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ub911 wrote:請大家專注在[糧食]啊夏天火氣都比較大 呃..........我是覺得古代的糧食基本上以行軍易於攜行為主,想得起來的:1.蒙苦騎兵,是從小訓練喝馬奶或真絕糧時,飲馬血補充體力。至於牲畜的糧食,應該是2. 戚繼光的光餅就是行軍口糧,流傳至今福建福清與福州的光餅就是傳統食品。
dolby_lin wrote:聖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想,本來就部署於正統的儒家思想。歷史就是一面鏡子,人類不能不反省。既然先生認為我觀念偏差,秀才遇到兵。那我無言只好退場了.. 正統? 那是什麼?嘴上說得再多, 都比不上真正行諸於外的一切....乾脆說那不是炎黃子孫好了....呵!幹了壞事就說那不是我們的人, 好事都往身上攔.....有沒有這麼便宜的?談到歷史的真實性, 光是50年內的事情都真相不清不楚了, 何況更久以前的?還"秀才遇到兵"? 要用成語典故, 也稍稍有一點sense, ok?既然稱呼小弟為"先生", 何以又說是"遇到兵"?真是一整個混亂!被點到"死穴", 就裝死?
cherub911 wrote:請大家專注在[糧食]啊夏天火氣都比較大 軍糧這個東西,確實是個很有趣的話題至於置入式的偏差觀念行銷,我是沒興趣奉陪的開版大如果有興趣,不妨把時間拉長,古今中外或是曾接觸過,吃過的軍糧。不一定要只放在古代,畢竟,古代的定義真的可以拉到一百到五千年二個月前在讀者文摘讀過一篇,有關MRE's 軍中即食口糧作者是:Judith Miller標題是:The Good Military Food Fight我是先看到中文版,再好奇去讀英文版的有興趣可以去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