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玩嗎? wrote:而且日本是因為有個廣場協議造成現在的經濟泡沫 嗯,都推給廣場協議您有空時,google一下,日本人在日幣升殖後,是怎麼揮霍的而且升殖了又怎樣 ??減緩了出口的力道是減緩,不是通殺日本人在日幣升殖後,是怎樣揮霍的小的提供一則,您參考一下只簡述,您有與趣再google某日本公司要去買某美國大樓因為日幣升殖,代表日本人所持有的日幣購買力大增有錢就投資吧雙方談好價錢,確實數字小的忘了,就說10億好了一週後,日方代表說要更改價格10億無條件改成12億等於無條件多送人家2億美方當然說OK,但很想了解原因日方代表說 : 因為老闆看了金氏世界紀錄,房地產成交價的最高紀錄是11億他老闆想打破金氏世界紀錄所以無條件多送人家2億在那一陣子,因日幣購買力大增,所產生的揮霍例子太多了這樣亂搞,國家焉能不衰退。
台灣除了北部外其他地區都停車方便,幹嘛浪費錢搭大眾運輸系統?美國也沒有高鐵,飛機盛行就夠了。日本電車我覺得蠻落後的,連東京市內都沒全做地下化,蠻浪費土地利用空間,又影響土地房屋價值。只要你有看日本晨間新聞,幾乎都是以電車總站為背景,有軌電車的缺點就是鐵塵很多,軌道附近都會卡厚厚的鐵塵....景觀很不優。
ChenKen7 wrote:台灣除了北部外其他地...(恕刪) 美國最近幾年開始在計畫建高鐵、捷運。因為以都市發展來講完全依靠飛機、汽車作交通工具還是有很大的缺點,尤其是對都市發展來說。台灣會想開始重走大眾運輸這條路也是深受美國都市設計思潮影響。日本不是不做地下化,而是地底下有太多東西,下水道、共通管道、地下鐵、地下街、停車場等等...,鐵路建設應該是依照沿線情況不同來做高架或地下不同的工法,許多地方地底下會用來作更有價值的用途。高架不代表就是落後,像加拿大溫哥華的skytrain、泰國曼谷的BTS、新加坡MRT等就是做高架。台灣常常會有那種住宅受到高架鐵路影響通常是都市計畫或當地居民的問題,像是之前桃園鐵路高架化,就是有民眾不肯遷移,到最後不得不放棄園林大道,若是能夠像台中鐵路高架化底下以園道規劃,這時候高架化反而會帶來較良好的影響。國外有許多地鐵其實真正在地底下的路段佔少數,絕大多數都是走高架,軌道走高架在目前世界各國來講仍然是十分廣泛的。國外對於鐵路或地鐵工程不會刻意或單單為了房價或噪音問題去要求地下化,因為這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他們寧願從沿線建物改建或更改都市計畫來讓沿線更適合高架化,除非是有不可避免的因素才地需地下化,炒房炒地這種因素在國外不佔對公共建設決定性影響,反而是周邊區域必須配合公共建設做更改。部分華人國家比較重視炒房炒地,像是中國、香港、台灣等...,就連新加坡都不炒房了。日本也有許多新路線做高架,因為高架能夠讓乘客感覺較舒適,也能避免速限問題。像是台灣的桃園機場捷運(其實應該稱機場快鐵,這條線已經不算是捷運了。)就因為地下化而眼深了許多難以修正的問題。而且也有特定族群會去住鐵路沿線價位較低的房子,像是"東京鐵塔"的作者"Lily Franky"就在書中說他住過鐵路旁住商混合大樓。而且以鐵路來說也比較少做地下化,因為要讓乘客能夠看到窗外景觀,台灣做鐵路地下化算是特例。日本JR是已經把市區鐵路捷運化,而且地鐵也用跟鐵路同樣的系統,所以分不太出哪些事鐵路哪些是地鐵。
美國一年差不多賣1100萬台車左右日本大概美國一半一年大約可以賣快500萬台車,這樣還算少?http://www.jama.or.jp/stats/m_report/index.html尼斯 wrote:你不覺得日本國民對私人擁有交通工具落後先進國家很多美國紐約這樣的大都市,地鐵網遍佈全市,為何還那麼多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