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皮膚比較黑 ,因為戶外活動太多了,其實我也不會太在意,男生嘛!只是有一次有一個朋友親戚的小孩,應該也有小五了吧,一看到我就說"山地仔"(台語發音),當下就跟他說,這樣對我或是對這一個字詞都不是很禮貌!結果,他還是很故意的跟他媽媽說"你看,山地仔(台語發音)"我覺得很難過,你覺得我是在難過什麼呢........
看來大家對這樣的事不只是時有所聞而是在生活四周圍層出不窮真要舉例的話..這篇討論串回覆到100頁都不是問題吧我曾直接跟很要好的同事說小孩真的要教,再不好好教的話,以後就要她們自己去踢鐵板了她也是無奈的回我:也有在教,可是孩子的爸寵得很我想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亙古亙今千年不變但是"尊重"二字不論自小至大都是社交/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人格要件小孩子本身就像白紙一般樓主並不是和這個4歲小孩小家子氣的過不去而是感受到從這小孩身上,累積四年的學者經驗所給予人的不尊重與不愉快本來就不是在責備小孩子而是在討論怎樣的教導方式與學習環境竟然造就出大人們極其反感卻又嘆道無能為力的小孩
現在的教育方式講求愛的教育但愛的教育要有鐵的紀律不然愛的教育只是社會敗類的養成教育而已,表面上是說愛這個孩子,但造成的結果是害這個孩子...更甚者,害到的不止是這個孩子,而是造就更多的被害人,試想,因為你(妳)的寵愛,在不久的將來,他(她)會作出什麼事情傷害其他人?身為未來社會的支柱的各位父母,不要怠忽自己的責任了...
Miki House wrote:被我老公要求來看這篇...(恕刪) 一個大男人跟一個四歲小男生計較=======================其實這一段話說出了中國式(台灣式?)教育的重點...也就是大男人主義...而小女人通常是幫兇...觀察身邊小孩教的不錯(純就個人禮儀而言)的親朋好友,一種是不打不成才...台灣人多...父母本身品行就不錯,打起來才有效果一種就是做到溝通地位的平等...老外多...當準備認真跟小孩溝通時,蹲下來是基本動作...當心中有著 "大男人 VS. 小男孩" 的刻版印象的時候,是不可能做到溝通的平等的...
hoba wrote:...但愛的教育要有鐵的紀律...(恕刪) 很同意+1現在的父母都只貫徹愛的教育, 而不給予適時適當的處罰我很愛我的小孩啊, 可是有錯就要糾正第一次制止, 第二次警告, 第三次處罰...出門的時候先叮嚀, 犯錯就執行 (立刻回家或上車受罰)這個時候談人權, 以後他就沒人緣親子溝通當然很重要, 但是講不通的時候又要如何呢?雖然說小孩就像白紙一樣, 父母給什麼, 他就吸收什麼那什麼叫個性呢? 如果連個性都一樣, 那就叫機器人, 不叫小孩子像我女兒很愛撒嬌但是脾氣很硬, 而我兒子音律很好但是容易同錯再犯 (他們還是雙胞胎)每個人的天性不同, 特長不同, 造成的人格特質就有不同就算是因材施教, 你也必須同一個標準對待孩子們犯的錯愛的教育不是寵愛溺愛, 當然也不是膚淺的玩具鐵的紀律也不是只有打罵, 當然也不是打在你身痛在我心怎麼解釋? 我也說不上來但是我的確是愛我的小孩的, 我會親子溝通, 我也會用適當的處罰碰到樓主文中這樣的小孩吵鬧時, 我會制止或請我自己的小孩壓低聲量, 讓A 老師和小孩聽到, 甚至直接對A 小孩說 「請(麻煩)你小聲一點」(通常只要制止自己的小孩, 別的小孩都會跟著做, 甚至小孩間會發揮同儕力量)吃東西時, 我會跟A 小孩說「我再請你吃一個, 因為待會兒要吃飯了, 零食不可以再吃了」(平常, 對自己的小孩我都會先預告多久以後或多少量就必需結束, 小孩通常都會答好)至於A 老師的教養小孩問題, 如果不是很熟的朋友, 我不會跟他聊, 熟的, 就提醒他, 點不醒的, 就算了如果是親戚的, 可以用長輩方式直接制止小孩, 至於他的父母, 看他們有沒有慧根了兄弟姊妹的, 直接開座談會4/30國際不打小孩子日, 你會參加嗎? 那天就不打吧 註: 我沒說我天天打小孩哦
很多時候是父母的責任 可能是現在父母經過管教體罰的年代 所以對小朋友特別好 或是特別的粗心. 三不五時就可以看到父母帶著小朋友爬山(爬山是好事) 但是放任小朋友衝在父母前面 在山路裡面跑. 這實在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父母應該多點責任感吧.對於不同的小朋友 及不同的年齡"管"跟"教"應該有不同的比例. 當然最好所有的小朋友+成人都能敎的動,不必用管的. 但是必要的時候還是該管管小朋友吧.
但是個人覺得小朋友的個性很容易與環境以及四周的變化而有影響也會因此孟母會三遷的原因吧雖然在現實的生活上並無法真正的可以擁有一個非常健全的教育環境(←要付出的金錢會相當高)但是最重要的還是父母親的家庭教育更重要完全會影響到小朋友未來的想法及做法小時後沒有好好教育小朋友,未來要等到小朋友能分辨正確或錯誤的話,就會很困難了
家裡有個過動小朋友是真的很傷腦筋,這也意味著家長必須付出更多的心力來照顧小孩本身是沒有問題的,而是看起來A老師有些放棄的意味我們家也有一隻非常好動的,從上學開始,每天都會被老師投訴(其實是溝通拉)如今快一年了,每天花在他身上的的心思也逐漸會有回報雖然不能立竿見影,但也逐漸能與他溝通,而達到所謂社會化的要求基本上小弟漸漸不認為打罵是最有效的方式,這是我最早用的招式,也很洋洋自得能快速管理,但發現小孩終究不能理解為什麼,所以也就必須一直不停的盯著,剛開始用覺得很省力,但也自覺沒有在用心與小孩間的溝通與互信真的很重要,放掉自己是大人的身段,會發現小孩會愛你更多更多基本上覺得樓主的態度是很OK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理解別人家小孩,而且要強迫自己去接受他A老師把自己不願意碰觸的問題丟給別人,我是覺得蠻差勁的大人如果本身沒有尊重這件事,小朋友又能如何知道尊重是什麼有些時候覺得當兵是個不賴的經驗(雖然我也認為浪費時間),但在往後的十幾年,卻深深覺得社會被這個制度影響蠻重的,創造了些階級威嚴,卻少了思考和接受其他邏輯的可能性,在教育上,可以說反而限制了兒童的發展性有些離題了,但每每看到談到我們兒童的話題,及各位網友的回應及社會的常態,感觸都會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