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民國60年代的國中能力編班

寒假結束,到了三年級下學期,就表示離畢業不遠了
前段班更加緊鑼密鼓的準備,晚自習到晚上10點還是燈火通明欲罷不能
因為開始進入短兵相接的倒數時刻,一刻都不能浪費
那種一試定生死的空前壓力(但不是絕後,因為大部份人三年後的大學聯考會再惡夢重演一次)
沒經歷過是無法體會的

別看雜魚班天塌下來都沒事的悠哉悠哉,雜魚們當然也有"未來"的計畫
公立高中與我們是沒有緣份的,想大概都不用想(除非看破直接進國四補習班拼明年)
剩下的就是五專私中高職的選擇,保送士校或畢業就直接進入社會大學先修班也大有人在
當然班上同學想去試試公立高中聯招這道窄門有多窄,老師也不會反對
但白白浪費報名費,本雜魚是堅決不會幹這種事的

北區五專聯招在北區公立高中聯招考試結束之後隔差不多一週舉行
題目全是單選的選擇題,沒有硬碰硬的填充題,沒有複雜的計算題,沒有煩到累死人的證明題,
就算猜錯也不會倒扣==天吶!!!這根本就是老天賜給雜魚們最好的考試模式
就算題目看不懂也沒關係,再怎麼樣至少都有1/4矇對答案的機會
所以一般來說,五專聯招的考試分數要比公立高中聯招高出很多也不必太大驚小怪

北區五專聯招招生簡章列出的招生學校,最南到新竹,最北基隆,最東到宜蘭
(這北區範圍還真的夠大,桃園新竹基隆宜蘭都包含進去)
當年到底有那些學校?而他們的"市場"排名登記情況又是如何呢?
遙遠的記憶裡北區五專登記分發前後大概8天,在台北工專校區的教室舉行各校登記審查作業
受理當天可接受該級距內規定最低總分以上的考生登記
下午原地或集中到個別招生學校再依分數高低選擇志願科別分發
如果想唸的科別已由較高分者先分發完,就只能選擇還有名額的其他學科或放棄
一旦該校所有名額都已額滿,沒有完成分發的考生,只能次日再找其他尚有名額的學校再行重新登記
這種情況在後面幾天會越來越明顯

那時可參加登記最低分標準通常聯招單位會定在400分左右
每隔若干分(每年不同.看可登記考生人數及分數分佈情形)往上加一個級距
(比如575以上,574-550,549-525,524-500,499-475,474-450,449-425,424-400)
成績達到第一級標準的考生於首日進行登記,然後每個分數級距間隔一天辦理登記程序,直到最後一天
一直到所有學校招生額滿為止(後來聽說最後一天如果還沒額滿的學校,再多放寬一天繼續登記)

若是第一級(也就是首日可以參加登記的)最低總分定在575(也是每年都不同)
如果以想唸工科來舉例,575分只表示"有資格"在首日早上去登記台北工專而已
但登記不代表能分發,理由上段已說明==實際要進入台北工專就讀的成績至少要620以上

所以想念工科手上是575分成績的考生,與其浪費在等候台北工專或明志的名額是毫無勝算的,
還不如當機立斷轉向明新或新埔登記,選擇喜歡的科別還可以捷足先登
另外如果所有學校在第7天(比如分數級距449-425)已經通通額滿
那第8天(最後一個分數範圍424-400)就直接喊停,不再受理登記
沒有完成分發的考生就必須往私中高職尋找學校或準備重考明年再來

當年五專為什麼這麼多人唸?就是公立高中錄取率太低,許多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民國七十年的七年級還是有遇到
我在“資優班” 一半都是老師的小孩
班上前十的成績是其他班級的前三
每個人幾乎都是全校前100
每天從早考到晚 從早打到晚
七點到學校 五點之後才能走
現在看大家回憶的很有趣
但我記得當年A段班的學生有人被老師逼到腦子不正常
因為學校和補習班的老師一直和他們說,你考試失敗一次你人生就結束了
有人考壞一次,生命真的就結束了
一次考試失敗後,我被編進放牛班,老師也一直告訴我們你們是失敗者
看到好多弱小的同學被霸凌
沒有目標,沒有未來

我爸媽看這樣也不行
看家裡有點積蓄,就把我送到國外鄉下
那時為了生活,一定要念英文才發現
自己也沒那麼笨
進了國外的職校,才知道念書是責任不是義務
畢不畢的了業,是取決於學生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老師的情面
因為學校的責任是為教育把關
那裡沒有ABCD班,沒有一次考試定終生
只要你願意念書學習
學校大門永遠為你而開
所以台灣的教育教了一大堆,但教出了一堆悲劇
卻沒教學生為什麼要念書
能力分班到現在都還是我人生的惡夢

其實有件事跟教育有重大關係的是勞工權益
因為國外先進國家都明文禁止年齡歧視
所以很多人會在中年在回學校念書專職進修
而這類的學生念書比年輕時更努力
回到職場之後不但有經驗又有新知識
對國家產力只有幫助
但看看現在台灣修的勞基法
對台灣全民的教育只是雪上加霜
以後台灣的競爭力在我真看不出來
所謂市場排名就是這些學校在一般家長及考生心目中的知名度與就讀選擇意願的評比

但是也有特例:
比如世新,在整體分數比較選填登記時並不會很突出
但是它的廣電科聲名遠播,在只有三台的時代出現在螢光幕上或活躍在廣播界的知名校友非常多
所以登記的分數相當高==有時甚至第一天就登記額滿
中國市政建築科聽說要讀6年,當年也是一堆人搶著登記,通常第二天就沒剩多少名額了
撇開這些特殊例子,其實蠻長一段期間,登記排名的順序大致都沒有太大改變

