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cc wrote:
這個 咖 只有 服完兵役
咖?
麻煩正名,我認為有藐視的意味
若是要一昧的針對兵役問題對他提出砲轟
自98年4月替代役(運動專長)的甄選就開始了
我認為這是時間點上的問題,並不可以導因為果
而且他現在不也回來當兵了嗎?
在他傳出與新加坡接觸後,到轉籍大陸這兩年間,我只看到他打了全國大專盃
一個世界球王在精華兩年只打了全國大學生撞球比賽?
一堆人不明白他不只是一個運動員,更是個「職業運動員」
而國家應該有完善的體制及規劃良好的配套措施
去輔導、培育他們的未來(提供補助、出國比賽機票、完整的退場機制)
因為職業運動員的"巔峰"極期有限
而台灣政府為他們做了些甚麼?他能不走嗎?
從八、九零年代的撞球王國美譽
如今逐漸故步自封,高積分比賽從05年後就絕跡於台灣
你說曾雅妮、王建民、盧彥勳是台灣之光
難道這些省吃儉用的撞球選手在得牌、奪冠的時候難道不也是嗎?
出國比賽的機票、酒店住宿都要自己出
那你憑甚麼要他們對台灣有歸屬感,除了原生地的感情羈絆
現今的台灣社會太濫情了
每個都馬是台灣之光,那在當台灣之光前呢?
寒窗十年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但他們可是把撞球當成唯一的信念,或者是生存的依靠
換句話說,他們這群人只會這個技能
很多人都以演藝人員作為相提並論,
但是當選手們站上國際賽事的頒獎台時,身上可是披著中華(台北)的旗幟啊!
而台灣的社會有重視嗎?
當新聞熱度退燒後,還不就是那個樣子-乏人問津
台灣體壇都有個很糟糕的現象,運動選手的職業生涯大都只有短短的五至七年
為什麼?
在此補充:很多人都認為打場比賽拿個冠軍隨隨便便就是百萬獎金入袋
現在大部分的比賽冠軍獎金大多在1W美金之間,而且還不是淨所得。
skycc兄,歡迎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