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kid wrote:所以這不就體現了,消費者完全不想要讓廠商賺錢嘛 讓廠商賺錢不是消費者的責任,同如廠商若無市場壓力也不會自動壓低售價讓消費者省錢.商品會自己從大陸飛過來?商品會自己上架?商品會自己做廣告讓您看到?商品會自己飛到你手上然後跟您收錢?東西出問題了,商品會自己飛走去原廠維修? 如果代理商貨敵不過水貨,不正代表這些服務的價值非常有限?跑單幫或者是網購業者難道都不用為這些事付出成本?貨品直接網購,一樣會飛到家門口,網路一樣可以上架,一樣被消費者看到,一樣可以付錢取得商品,不然就不會有這篇討論.保固可能就是代理商最大的功能.如果代理商連保固都要想法避開,代理商存在的角色又是什麼?至於龐大的廣告花費,那絕不是消費端該擔心的事......
cckm wrote:讓廠商賺錢不是消費者...(恕刪) 便宜賣你也不是廠商義務售價是反應成本,超高毛利大賺特賺的狀況,在零售業幾乎不可能發生!什麼服務都要,但什麼錢都不想付,其實已經不是貪小便宜了,是奧客心態
說一句最實在的。慣老闆問題出在無良消費者,無良消費者再說老闆摳門。唉!羊毛出在羊身上,沒水可撈,你哪有薪可賺。看了這篇大部分的回文,只能說。無良只管摳,老闆會更摳,再來扣老闆慣字輩,真是無良中的極品了,環環相扣。
Jason kid wrote:什麼服務都要,但什麼錢都不想付,其實已經不是貪小便宜了,是奧客心態 顧客不想付足夠的金錢,廠商就不會賣他貨品,這是不變的市場原則.售價是反應成本,超高毛利大賺特賺的狀況,在零售業幾乎不可能發生! 消費端在乎的是如何取得最高價值的服務和貨品,而不是廠商要獲得多少利潤,反之亦然.某牌手機的毛利超高售價超高眾人皆知,何以還是市場最大贏家?那是因為消費者覺得它有這個價值,而不是消費者認為有義務讓這家公司大賺特賺......
其實我一直很想問個問題,不知01有沒有人可以幫解答。很多人都知道,在日本買不少電器都比台灣便宜「不少」,如果是日本當地品牌也就算了,但同樣是歐美品牌,在日本買DYSON、百靈、雙人牌等,與台灣的價差也是天差地別。就算市場有差,代理商議價能力有差,真的相差這麼多?不是不知道代理商要負保固、與品牌商簽約金、廣告等成本,但真的不瞭解價格定這麼高,是代理商賺到翻天,還是有不得已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