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sea wrote:
其實如果目的是最小成...(恕刪)
對於蓄清排淤這件事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
排淤是排到那?不就是把淤泥清入中下游的河床上嗎?
這麼一來不就等於把中下游的河床墊高?
颱風一來...........
看看花東縱谷吧!
台灣東部的河流比起西部更短更陡,河流一下到花東縱谷後,
河床坡度突然便緩,砂石就淤積在縱谷西側,
如果有騎自行車走台九線,相信你會恨死花東縱谷那又高又陡的堤防.
看看曾文水庫的淤積,再看看曾文溪中游不斷增高的河床,
拜託~別鬧了~~
chlorite wrote:
如果水庫所淤積的土石都來自人為開墾的地區,那簡單,每戶居民人花一兩千萬請他搬家,每個月再提供生活費,都比清淤所花的預算還要少。現在的問題是,有很多土石是來自天然的崩塌地,面積大且分佈廣,要整治需要天文數字的預算。人定勝天,那是在資源充足的前提下才短期成立。沒錢、沒人,就想法子去適應大自然吧!
seatree wrote:
而且我是認為,該做的事還是要去做,不能完全消極的去適應自然。...(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