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古文]大家來讀古文

如果論實用

出社會後古文比數學跟物理都高多了

那國高中數學跟物理要不要大幅刪減呢?
kantinger wrote:
如果論實用

出社會後古文比數學跟物理都高多了

那國高中數學跟物理要不要大幅刪減呢?
...(恕刪)


這位仁兄
請問出社會何時用古文

大學入學有分社會組跟自然組考生聽過嗎
你的例子正好說明 "選修才是對的"

因為較深的數學跟物理是自然組才修, 它們是選修
你不用數學不代表我們不用啊
所以你要古文不要數學ok, 數理我們學就好,但不想多學古文
這樣不是很好

同理
古文只需要給"要用的人,想學的人"去修
百分百是更合理的
古文從必修改選修絕對會找到動機更強, 學得更好的學生
古文派強逼別人必修才是邏輯錯誤



何患無 wrote:
文言文是以前字的載體太小,所以將字簡化到可以代表意思。現在用電腦文檔傳訊如果沒有開啟的載具如何知道文檔內容。
...(恕刪)


我記得三四十年前國中小學沒有教三字經。我的印象我是小二左右在老三台電視節目上學的。

我只記得: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
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
親師友,習禮儀。

我除了對人之初,性本善還有點質疑。對應目前社會亂象不也是這樣嗎?

文言文本來就由淺而深入。知道歷史典故,才能全盤了解。

看古文的譯文,看到是翻譯者的心思。如果自身能力夠就能體悟蘊藏不同的道理。

—————————
建議減少古文的網友通篇看下來就是怕學子沒有競爭力。

所以鄙人建議從幼稚園開始教厚黑學。讓學子們從小培養踩著別人頭上爬的競爭力。

國家才會強盛。

Richard Chou wrote:
這位仁兄請問出社會...(恕刪)


成語主要就有典故的古文

出社會會有沒有用的比開根號多的多?
kantinger wrote:
成語主要就有典故的古文

出社會會有沒有用的比開根號多的多?..(恕刪)


成語無用 全球大多數先進國家都不用中文
認為成語古文很有用只有一個原因
就是對華人圈以外一無所知


開根號全世界中學生都要學

請用你的古文解釋開根號原理?
你不是說古文很有用?
Richard Chou wrote:
成語無用 全球大多...(恕刪)


有沒有用看出社會後多久用一次成語
多久開一次根號
不就清楚多了對嗎?

Richard Chou wrote:
我從不用成語每天要...(恕刪)


之前面試有考開根號或工作上有用到嗎?

成語日常生活就用一堆對嗎?
覺得 Richard Chou 說得很好
「古文只需要給"要用的人,想學的人"去修」

如果古文是你生存的基礎條件之一
我想不需要任何人要求
你自己一定會把古文學好
如果古文是你的興趣之一
我想也不需要任何人要求
更不需要課綱編排
你自己就會把四書、五經及六藝全部念完
並熟記每一字每一句
如果古文只是因為課綱編排、考試需要
大部分的人會認份地把課文默背、解釋牢記以應付考試
等考完試後先忘掉一些
等工作的時候偶而想起幾句
要是哪天必須在網路上與網友筆論的時候
去GOOGLE一下原文以免背錯跌股

中華文學裡頭不是只有古文值得賞析
在有限的三年高中教育(或十二年教育中)
應廣泛讓學生欣賞各式文學與文體
並學習應用文字表達與論述
古文裡頭很多哲理、價值觀刻劃出華人世界的文化
這些價值觀大多透過生活與教育承載至今
除非你排斥
不然是不會因為你沒念古文而消失

古文裡頭有很多優美的詞句
文學的美值得欣賞
但是文章不是只講究辭藻的華麗
如果作文只求美感
那麼古文中最美的駢文為何會沒落?
文以載道
這個道不見得只能解釋成道理
也可以當作知識
人的生命短暫
為了避免人不斷探索同樣的路
所以古人用文字把前人的知識記下來
藉由文章來承載前人的智慧
後人透過學習
就能往前邁進一大步
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高中生學語文的目的在於
透過語文(中文或英文)這個工具用來閱讀前人寫下的知識
然而每個人日後的專業領域各異
教育的目的應讓學生學會各種工具
並有機會在日後往更高的領域前進

Starsplash wrote:
高中生學語文的目的在於
透過語文(中文或英文)這個工具用來閱讀前人寫下的知識


不能認同你更多了
文體會隨著時代改變
無用論只會限制了自己的空間
不做限制才能讓自己有更多的閱讀空間
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

我是討厭國文教學對古文的方式
但因個人興趣
覺得古文有很多有趣的內容
所以願意自己去讀
這才是教育者該思考的地方
無用論不是用來反文言文的論證方式

我也覺得英文課的英文詩選無用
因為我不會寫英文詩
平時和客戶的對話也只限於工作上的交流
但多年後我懂得欣賞葉慈的意境

我想古文也是相同
看似無用
卻能開啟幾千年中國文化的知識內容
以中文做為自己的文化
看著中文字卻發現自己看不懂時
心中會有多無力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看到這邊
覺得幸好簡體字已經被老共拿去用
不然台灣可能會興起簡體字運動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