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 先做好妥善的理財方式 才是首要注意的 人總有一天收入會中斷 做好理財以錢養錢才是比較好的方式不要把理財想像的很困難 我的觀點 理財只分為三個部份 投資 儲蓄 增加收入減少支出就你目前的情況 先做到減少支出 在做儲蓄 進而投資最難的不分應該是儲蓄這一方面了 要一個人存錢 是很困難的 所以要先有儲蓄的觀念錢要存對地方 才能抵抗通膨 有很多方面妳要試著去了解 與其想著要如何培養第二專長先做好這些事情比較實在 加油喔
陷入困難時就是換條路想辦法解決抱怨憤恨只是浪費時間台灣經濟的發展怎麼起來的?跟現在大陸一模一樣啊先進國家經濟發展起來了,勞工成本優勢不再就進入經濟衰退低勞力成本的未發展國家就抓到機會接棒靠低成本發展很容易但經濟起來後一定會發生被取代的過渡期亞洲幾小龍、荷蘭、比利時、....都是如此並非大陸特別邪惡,是台灣不甘心放掉既得利益台灣下一步是什麼?過去低成本優勢被大陸拿走了你就要轉型這個經濟體就是要去不斷的try找出一條新的路再靠民族主義這招已經過時無效了類似拒用大陸貨、韓貨...算了吧誰還在意德意志民族的暴行而拒買雙B德國車??誰還在意南京大屠殺拒用日本貨?
我認為1.好好工作的上班族-->成為別人的雇工,風險在於中高年齡.90%以上會被動的失去雇員身份,因為環境變動太大,例如華碩,廣達,..., etc.更早的還有台灣飛利浦中壢廠,園區大鵬廠.2.立定志向,開始走自己的路.暫時當上班族可以,但將來要自己走自己的路,假設工作十五年,一面累積資本一面思索如何走下一步.太高科技的,一定要食一食人間煙火,不然會走投無路所以我方堅決主張,及早認清事實為妙我們不能怪老闆,老闆如果賺錢,1.事業越搞越大,2.產品越做越高檔,他自然需要資深技術員工. 現在顯然不是這樣.所以各位還在當[雇員]的人 (我也是)一定不能自己騙自己,遲早都要面對高技術,好人脈未必能靠把世界先進轉虧為盈的簡學仁,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矽統總經理劉曉明,而今安在哉前揚智總經理吳欽智,暫窩華碩...我猜想我們中間大多數的人是不及他們的,所以應有我們升斗小民的路
Lespaul wrote:陷入困難時就是換條路想辦法解決抱怨憤恨只是浪費時間----yes, that's right......(恕刪) >>台灣下一步是什麼?>>過去低成本優勢被大陸拿走了你就要轉型-->這個比較難,當老闆的有錢人他們想的和你我不一樣1.很多老闆們對台灣並無特別的感情2.轉型也不一定要往高檔走3.即使到大陸也可以轉型,還一舉數得雖然我不同意第三點,可惜我不是決策的人數年前許多公司投入光電產業,轉型沒成死了一堆包括業界高手鴻海的光電部門再看看矽谷.如果這麼容易,也不會一堆矽谷人跑到台灣->大陸找機會了...(恕刪)
ccabobchen wrote:人脈的培養是很重要的...(恕刪) 不是很認同你的觀點人脈就像"1000000000"這個數字當中的零,若沒有專業沒有真才實學的壹那麼這些零終究是零什麼都不是,若你是依靠人脈進一家公司,但卻貢獻有限,早晚被看破手腳這家公司的老闆又不是做慈善事業,就因為你有人脈而花高薪繼續養你嗎?所以專業第一,人脈第二,捲起袖子認真做事吧!
看了樓上有一位轉貼要大家愛用國貨的文章,相信是善意的, 但論點無法全部苟同..並不是大家愛用國貨就是愛台灣,如果愛台灣邏輯這麼簡單,乾脆政府下令禁止所有外國產品進口, 市面上只能賣台灣生產的東西就好了..但大家用膝蓋想也知道不是這麼簡單的問題有點離題了..惡魔咆哮 wrote:看了開版大的問題讓我...(恕刪)
今天看一下 華碩因為生產關係 也關閉台北廠區剩下桃園龜山廠區一下 資遣 34多位的員工 要求簽署 離職同意書才願意發放 上個月工資跟資遣費如不願願意 需要 轉去 桃園龜山廠區服務 (這是在APPLE的報紙不小心閱讀到的)一下子 1千三百多人 走了這些人 不知道後續 勞工勞保不知道怎麼協調這應該也很值得關心發展
惡魔咆哮 wrote:台灣........大家都很清楚...但不清楚的是 國產車叫什麼就連大同電視可能1%看到的機會都沒有請愛台灣.......如果你(妳)看了這篇報導後,也有同感的話,請用力的給它轉發出去吧!不要屈就於眼前的蠅頭小利,覺得便宜就買。 我也很想支持國產貨像是BENQ很多人覺得不錯但LCD最新款台灣沒有投影機台灣賣得比國外貴這情形在日本或韓國應該不會發生吧我個人已買過兩台BENQ LCD看到BENQ這樣對待台灣消費者下一台要買BENQ實在很難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