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被65K2打到真的會開個大洞嗎?

ofay wrote:
你對子彈還是真不了解。
首先子彈不是直線飛行,是小拋物線飛行。如果是直線飛行,那槍枝何需校準、準星何需上下調整。

再來膛線讓子彈旋轉不是為了可以直線飛行,是為了增加子彈飛行的穩定性、準確性、殺傷力和射程。沒有膛線,子彈一樣可以飛行。
...(恕刪)


這位大大說的是真的,子彈打出去是拋物線飛行,並非直線飛行,
小弟是甲廠輕兵器修護士,以前幫下基地的部隊歸零,一天一百多支槍,打到我都快耳鳴了。

至於膛線的設計每支槍的槍管設計都不一樣,關於65K2的膛線,
基於小弟退伍所簽下的保密條款,嘿嘿,不能說
有人當兵擦槍兩年看槍管看半天都看不出什麼,看是受過訓練的人看一眼就看出膛線有沒有瑕疵。

為何沒人提到,,彈頭的成分

5.56的彈頭是用銅包住鎳,,

進小出大,,是因為彈頭進入體內,,兩個金屬熱漲冷縮的膨脹係數不一樣

所以會產生很多碎片,,出身體時,, 一大洞出來
風雨歸來故國中,戰雲血染劫萬重. 生死英烈千秋名,青天白日滿地紅
真覺緣體 wrote:
好像只有達姆彈才有這...(恕刪)


達姆彈是會在體內開花造成救治困難,但是穿透性較差
不在乎天長地久 只在乎從來沒有
以前(民國88年)在外島衛生連時,因連上的業務性質特殊,固定要接送"活的&死的"國軍,;所以聽到連上很多弟兄口述,以步槍自殺的士兵,幾乎每個都是面目全非,真得都是小洞進,大洞出;沒有特例
曾經問過原因,最大的因素是---旋轉&阻力,因為彈頭會旋轉,當它擊中時產生阻力,因此產生擴大效應,加上有時彈頭破裂,射出時,真得會血肉模糊.....曾經在1999年,去小金接收單位,在到達前幾日,有位士兵在隔壁連的連長室自殺,整個天花板都是腦漿.....聽了直冒冷汗.......
PETERJIANG wrote:
因為彈頭進入體內,,兩個金屬熱漲冷縮的膨脹係數不一樣
所以會產生很多碎片,,出身體時,, 一大洞出來...(恕刪)

這樣彈頭一出槍管就會解體了
沒解體也會變形 這樣怎能維持既定的彈道呢?

主要還是旋轉拉扯的力道啦
Hard a port ! Dont`t Mess With Texas
現代的步槍打到基本上都是前面一個小洞..後面一個大洞...
不過二戰以前的那個年代..是前面一個小洞..後面整片不見.....
主要差別還是在子彈...現在的銅彈..以前是鉛彈..
鉛的熔點低..近去身體會變成一大片..把組織都帶出來...
加上鉛毒...基本上打到哪裡..那裡就差不多要截肢...
65k2是把好步槍雖然舊了點但只要確實保養基本上沒啥問題,至於膛線的纏距和旋度等等什麼的,更細項的數據忘了,甚至為什麼要右旋而不左旋,都還給了軍中,退伍前差點被招進射精班,無奈營長一句話找個義務役的受訓幹麻,錯失了一些當兵的特殊經驗,k2做好歸零,8大要領做的確實,175射擊要滿靶都不成問題,射精班受訓內容如何自己沒經驗過,聽別人說真實度如何也不得而知,k2雖然用的蛋是5.56,打到人確實破壞力驚人,但主要用意在於作戰時射傷敵人造成敵人間的負擔,而不是要一槍弊命,如果真要遠距離一槍斃命,國造的57蠻適合的,射程長又穩,但可惜沒打過,要是被這打到我想死像應該更難看
另一半的翅膀 wrote:
這位大大說的是真...(恕刪)


1989年時金門的步槍幾乎都被我們金防部射擊隊挑過了,你說的瑕疵是麻膛

65K2的來福線比較旋,是設計用來打穿甲彈,k2打普通彈會飄

以準確性來說300公尺內M16比較準

我比較喜歡打M16

子彈出槍口會稍微比槍口低一些,然後上拋,175時跟歸零射擊的高度一樣

我們在練習打300m人形靶時,可以看到氣流知道彈著點大概在什麼位置。


子彈小顆在體內會亂竄所以為什麼會小小進去,最造成大大的洞囉
當然比起達姆彈65k2的子彈算小巫見大巫了!

越戰裡面M16口徑比起AK小
對於打野戰游擊的越共來說
AK子彈口徑大相對造成傷害更大也佔了更優勢呢
MG34 wrote:
我這暱稱則是用7.92 x 57mm的子彈唷

你那暱稱把國軍有聯勤有改造T74
瓦斯調節器頗爛的,很容易卡子彈
我以前當兵是機槍士,有一次練習打靶時板機扣下去
居然複進簧停不下來,天殺的嚇死人
約莫打了3-4顆自己才停了下來
哀部隊的槍真的爛到一個極致
要打戰頗難的,百擺樣子應該還可以充一下場面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