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電影很紅吧? 在紐西蘭南島取景, 哈比人的家鄉"哈比屯", 也是說拆就拆, 我去看只有一堆不怎麼像的仿造建物....這是在商言商, 又不是真的古蹟, 沒什麼好留念的。想再回味霧社街, 請等DVD出來就可以回味的夠。
心痛??我覺得還好吧電影熱潮過了想看的人會去看不想看的人也不會去看記得12月底某天的非假日第一次去整個場景進去其實只有三百多人出來入員人數剩下兩百多(不知道有沒有算入工作人員)場景我也很想維護但是說真的多少台灣人會去看展期這麼長想看的都會去看了不會在乎展期長短"心痛"太嚴重了不如思考一下展期結束前去看一下比較好
seth_4 wrote:要說幾次沒財團進駐就只有法規問題 有賺就是有賺好啊鏟平好了 那失業的回去失業 喝茶看報的回去喝茶看報等退休滿意沒 你不但不了解商圈...你也不了解企業,真的有得賺,法規擋不住的...企業都有方法解套或以拖待變,你從頭到尾都說要留,留下來你要怎麼聚集人潮?靠3X棟佈景木頭茅草屋?靠現在還沒回本的賽德克巴萊名號?外縣市來遊覽的遊覽車停車呢?周邊產品開發與聚落呢?特色商品呢?有沒有地方讓人過夜?附近有沒有其他景點或旅遊點?遊程規畫?旅行社接洽?一個月60萬的租金?水電費?國際宣傳活動?現場設施折舊?如何跟其他需要資源的文創業者交代?圖利特定廠商的法規問題呢?想想吧!
亞利安星人 wrote:你不但不了解商圈.....(恕刪) 對不起吼 我想你連文中的 1園區正在賺錢 2法規造成限制 這兩點都不信那麼所有的其實都不用談了 更別說後面堆砌那些沒人潮沒設施什麼商圈的要是報導是真的 其實現在正在賺錢所以不用擔心那些 沒花一毛錢預算 以後不賺剷平就是了不過嘴砲贏了也沒獎杯 你開心就好了
電影文化要來創造經濟不是不可行,但不能無腦的以為自己能創造些什麼,創造的往往只是錢坑而已。經濟必須是自生而來,像悲情城市創造出九份再起就是,是由人的活動去創造,而不是由創造來造成人的活動,不能長久,現在有個不錯的句點也不錯。我覺得電影就當作娛樂就好,別老拍到後來在向民眾硬塞傳輸說教式的電影,跨不上世界舞台的,畢竟看電影本來就是休閒娛樂,並不是所有民眾都是那麼愛花腦筋的看電影,享受電影享受演員們演出的悲歡離合就好,不受什麼壓力。
seth_4 wrote:對不起吼 我想你連文...(恕刪) 你看到的是一個短期現象,然後就要拿這現象來當成它長期經營的結果?不用說多久,明年呢?你已經打包票它還是會賺錢嗎?沒有的話你要補足差額?電影在台灣就已經無法達到魏德聖希望的回收(雖然目前票房金額超過成本,但還要與戲院拆帳,那根本還是不夠),就只能去期待現在賣到國外去,看能再回收多少,如果電影是主體,都已經這樣了,那又如何能去撐起那個園區?ChenKen7 wrote:是由人的活動去創造,而不是由創造來造成人的活動,不能長久...(恕刪) 一語中的!就算全台灣每個人都去..一次、兩次、三次.....,每次去都那些東西,搞屁啊!都沒別的地方去了嗎?如果可以這樣就能生存下去,九族文化村幹嘛搞得跟兒童樂園一樣,不能單純只有原住民文化的東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