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高科技武器其實是工程師之間的較量,研發工程師們任重而道遠。

蛤蟆油俠 wrote:
中國被欺負也是那幾年...(恕刪)


2千年來受到邊疆民族的侵擾可不是近幾百年來的事阿

823為何中國拿不下
蔣介石畢竟是軍人
他知道美國為何能戰勝德國與日本
他也應該知道美國在二戰時的創新戰略為何
當中國已複製美軍的登陸戰模式
長期密集轟炸方式

蔣介石知道用地道來保護自己
免受密集砲火的摧殘

多研究一下
很多戰役不是那士氣、勇氣可決定的



lynx3D wrote:
日本會進入軍備代工市...(恕刪)






日本是美國閹割別國軍事研發能力的又一個例子,日本F-2戰鬥機就是典型代表。

從1973年開始,日本就打算自行研制一種新型戰鬥機以取代老式F-1戰機,並開始基礎研究。
但是美國希望日本購買美國的F-16戰鬥機,在美國的壓力下,日本只得放棄自主研制計劃,轉而與美國合

作研制以F-16為藍本的F-2戰鬥機。

說起來是日本美國合作研制,其實F-2整個計劃都是由美國人主導。其關鍵技術和設備都控制在美國人手

裏。美國爲了防止日本獲取關鍵技術,拒絕嚮日本轉移線控技術源代碼,導致整個計劃拖延了2年,預算

經費迅速膨脹。

F-2的氣動外形沿用美國F-16的設計,美方提供了大量設計資料。安裝協議,美方嚮日本轉移了4萬份技術

文檔。

F-2戰機的發動機採用美國通用電氣的F110-GE-129發動機。

F-2戰機的機炮為美國M61A1型20毫米六管加特林機炮

F-2戰機的副油箱由美國研制。

F-2戰機的導彈採用美國研制的AIM-9“響尾蛇”AIM-7“蔴雀”

可以說日本F-2戰鬥機,幾乎就是被美國強奸,生下的怪胎。造價高昂,性能有缺陷,產量有限。

日本在美國控制下,也沒有能完全走完第三代戰鬥機的完整研發流程,很多關鍵技術如發動機、飛控、雷達等技術上,仍然存在短闆。日本要想開發新型戰鬥機,仍然離不開美國人的技術支撐。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
不過以中共歷來的行事方式,有東西主動透露給大家了,那就說明有更好的了...(恕刪)

你是認真的嗎?中共的專長就是演樣板戲和有一分講十分!
就像someona881大大說什麼殲十全機都是中國製,結果最關鍵的發動機和電戰系統都是俄製,
中國製的發動機到現在仍然是"傳說",誰也不知道到底有幾台殲十是裝配中國製的發動機!
someona881 wrote:
日本是美國閹割別國軍...(恕刪)


阿,請問ASM-3怎麼整合上F-2的?還有日本自產的AA又是怎麼整合的?

我是軍盲不太懂勒





-------------------有點感想的分隔線-------------

現在中國主要的武器還是以外購為主,最近的S-400(據說俄國人擺爛不想賣),空中SU系列,海上軍艦潛艇等等。


台灣真的是市場不夠,所以在個別軍事項目的研發中,有的真的不適合自主研發,可以用外購加上工業互惠來維持研發能量,這種話題已經提到有點多了,有沒有想過一個軍機計畫中止影響有多大?又或是為了維持一個軍機計畫持續代價又有多大?這個台灣負擔的了嗎?

舉例:F16為什麼長青?除了大量生產外,還有後續改良的龐大市場來支撐經濟效益,如果今天臺灣真的要這樣弄一個軍機計畫,打算花多少?

像中國也不是一個J-10就算了,SU系列也是在跟俄國合作或是進口,為什麼?

外國怎麼養自己的軍火工業?拿EF2000來說,明明英國飛行員就不夠,年輕人不愛當兵,英國政府還是照樣購買一台好幾千萬美元的戰機,然後封存,同樣的事也發生在瑞典的JAS-39,台灣政府對於國防政策有無相當的決心?我看是沒有
jaywang4 wrote:
你是認真的嗎?中共的...(恕刪)




我可沒說殲-10全機都是“中國制”哦!
由於與殲10配套的WS-10太行發動機計劃延遲,早期殲十的發動機確實是採購俄國的AL31FN,推力比大陸自主研制的WS-10發動機低了700多公斤,對殲10機動性會有影響.

2003年WS-10發動機裝到殲11A戰機上試飛,到2005年WS-10發動機定型,目前已經小批量服役,至於有沒有裝到殲10上,還不能確定。

航空發動機不但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短闆,也是很多工業強國的短闆。
大推力軍用發動機屬於世界工業體係的頂尖層級,世界上能研制戰鬥機的國傢有十幾個,但是能制造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國傢只有美、俄、英、法、中五國,中國也是近幾年在WS-10取得突破後,才跨進這個門檻。

其他像德國狂風戰鬥機採用英國的發動機,日本F-2採用美國發動機,瑞典JAS-39採用英國發動機,也都受限于發動機研制水平。
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也是從二戰後開始,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才達到現在水準的,中國能在長期受到國際技術封鎖的情況下,發展到現在已經實屬不易。






someona881 wrote:
我可沒說殲-10全機...(恕刪)

不是說要關鍵技術嗎?飛機的最最最關鍵技術不就是發動機,不然怎麼飛?
你自己也說了,沒人知道殲十到底有沒有用WS-10發動機"量產",
所以WS-10發動機真的有這麼神嗎?誰曉得!

