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蘆洲線的一個路線設計問題

內湖線用高運量,捷運局也是做過評估的,

但是依照內湖地區的道路線形和高運量轉彎半徑的限制,設站數量和路線與現在的走法就不一樣了。

影響最大的是在東湖地區,不僅站數減少,增加地下穿越的補償費用,

而且路線最末端還無法於南港展覽館站轉乘板南線。

現在雖然是用中運量,但路線的服務範圍卻是可以讓最多人受益。

吳宗仁 wrote:
今天去搭乘蘆洲線對於...(恕刪)


我知道內湖人到行天宮應該寧願坐公車或是自行開車騎車

光是捷運就要轉個好幾次 誰受的了..明明就是在民權東路上阿
chiang:正經一點,那些亂七八糟的你跟你同事私下聊吧,如果太過頭你就準備提前放年假了
給原作者:

請參考我post的第61樓的文章,內湖線若要走現在的路線,那用高運量是困難重重,

所以你這樣的規劃,在實務上根本接不起來。

另外你可能不知道台北捷運路線規畫的原理,這是有理論基礎的。

台北捷運採用的是「L型路網」,綠線(新店線+未來的松山線)、紅線(淡水線+未來的信義線)、

橘線(中和線+蘆洲線+未來的新莊線)這三條L型路線在台北市中心環環相扣,加上藍線(板南線)與棕線(文湖線),

這樣的規劃,在未來路網完成後,大部分的旅客至多都只要轉乘一次即可到達目的地(除了橘線轉棕線以外)。

另外L型路網一個很重要的特色是「兩個端點地區的運量相當」,這樣電車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會設計淡水線銜接信義線、新店線銜接松山線的道理,都是做過「運量評估調查」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名古屋地下鐵。

吳宗仁 wrote:
大大想必是高手我的主...(恕刪)


我覺得你的問題是根本對現有的規劃的完全不了解
不知道會有幾條線
也不知道各線是哪種規格
還有規劃建設中的轉折
這些google一下都容易看到

只是單就一張線路圖來畫
當然錯很大
請先看這一張


http://www.trtc.com.tw/public/MMO/trtc/Nnet2491.jpg

你要永蘆線
你提到大江戶線
那你知道有環狀線嗎?
bonet wrote:
我覺得你的問題是根本對現有的規劃的完全不了解
不知道會有幾條線
也不知道各線是哪種規格
還有規劃建設中的轉折
這些google一下都容易看到

只是單就一張線路圖來畫
當然錯很大
請先看這一張

按這裡檢視圖片
http://www.trtc.com.tw/public/MMO/trtc/Nnet2491.jpg

你要永蘆線
你提到大江戶線
那你知道有環狀線嗎?


當然台北捷運有它的計畫
不過這個欄純粹就蘆洲線和木柵延伸線討論是否接起來比較好而已

你說的環狀線那個是山手線
其實山手線和大江戶線都是環狀線
http://www.e-japannavi.com/trans/oedo_map.shtml
google一下就知道了
不過我當初想說的是山手線
不知道怎麼手殘打錯了
不好意思
吳宗仁 wrote:
當然台北捷運有它的計...(恕刪)


我當然知道山手線和大江戶線
可是你根本沒看清楚那張圖
那張是台北捷運的規劃圖
我指的環狀線是台北捷運的環狀線

木柵延伸,也就是你說的內湖線
反正因為一堆原因搞到最後變成中運量
就注定根本不可能讓蘆洲線連
更何況蘆洲線只是新莊線的延伸
你根本忽略了新莊線才是本來的考量

還有松山機場本來打算要廢
只留原本的軍機場
只是因為種種原因現在反而又擴大經營
後來的捷運站是硬改文湖線多加的
才會這麼奇怪

如果在規劃階段或許可以考慮你那條線
但是你忽略了台北捷運早就規劃了環狀線了
bonet wrote:
可是你根本沒看清楚那張圖
那張是台北捷運的規劃圖
我指的環狀線是台北捷運的環狀線(恕刪)

我當然有看
是你說了大江戶線
又提到環狀線
我才聯想成山手線的
吳宗仁 wrote:
我的主軸想法是串連東西向
這樣由蘆洲到南港之間不必轉車

那南北向的移動呢?
是不是就會變成內湖跟大安木柵之間要轉兩次車?


夕顏 wrote:
我只知道柵湖線 幾乎天天當機

你家牆上的日曆是不是寫著2009年?


兩光水電工 wrote:
木柵線與內湖線為新舊系統結合

沒有什麼新舊系統結合,內湖線通車後整條文湖線都是龐巴迪的新系統,原本馬特拉的舊系統就關機不用了
頂多是原有路段的路軌和供電還是舊的,但那就跟你用舊機殼舊電源裝新主機板一樣,只要裝得進去、電源瓦數足夠,就不是問題,把i7的CPU插在socket754的主機板上才會成問題
Live long, and prosper!!
紫色取代原本的棕線(棕色不顯眼),白色是萬大線、黃色是環狀線第一階段。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棕線與橘線完全不相交,這兩條線替換注定很麻煩,在不考慮系統的問題下,圖二是我的修改。

我的修改是:
1、內湖線接中和線
2、新莊蘆洲線改接木柵線。
3、新莊木柵線改走敦化南北路(原本走復興北路),也可不拐大彎到松山機場。
4、中和線放棄東門站,與台電大樓站相交後,沿辛亥路轉新生南路北上。

圖一:原本的路線


圖二



大筆一揮很簡單,不管怎麼畫都是事後諸葛。

我自己住中和線上。依我看,新店在轉乘上最吃虧,如果要到東區,就要繞一大圈才可以,要不然就得轉兩次車。


"如果你能搞懂台灣的都市計劃,那你到其它國家做規劃設計絕對不是問題" by 黃崑山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