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制一律。異邦見魯人為奴婢,若傾囊贖,回魯後,即與償與獎。律行數年,多流落之魯人得回。
丘一弟子子貢,乃富財商賈。其亦於異邦贖回甚多魯人,然拒補拒償,自栩無需,願與君分憂。
丘獲此,大罵子貢未止。曰:子貢此舉遺害尚難於流離之魯人。又曰:世事,勿過義、利。國之律條,乃求人心之義。見流離而惻隱,傾囊贖,此為善。與補與償,乃與舉善不因失,且得贊,合理合律。具以,舉善而多已,因律而善法。然,子貢所為,乃與己贏贊,掩仁拔義,使後舉之人畏。比子貢,恐非獲贊且被譏,因畏而縮,因縮生退,因退而避之不及。自後,流離而視未見,魯人未再能返已。
簡單翻譯下:魯國有條法令,有為流浪國外為奴的魯國人贖身的,回國後政府會給予當事人金錢補償。這條法令實行了很多年,許多魯國人得以回到家鄉。
子貢是孔子的弟子,是有錢的富商。他為一個魯國人贖身,事後拒絕收取報酬。老師孔子得知後大罵他,因為他提高了道德的標準,孔子認為,以後大家都不會幫魯國人贖身了,你這種行為是害了他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