明明中國什麼都要自己做是因為六四天安門之後的武器禁運,
讓中國除了俄製的二線技術,什麼都買不到!
說得好像是中國自己要自力自強似的!
總統先生 wrote:
阿,請問ASM-3怎...(恕刪)


F-2掛上ASM-3導彈,實在是小馬拉大車,嚴重影響機動性。這導彈從2006年試射后,就沒聽到什么后續動靜。至于導彈整合,連臺灣都能把天劍整合到IDF上,那整合到F-2上對日本會更難嗎。

還有中國武器,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確實是以外購為主,總共進口了大約300億美元的武器,包括蘇制戰斗機、導彈、常規潛艇和一些歐洲的軍火系統。

但是從2006年以后,中國進口武器的數量已經大大減少,2006年外購武器僅2-3億美元,2007年外購武器也不過7億美元左右,與前幾年動輒幾十億的采購合同相比少多了。而出口武器數量反而有所增長,戰斗機、坦克、軍艦、導彈都有出口合同。

在國產武器方面,僅近幾年的飛機研制計劃就有:殲-10戰斗機、FBC-1飛豹戰斗轟炸機、梟龍輕型戰斗機、L-15高級教練機、武直-10武裝直升機、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空警200中型預警機、殲11B重型戰斗機、運8系列電子戰飛機、大型軍用運輸機研制計劃(正在進行)、第四代重型隱形戰斗機計劃(正在進行)。

所有計劃說到底,都是錢。
以前中國缺錢,從1979年開始,中國為籌措發展經濟的資本,不惜長期削減軍費,甚至到了1990年代中期,連臺灣的軍費都超過了中國大陸,導致臺獨勢力以武據統的信心大增。

直至2000年之后,隨著中國經濟起飛,中國軍費才恢復到1979年之前的水平,20年間中國削減的軍費規模至少超過2000億美元!
其后中國軍費迅速膨脹,8年內增長了4倍!
90年代后期為應付臺獨可能引發的戰爭,才從俄羅斯大量進口武器。
此后從2000年開始,各種國產武器研制計劃紛紛出爐,新型軍艦、潛艇、戰斗機像下餃子似的。
現在才2009年,到2020年中國軍備會發展到什么水平,就慢慢看吧。

高技術武器都是拿錢堆出來的。





武直-10武裝直升機



飛豹戰斗轟炸機


空警2000大型預警機


運8系列電子戰飛機、海上巡邏機


L-15高級教練機



空警200型預警機

運8平衡木預警機


梟龍戰斗機,已經出口到巴基斯坦。



殲-10B改進型戰斗機,采用全新進氣道設計,機身復合材料比例大幅提高。

還有傳說中的中國第四代重型隱形戰斗機,據說由四川成都611所設計,預計數年內試飛。






enzolin168 wrote:
2千年來受到邊疆民族...(恕刪)


那這樣所說得中國有很大的差異性,
我說得中國是歷史上曾經佔有中原這塊土地,
我所說得侵略是日本這種隔海外地民族的侵略,

你要說蔣介石因為他知道創新戰略?!
應該要說當時的共產黨並沒有真正的人才
且地道這種東西算是創新戰略嗎?

蛤蟆油俠 wrote:
地道這種東西算是創新戰略嗎?...(恕刪)

幫大大補充一下
金門用的地道戰法是學日本打太平洋戰爭時在沖繩群島用的戰法!
偶个人认为还是钱比较重要的说。你看看俄罗斯现在的境况就知道了啊,冷战的时候美苏两国的高精尖武器可谓是半斤八两,在伯仲之间。苏联解体后经济大幅下滑,科研投入不足,军工只能吃老本啊。美国F-22都服役好多年了,毛子的第四代战机还是渺无影踪。就偶个人经验来说,也有很深刻的印象。在80年代初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偶们那儿是做运载火箭的,(大陆的兄弟应该都知道那儿)邓公大裁军连带消减军费,到所里拨款也少,工资跟外面开始有差距了,那阵子大陆流行一句话叫:造原子弹的比不上卖茶叶蛋的。偶爸厂里是给上面做配套的,那年头大学生基本都是分配来得,来了也留不住,不是出国就是往南方跑了。再下来实在是维持不去了要军转民,厂里为了找出路,让各个车间自己找活,偶老爸就去广东那些做电风扇,农机油泵的私营小厂推销轴承了。一转眼过去二十年,土共有钱了,偶们那里又开始圈地打造航天基地了,从老美那回来的海龟们拿着经费什么纳米技术,新材料,光电通信研究所是一溜儿滴开建。
想想真是物是人非啊!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