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rt31 wrote:看起來迪士尼總共來台灣選址兩次,第一次是台灣vs日本,選了日本.第二次是台灣vs香港,選了香港.第二次評估地點就是現在的麗寶 不是喔,第一次選址由台灣vs日本是依據嚴長壽的說法,但我有點懷疑,日本早在1957年就有迪士尼授權的合作經驗,當時在日本三越百貨日本橋本店屋頂,曾經設置以「孩子們的夢想國度 歡樂迪士尼樂園」為名的屋頂遊樂園。由西井一夫編撰的『60年安保・三池闘爭 1957-1960 石原裕次郎の時代』(毎日新聞社、第36頁)一書有刊載當時的照片。在東京迪士尼樂園開業以前,這是日本第一個冠以「迪士尼樂園」名義的設施。此外同一張照片也被刊登在『寫真と資料で読む昭和30年代大図鑑!! 三丁目の夕日の時代 日本橋編』(小學館、第21頁)一書。根據本書記載,這是1957年,與迪士尼簽約合作的限期設施。建造了旋轉木馬等遊樂設施,也有灰姑娘城堡,有海外投資時會優先考量日本比較合理。依據東京迪士尼(實際是在千葉縣)的網頁,這個世界第三座-同時也是首座海外據點設置的契機最早是在1974年12月成型,當時的迪士尼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訪日,到1977年3月正式名稱「東京迪士尼樂園」才拍板定案,當時日本是亞洲消費力最強,而且常駐人口最多的首選,70年代的台灣跟東京進入最後決選的地位應該是有些誇大,台灣人均GDP於1970年不到400美元,到1980年時不過2,389美元,遠低於當時日本的水準,的確當時台灣土地成本相較起日本為低,但台灣當時人口還不到兩千萬人,要維持穩定的入園人次去維持收支平衡不太容易,而當時台灣還是實施戒嚴,出國的人雖然不多,但來觀光的外國人也少。事實上該園進行建設計劃時,迪士尼對海外投資不甚積極。為了降低風險,迪士尼不採直營模式,而是與日本Oriental Land(簡稱OLC,由京成電鐵、三井不動產、朝日土地興業等公司合資組成)簽約,授權OLC建造經營,並由迪士尼方面提供樂園設計及經營方式的指導、品質管理等,而所有營運費用由OLC全額負擔,這個授權方式至今並未改變,因此東京迪士尼樂園以及其附屬的樂園東京迪士尼海洋是唯一在全球範圍內不以任何方式由華特迪士尼公司擁有或營運的迪士尼樂園,母公司曾經多次自嘲讓獲利豐厚的東京迪士尼計畫採用授權方式經營,真的是史上最大的失敗。至於第二次已經澄清過很多次了,中華開發曾經與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合作,擬在台灣建立華納影城,將好萊塢電影的布景、道具、特效做為遊樂設施,這是類似大阪的環球影城,並不是迪士尼樂園。當時政府宣布,台糖將釋出台中縣月眉一塊200公頃的土地,計畫開發一座中型主題樂園,當時華納公司提出政府的協助,高速公路交流道須連通華納影城以及鄰近區域變更為商業用地,但遭到外界質疑這些要恐涉「圖利財團」,政府當時決定讓中華開發與長億集團進行競標,最後中華開發退出而由長億集團接續,華納集團撤出台灣,不久後長億集團打造「月眉育樂世界」,但是長億集團後來爆發財務危機退票,月眉樂園改由麗寶集團接手,改為「麗寶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