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有想到到時候地下化,煮小吃產生之廢氣,要用多大的排煙設備跟電力來排廢煙,發生火警是否有足夠的逃生空間,滿滿人潮,產生熱氣跟二氧化碳,空調設備到時候也是吃電怪物吧政府要這樣搞,這些基本問題想過了沒呀........
真的,很多人回文根本搞不清楚狀況,這個小吃區從來也沒有露天過,早期是在鐵棚架底下,擁擠、狹小髒亂、夏天跟烤爐沒兩樣;市場重建,小吃區改到捷運站前的臨時建物內,不過還是一樣凌亂、兼髒兮兮。如果小吃區搬回舊址地下室會變怎樣目前尚未得知。舊址的土地面積不大,早期分成菜市場、及小吃攤兩個區塊,現在如果把整個面積的地下室都給小吃攤,那小吃區的面積會大很多,只是不曉得如何規劃就是。有人提到以前的金雞廣場,那條路從來就不是夜市的主要範圍,人潮跟夜市最主要的那條路根本不能比。士林夜市的範圍正在逐年擴大中,原本不熱鬧的尾巴巷弄內,也慢慢發展了起來。
asiacat wrote:真的,很多人回文根本...(恕刪) 不就是那一區塊賣吃的嗎大家想看看, 全台灣有哪些賣吃的是擠在地下室內的? 除了百貨公司以外我看沒一個幹的成的在看看那區塊的攤位大部分都在賣蚵煎牛排, 你要把這些煙排放出去要耗用更到的能源, 這真的是節能減碳了嗎? 在能源成本提高之下必定提高售價, 到時候東西根百貨公司地下街一樣貴那就一點特色都沒了要給誰去?請相信事實, 在台灣美食地下街只有百貨公司才稿的起來, 你把夜市小吃攤放在地下室是會搞死的.
我記得是1f跟地下室還有樓上但應該是夜市辦公室6月多就要開幕了個人認為動線反而更好更連續地下室的攤販並不一定是飲食可能有許多飾品或其他的商店沒想到這個臨時市場一晃眼也近十年了時間過的真快未來這個場址也要興建新藝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