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絲. wrote:
台灣教育跟西方國家教育思維不同,我們是小時了了,人家則是在真正的高等教育才突飛猛進,遠遠把你台清甩到後面,台灣新聞所謂的數學好只是好在算數,技術,真的要論研究,創新,輸人家輸到脫褲了。
沒錯,台灣與美國的教育思維不同。
美國只要菁英,其他一律不管。
因此,美國絕大多數的孩子,從來沒有過「小時了了」。
因為「小時了了」的小孩,早就被選走,進入菁英教育體制內了。
這是你看不到的,這也是許多人看不到的那部分。
你也沒看過美國高中生在拼一流學府時的準備。
我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給妳聽。
美國人要申請大學,第一優先的就是「高中總成績的平均」,俗稱GPA (grade point average),正常狀況下滿分是4.0。 妳沒聽錯,是高中『總成績』的平均。 這個數字一旦滑下去,要再上來就非常困難了,尤其是最後的3.9以上。
此外,有異於台灣高中,美國高中有四年,9~12年級。 換句話說,在這四年之中,妳每一個科目,每一個大考/小考/突擊考/報告/功課與任何給成績的作業,通通都要算分... 而且,這是五育均衡,妳文科/理科/體育都要算入平均。
然後這種如影隨形的壓力生活妳要撐四年。
也就是說,這四年內,妳不能有任何差錯,不然一流學府就與你無緣了。
妳以為美國一流高中每年都有人自殺是怎麼回事? 很多就是一次考試成績失利。
為什麼?
因為申請Harvard/MIT等級學校的學生,絕大多數的GPA都是3.9以上起跳,那是基本盤。
GPA 3.9是什麼意思? 4.0是滿分,就是100分。 妳認為3.9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妳四年高中總平均必須是97分以上。
妳要不要試試看?
此外,既然一票學生的成績都是3.9,請問接下來要比什麼?
『課外活動』。
所謂的課外活動,就是比「錢」與「關係」。
而有能力的家庭,可以提供的「錢」與「關係」,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
這裏就不多說了。
會不會忽然間覺得「聯考」其實還蠻可愛的?
高中可以混兩年半,只要最後半年加把勁就可以了?
美國的高等教育,很多人程度也沒多好,所以不需要用「突飛猛進,遠遠把你台清甩到後面」。
因為真正在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級以上的學生,很大一部分不是美國人。
而更多人美國人是因為某些政策,才能進去湊人數,但是幾乎都畢不了業的。
畢不了業的學生,進來再多也是沒用的。
此外,台大清大的學生,在國外的市場還是很好的,不如你想像的爛。
還有,如果給予資源,台大清大學生的成就,不見得會輸給美國高等學府,至少不會像妳說的那麼差。
妳有在Harvard,Stanfard或是其他同等級的學校/醫院/研究機構待過嗎?
我有。
請問妳知道什麼叫做「資源」嗎?
人家有本事的教授拿的是「千萬美金」的研究經費,我們台灣有本事的教授拿的是「百萬台幣」的研究經費。
在美國,年輕教授拿「100萬美金」的研究經費是正常,在台灣,年輕教授拿「100萬台幣」的研究經費是大事,要請吃飯。
有看到中間的差異嗎? 請問妳怎麼比?
人家買實驗用品與耗材,價格是我們的1/4~1/2...
經費比人少,耗材與花費比人貴,請問妳怎麼比?
人家要各種大型貴重儀器,學校毫不吝嗇支持,而我們台灣大概沒幾間學校有這種手筆,因為根本沒錢。
請問妳還能怎麼比?
當然,也別忘了,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甚至教授,他們需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進入這個圈子?
就算在台灣,哪個教授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與助理能夠有想法,能夠創新,能夠學習?
創新與學習是需要很多錢的,尤其在高等學府,那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情。
但是當你的經費只有人家的1/10~1/300,但是你的花費是人家的好幾倍,而應有的貴重硬體支援也缺乏,你怎麼燒?
哪個教授有本事讓學生毫無顧忌的去嘗試新的實驗?
每個實驗都要花錢,多失敗幾次,教授的腦袋上大概就多好幾根白髮...
如果白髮長太多,那這教授大概可以準備轉業了...
好一個快樂學習ing...
艾莉絲. wrote:
去看看矽谷的人在幹嘛吧。人家是中間的人過得還可以,頂層的菁英一大堆,下層的窮人也一大堆,我們則是大多人都中慘階級,到底誰比較幸福?
我之前就住在矽谷,我老婆也在矽谷當工程師。
沒事每年被加稅,年薪再高也入不敷出,就因為Obama喜歡拿中產階級的人加稅,加州政府更是變本加厲的加稅,然後養一大堆不做事的人。
美國是不正常的三角型,上面極少數菁英,中產階級反而越來越少人,然後下面一狗票的「曾經快樂學習ing」低階人。
但是很多中產階級是由國外來的人所組成,來支撐的。
艾莉絲. wrote:
歐洲國家或美加,國中國小都是輕鬆過日子,培養興趣,培養正常的人格跟態度,每個小孩都過得比台灣的孩子快樂太多,綠油油的草坪,清新的空氣,多樣的運動跟休閒...台灣小孩的環境則是在機車、補習班才藝班、廢氣、百貨公司中度過
台該學習人格的時候狂補習搞壞身體,該好好唸書的時候大學瘋狂的玩,竟然還有人說要恢復聯考,看看紐西蘭的過得比日本人快樂多了
一直以來,無論哪個國家,「快樂學習ing」都是在某些人身上才會發生的,而這些人都是同一種人。
因為地方不同,每個國家選擇的包裝方式不同,但是都是讓不知情的人永遠不知情。
所以,現實是殘酷的。
至於聯考,那原先是中下階層可以翻身的管道。
現在...
妳好命,可以出國遊學。
那些沒妳命好的,就只好乖乖的留在下面掙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