工專部分:台北/明志(只收男生)-明新/新埔-華夏-健行-光武-中華/東南-黎明/大華-復興
商專部分:台北-銘傳(只收女生)-致理-淡水工商/德明-醒吾-崇右
除了這兩大主要類科外,還有:
新聞類科:世新,除廣電科外,編採科也相當熱門,其他科別平均登記分數與致理伯仲之間
公共事務類科:中國市政,除建築科外,平均登記分數較德明高些
醫事類科:元培醫專,某些科組的最低錄取分數並不高,低標大約與工專組的中華相當
海事類科:頂頂大名的中國海專,在我們那年代,登記最後一天如果尚有餘額的,大概就是它與復興了

之前工專組還有一所位於土城的四海,因某種原因被教育部勒令停招若干年
所以有好一段時間,爐主都是位於宜蘭的復興及社子島上的海專輪流擔任

現在這些當年的北區五專不是改制為科大就是技術學院==有的連校名都一改再改三改還在改
到今天面臨少子化現象,學生來源日漸減少的情況下,是否有部分學校將來會退場都很難說

40年光陰彈指過.僅就記憶所及寫出,畢竟已過去這麼久,難免有疏漏遺誤之處
若各位有所指正補充,非常感謝
上回所提到的北區五專聯招各校升格步驟通常是--先升為原校名技術學院==再升為原校名科技大學
下面所列是所有學校完成最終升格後目前的校名,若有改換原校名者標示在後

工專部分:
台北==台北科技大學
明志==明志科技大學
明新==明新科技大學
新埔==新埔技術學院--聖約翰大學
華夏==華夏科技大學
健行==健行技術學院--清雲技術學院--清雲科技大學--健行科技大學
光武==光武技術學院--北台科學技術學院--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臺北城市科技大學
中華==中華科技大學
東南==東南科技大學
黎明==黎明技術學院
大華==大華科技大學
復興==蘭陽技術學院
四海==德霖技術學院--宏國德霖科技大學

商專部分:
台北==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銘傳==銘傳管理學院--銘傳大學
致理==致理科技大學
淡水工商==淡水工商管理學院--真理大學
德明==德明技術學院--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醒吾==醒吾科技大學
崇右==崇右技術學院--崇右影藝科技大學

新聞類科:
世新==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世新大學

公共事務類科:
中國市政==中國科技大學

醫事類科:
元培==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海事類科:
中國海專==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以上資料均參考各校校史及延革為主,有錯誤之處歡迎補正)
昨天我家老大帶友人一起喝酒聊天
他們都是五年七班的
聽他們說到當年的高中聯考(民國72年)數學超級機車
71年的建中錄取分數是610
72年只剩560
有史以來數學最難的一年
平均掉了50~60分
題型完全與以前不一樣
光看題目就看不大懂
很多建中北一女程度的前面5題都不會寫很多都崩潰了
很多女生淚灑考場
要上建中扣掉作文,每科不能錯10分...
我家老大的友人還是考上建中
他說全建中只有100多人有80分
他有80分以上(他可是建中台大的大學碩博士)
我家老大考51分,當年國中全班數學第2高,他差一分上建中

後來該有人查出來當年是台大數學系出題的
與高中老師出題完全不一樣超活的...

給大學教授出題穩死的
自然界那麼多種物理現象
要用複雜的數學表示
大學與研究所考試的那些工程數學都太容易了
自然界的那些物理規律用數學表示
那會那麼簡單...
健人就是腳勤
其他區情況怎麼樣不知道
但北區公立高中聯招考試題目(國文作文外)難度如果謙虛說只能排第二的話
信相沒有人敢說他們第一
不過66年那年作文題目讓很多只知道埋首書堆不理世事
沒有時間讀報看新聞的精英們國文科考試結束時當場淚灑考場

原來就在考試前的7月7日,對面有一架米格19飛到台灣,一時間轟動全國
北區公立高中聯招委員會臨時抽換國文科作文題目
改為"從米格機投誠看暴政必亡"(男生組)及"米格機投誠的啟示"(女生組)
原本這種題目是輕而易舉,非常好發揮,就像寫八股廢文一樣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廚房裡的大蒜
許多家裡有考生要拼北區公立高中聯招的人家,為了給孩子心無旁騖的讀書環境
電視不能看,廣播不能聽,有的連信箱的報紙都不拿出來,完全為最後準備衝刺努力
何況過去多年作文題目都是歌功頌德或莊敬自強青年覺醒的狗屁政治八股
而且一代偉人辭世二週年,題目如果不是"緬懷偉人"或"效忠國家"之類的,腦袋可以拿下當球踢

怎會想到考什麼米格機??很多精英一看到題目登時傻眼...
米格機是什麼?是稻穗放在格子裡篩米的機器?還是那個物理學家叫米格的發明的玩意
那這機器和老共的倒台有何關係??那投誠又是什麼??是"投城"的另一種說法嗎??
什麼都不知道的,只能自己天馬行空的瞎掰內容,把試卷寫好寫滿....

雖然本雜魚當年沒有去考北區公立高中
可是考後電視播出記者到現場採訪時,許多家長罵聲不斷:這國文作文出的甚麼爛題目!!!
........
國文作文佔總分80分,許多精英就這樣栽在這次滑鐵盧上....

NQQegg wrote:
昨天我家老大帶友人...(恕刪)


讓民國72年讓建中從610掉到560的禍首⋯⋯













健人就是腳勤
當年北五專還有 台北護專 (限女生)
以及最偏遠的大漢工專 (花蓮)
然後幾乎每年都有考滿分 700 的學生 (特殊加分生)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