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waker wrote:台台可是經過六年的台...(恕刪) 嗯嗯連台灣學制是幾年都搞不清楚的人~還敢妄言醫學教育~就如同一個連基本加減都不會的人~卻自稱專長是微積分一樣的可笑~其發言可信度幾近於ZERO..............
RFJean wrote:恩恩同理,連個聯考都...(恕刪) 目光短淺以一島民之狹隘八股之排外想法~竟妄想套用於普天下之民眾身上~實在可笑~不過這也難怪~聯考源自極端八股之科舉制度~中弟者多是八股之徒~八股之徒做出些貽笑世人之行為~也不奇怪~如果美國人想法都像你一樣狹隘八股而排外那就不會有今日的美利堅合眾國了*註:每天參加USMLE美國醫師國家考試者~ 美國本土醫學生約15000人左右~ 外國醫學生約18000人左右~
swiftboy wrote:不過這也難怪~聯考源自極端八股之科舉制度~中弟者多是八股之徒~八股之徒做出些貽笑世人之行為~也不奇怪~ 沒錯有錢人是不屑考的....只有世界醫學的發源地~波瀾,讀起來才會有勁....
節錄一段中肯的文字原文出處http://www.tcmed.org.tw/asp/Publication_v.asp?perid=63&pcat=4&pid=9以國際化、全球化看待波蘭醫學教育文/ 徐鴻洋 桃園縣醫師公會監事【編按】徐鴻洋醫師長期關心開放學歷之議題,也是波蘭醫學生家長代表,對波蘭醫學教育有第一手的理解,本刊特地邀徐醫師提供讀者更多元的觀點 。基於維護全民健康、提高醫療品質,行政院於6月初提出醫師法修正案,對持有國外醫學院學歷,而打算參加台灣醫師執照考試者,必須先經學歷甄試及在台灣醫療機構實習的及格證明,此法案已送交立法院與其他立委所提出的法案併案審查,截至此會期,尚未立法通過。波蘭醫學生參加醫師國考名列前茅這半年來,台灣醫學生史無前例地走上街頭激情抗議台灣青年出國就讀醫學院,而主管官員在未了解波蘭醫學教育的狀況下,採用種種不確實的資料,以一概污名化立場,造成貽笑國際視聽的尷尬場面。例如:立委質詢波蘭醫學生只讀四年,殊不知四年學士後醫制早已是多數先進國家的醫學教育主流,也可能是我國未來的執行方向;各界還質疑自己的醫師執照考試不具公信力,認為波蘭學生在台灣參加醫師國家考試97年2月及7月分別考上榜首,第三名、第八名及第二名、第四名,乃是反應以此執照考試為醫師能力把關之無用;迷信學測的終身預測力,學測與國家醫師執照考試同樣是國家級的標準考試,後者更是醫師專業的測驗,卻被認為毫無預測能力的作用;有些專家還認為通過醫師執照考試的學生只是會考試,而能在大學學測中得高分才能保證其行醫的臨床能力,這些專家官員的邏輯實在令人吃驚。只有少數的醫界大老警覺到有檢討台灣醫學教育可能性的,說出了「有無可能當初優秀的高中畢業生考進醫學院,受教七年後反而不如國外受教的醫學生了」。應以公正立場對待外國醫學生修改醫師法的爭議還有一個「誠信與公義」的重點。出國唸醫學院可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並不是每個學生都是有錢人,當年教育部向學生與家長們確認,波蘭醫學院的學歷可被承認,而且得到考選部與衛生署之正式公文,指出學生回國後可以參加醫師執照考試,不需要透過學歷甄試。畢業於教育品質受世界認可之醫學院,不必再經國內機構鑑定其學歷,並沒有「特權」之慮。醫者的素養是憑良心與證據說誠實話,例如:面對重要如蕭萬長副總統的癌症,醫師是否要說實情?當然還是要根據證據與數據宣布不幸的事實。以下就98年6月12號行政院衛生署呈給立法院的,「對於持有外國學歷回國參加醫師考試政策規劃說明」說明實情如下:波蘭醫學院的實習每日6-8小時1. 波蘭醫學院畢業生(包含非本國學生),2008年起可參加波蘭醫師考試,其文憑得到歐盟承認,並經13-18個月PGY訓練後就可取得執業執照 。2. 政府官員及醫學生質疑波蘭醫學生只在當地實習8小時即畢業,就一般常識想,醫學院4年或6年間難道有可能只實習8小時嗎?真相其實是三四年級實習6-8 hrs/day,經衛生署給立法院函確認,波蘭醫學院的實習學分,還超過台大醫學院。不能刻意阻礙國外醫學生返台3. 我們同意醫師公會全聯會與衛生署的主張,醫師必須要有質量雙控機制,但所謂的控管機制應該是後端管制(行醫能力)而非前端管制(習醫的資格),人民要的是優秀的醫師,而沒有屬意怎樣的人或怎要的路才是習醫的正統。台灣醫學院學生的淘汰率比美國低,與歐洲體系的高淘汰率更無法相比,如此的「保送」體系是否真能保証醫師的素質,令人甚是憂慮。4. 