但說穿了,也怪台灣這些年亂搞,經濟落後,不過也別把所有事情都單一化再看,早期軍公教薪資比一般勞工少,所以會有好的退休金跟福利,但之後多年薪資調整後,軍公教追上了勞工,才會顯得那些福利的不公平,但可能是某一段年紀的人的確享受到,但不是所有人,至於你說軍公教都是外省人嗎? 別傻了吧,我就有姻親本省農家子弟,也是公務人員,應該也幹了30~40年,即將退休,他有農地祖產,也有公務人員退休俸,現在來看,人生勝利組
我一個以前同事,你所謂的本省人,祖父輩當佃農,後來土改後才有了地維持家庭生計,他們很感謝土改,不然是一輩子佃農,一輩子當地主奴隸,擁有的農地,算一算也上千萬
我以前鄰居,農人,有些農地,後來都市開發,地價上漲,變成了好野人,搬去豪宅,開賓士,這該說是另一種不公平嗎? 多少地主,農人因地致富啊!
只能說這社會的確很多不公平,但也絕對做不到公平,有時是命,有時是運,有時是選擇,但別讓偏見蒙蔽自己,不然偏見會讓人做錯選擇,影響的也許不是你自己,而是後代


longines300mjp wrote:
外省二代打過仗嗎?為...(恕刪)
小時候,電視上的高官說的國語,鄉音好重,我都聽不懂。還好有字幕,對著看還能知道在說什麼。

沒想到現在,連用我的母語播報的午間新聞,我聽起來比英文新聞還吃力。小孩學校發的的母語作業,更是像天書一樣。

難道五年級注定就是要被語言霸凌的宿命嗎?

longines300mjp wrote:
請問台灣現在的年輕...(恕刪)


當然有~~只要這些機關不消失!! 永遠有~~

為什麼沒有台語認證

簡單說這些都是選舉操作

今天選舉年客委會的廣告又要出來了

誰的親朋好友裡面沒有閩南人、客家人和外省人?我覺得討論你是什麼人的時候,純粹只是得知對方的母語是什麼而已,每個族群裡面都有好人與壞人,哪個網友能告訴我,究竟哪一個族群都是好人?哪個族群都是人渣敗類?

在我的觀念哩,開口閉口對某個族群有偏見的人,就是垃圾!台灣這麼小,一定要分化彼此、互相敵視嗎?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