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nhoewang wrote:音標系統已經兼顧大多...(恕刪) 這...台語總有一天要要變成官方語言(當我個人期望,勿筆戰喔),無論如何總是要統一發音的吧!我生在台中,長在桃園,大學在台南...我的台語,每個地方都只能被聽懂9成以下,因為台南的說法帶到桃園父母聽不懂,桃園的說法台中的親戚聽不懂...久了就更混亂...現在已經講不輪轉了我爸媽每天講台語,但是問他們蜻蜓的台語怎麼說,也是想很久...問其他同事,有基隆人、台南人...除了第一個"田"字發音幾乎一樣,第二個字就有不同了...最後我決定學花田一路的發音...但是現在又忘記怎麼發音了...
看過七龍珠卡通的或許知道,英文”dragon ball”,日本人在片頭發音”do la gan bo lu” 那是日文片假名,外來語的唸法,那是在唸日文,不是在唸英文所以跟腔調無關就像我們平常講的"咖啡"跟"摩登" 這就是中文的外來語是在講中文而不是在講英文另外,台灣人愛笑日本人英文不好台灣既不是英語系國家 官方語言都沒有英文了 其實是半斤八兩啦香港人或星馬地區的人笑 還比較說的過去
js1657216 wrote:這...台語總有一天...(恕刪) 其實台灣的台語腔調早就統一的差不多了現在台灣通行的台灣幾乎是以台南腔為優勢腔也就是偏漳州腔的混合腔至於腔調會差異到讓人完全聽不懂 也是很難啦....跟本身講的標不標準比較有關現在人群結構早就混合了跟過去不一樣講各種腔調的在這麼長的年代以來南北串流 早就已經腔調混合了更合況腔調差異幾乎是極小... (又不像台灣,馬祖 閩南語跟閩東語的差別)稍微聽一下也知道對方在描述什麼就跟台灣人聽大陸人講普通話一樣啊雖然腔調不同 詞彙不同可是稍微轉個腦筋也能略知一二
js1657216 wrote:這...台語總有一天...(恕刪) 台灣現行語言都是官方語言(非文字)這樣看待就好我認為音標是種原則,有原則就有例外這套系統允許例外的存在為什麼? 因為要兼顧多元性漢語存在諸多方言的好處是語言學家可以藉此探究漢語如何演化人類學家可以藉此探究使用漢語的人如何遷徙音標有正音(告訴讀者,作者怎麼念那個字)的功能但是若過份強調統一發音,那也會抹煞文化的多元性所以學母語不能從音標開始,現在沒人這麼做,以後也不應該那樣做學母語應從父母及週遭成長環境開始,這樣才能求同存異,為文化做最大的傳承。
回到開版大的問題 其實這就是個缺乏共識的結果大家會說 會念英文 會念日文 人家雖然也有羅馬拼音 念出來還是會懂阿而台語的拼音 大家看不懂......重點就在於英文的拼音是歷經長久時間演變成現在的模樣 使用它的人 都有大致的共識 認定狗就拼作 Dog 貓就拼作 Cat日文裡的羅馬拼音 也是經過好一段時間才讓人們接受至今日本老人家還是很多人看不懂 覺得假名用的好好的 為什麼要用啥羅馬拼音犬的發音就 いぬ 猫就 ねこ 啊 寫成 inu neko 的誰懂阿台語的拼音呢 使用上沒有共識再者 也有人認為沒必要有啥拼音甚至 覺得根本沒必要學於是就造成支持跟反對的立場但就我個人的立場 無論 台語、客語...總之就「方言」(雖然我不是很贊成這個用詞)啦的學習 政府應該參與 而不是強制要求人們應該有權利學或不學學校應該提供方法 而不是不管學生的母語為何 通通一起學某一種拼音的方式 也應該是從民間開始有需求 而制定 在慢慢的形成共識後 才由學校作統一的教學這樣家長才能認同 社會才能了解如果在民眾不認為有需要的情況下 執意實施 那就難怪會因為不能了解而感覺不好 然後產生反感這麼一來 推廣的用意就大大的打了折扣了
oddy98 wrote:政府應該參與 而不是強制要求人們應該有權利學或不學,學校應該提供方法而不是不管學生的母語為何 通通一起學某一種(恕刪) 1.選擇何種母語由學校與社區家長共同決定。客家社區自是學客語,原住民民族社區自是學原住民族語。2.多元族群之社區有變通方法。分班或分年級教學(中年級學A種,高年級學B種)。oddy98 wrote:拼音的方式 也應該是從民間開始有需求 而制定 在慢慢的形成共識後 才由學校作統一的教學..(恕刪) 1.這套拼音系統源遠流長,民間各流派爭議許久,唯一共識是國家需要統一的拼音方式,作為教育下一代的工具。2.統一的拼音方式只存在官方文件(目前大都用在教育方面),民間使用何種拼音並不強制。3.也因此您可以在坊間看到教羅拼音、TLPA拼音、通用拼音、注音符號式拼音等出版品。4.也因為我們不適用拼音符號當文字書寫(漢語系特徵),諸多拼音系統可以共存,豐富我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