為了保障醫療品質,我們同意嚴格的醫師執照考試,而且必須掌握醫師的臨床能力,此標準應該一致性地適用於國內外醫學生,此全國性執照考試必須可信、可靠、並公正,不能因就讀國外醫學院者為少數群眾,而以草率的測驗解決一干年輕人的前途。這種通過率3%的學力鑑定考試,還加諸通不過者「程度差」的污名,誠屬不可思議。結構式(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考試可以用來測驗醫師的臨床能力,以彌補選擇題測驗之不足,是很重要的必要考試,但是,先拿來考外國學歷的國人時,也必須具備相當標準的測驗品質,因為沒有一個人應該被當做白老鼠來被試驗,我們對主考機關抱著莫大的期許,期待考試要勿枉勿縱,申張正義與公平。美國USMLE對國內外學生一視同仁誠如賴其萬教授在立法院所說的,美國過去先對海外醫學院畢業生進行資格考試(ECFMG),現在已將國內外學生一視同仁,同樣考USMLE,也將是未來的趨勢。我們期待,在考試品質難以掌握的這段時間,即使政府花費鉅資聘請測驗專家指導國內者撰寫題目,也緩不濟急,應該採認美國USMLE考試,讓分數真的反應實力,讓測驗證據說話。一個令人信服的考試普遍施行時,醫學教育的反省與改革就會開始啟動,希望全國各界質疑醫師執照考試的聲音,可以很快消弭。5. 期待政府持續評估台灣的醫師人力,反映真實的醫療人力供需狀況,住院醫師奇缺,各大醫學中心則缺少外科、兒科、婦產科醫師,急診科醫師更是缺乏,而以非醫師人力填充醫療業務,遊走法律邊緣,目前,以外國畢業生佔醫師人力的5%是無法填補現今人力之不足的,政府此次修法,並不見得可以保障人民的醫療品質。一位醫師的成熟,須耗費八至十年的培養,依據醫療教育白皮書謂各醫學院仍嚴重缺乏醫學教師,國內醫師養成教育的成效仍十分令人憂慮。6. 仲介的扮演角色應由法律規範,政府應該面對之,以輔導方式,化敵意為協助台灣國際化的助力,甚至協助教育品質的提升。7. 東歐的醫學教育體系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基礎醫學的紮實要求,大體解剖的豐富,基礎與臨床課程的落實整合,教師如何帶著醫學生看一個病人,完整Physical Examination,討論病情及原理。東歐國家有能力吸引許多國家(例如:以色列、挪威、馬來西亞、肯亞等)派遣大量公費生前往習醫,自有其值得學習的地方。8. 我們更希望教育單位、各大教學醫院可以疏導台灣醫學生的情緒,醫者父母心,人民要的是成熟、有包容心、同理心、與愛心、具正確判斷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醫生。結論:年輕醫學生抗爭之主因,可能是學測中得來的桂冠,拒絕面對多元化世界。固然多數人可能也多少走過這類年少輕狂,但是,這種偏執的扭曲想法竟然可以在社群中滾起這麼大而持久的共鳴,在在凸顯社會各界缺少獨立思考,不求事實而隨意起舞的台灣實況,這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教育契機,值得深思。
只要牽扯上總量管制的事情,總是要面對現實的問題。以先進國家早已進化的醫學教育制度來觀看台灣制度,不論是在學淘汰機制或是證照考試,都會覺得台灣落後,但是也不能在一夕之間就叫它突變吧?目前台灣的醫師執照考試仍然只是一種"資格認定考試"(筆試及格就好),並不是"鑑定考試'(口試+筆試+實際操作),而資格認定的最重要條件之一就是:必須就讀過國內符合"教學評鑑"的醫學系 ,其中當然包含實習;所以國外回來的學生理應參加"學歷認證"考試,才能確定在"學歷程度"上符合國內資格認定的標準。如果不是符合這種資格認定,那麼在現行的制度下,國內的護理系,牙醫系...等等相關科系的學生當中,萬一有人可以很用功地考過醫師執照考試,社會大眾敢讓他們當醫師嗎?如果波蘭回國學生不是那麼的一大群,當初也不會引起這麼大的議題;但是當人數多到足以被人注目時,我們要怎能夠說服那些本來就和大學有合作關係的附設教學醫院不先去照顧自己本土的學生呢?這點考量恐怕在先進國家也在所難免吧?"改善醫學教育制度"是大家都認同的"中肯"建議,這年來也的確在做;但是在目前的情形下(要說"過渡時期"也行),甚至"限制外國學歷的實習醫師人數以至於住院醫師人數"也是"中肯"的措施。
swiftboy wrote:節錄一段中肯的文字原...(恕刪) 該文作者為波蘭學生家長代表,不算中肯吧。只是很好奇,如果真要去國外讀醫科,幹嘛不去美國、日本、歐洲考一間知名的醫學院,而偏偏要去波蘭讀這種類型的學校?有能力的話,去讀知名學校,回來後,沒有人有意見。如果今天是一群哈佛回來的學生在抗議,我想台大也沒人會跳出來說他們水準不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