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

有學佛的大大可以解感一下嗎?


水云 wrote:
這裡會'卡'一個 ...(恕刪)

剛剛看到水云兄提出的問題 ,
水云兄的問題 :無所住 無住 無往 亦無所往:這句話的意思 就是無論現實世界 宇宙 以及所有無形空間 或淨土 三界六道等等空間 包含人 事 物 ,有形無形眾生 都是在同一個空間裡面 都是同一個自性 法界,所以 才無所住 亦無所往,我們的心 就是法界 就是三界六道,心就道 就是法身 就是自性 ;

打個現實世界的比方:用樹木來說 假始樹種籽為心 樹根就是空間 樹幹就是每一個家庭 樹葉就是每一個成員,但是總體來說 他就是樹 整體來說就是自性 樹種籽 樹根 樹幹 樹葉也是自性 自性沒有任何差別 有差別的只是外表....

再用更大的比喻來說 地球是宇宙的成員 那宇宙的種籽也是心的起源 整體宇宙就是自性的體現 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如此 ....總體來說 我們所有人 事 物都是自性的體現

全部的宇宙 含概著你我,都在同一個法界 自性,所以說 法界 自性 無有差別 他是一 是平等的 沒有時見和任何空間,而我們眾生的心 因為有分別心 才有許多的法界和許多空間 許多人事物的差別相貌產生

我很慚愧 就算會說 有瞭解 但要脫離三界六道,心中的 貪 嗔 癡 仍沒放下 ,十善業 也做不好 ,念佛到現在,也沒見性 ,一天到晚都在做夢 忘想紛飛

前幾天 朋友說 要看破也要突破,很讓我感動 人生要看破放下 但也要突破 不能消極 突破你的慾望念頭 突破你的人生和事業 家庭 工作的瓶頸 這方面要積極,看破和突破的尺寸要拿捏好 無愧自己 家人 朋友 作好人盡的義務責任 其他的交給天意安排
TOM大,

您第一段文字非常的好,所有的佛法如果濃縮成一個字來概括的話,就是「心」這個字沒錯。三界六道所有一切有情眾生回歸到心的本體都是相同的,都平等具有證悟佛性的潛力。但因個別過去世的經歷、種種條件的不同,解脫道一路走來,人人不同,因此才會有八萬四千法門。

藉您文字,說明一下「見性」的知見。佛教修行,返回自心,最高、最終的境界為入「空性」;能回到空性,且有能力住空,是至高無上境界,沒有更高的了。「空性」是不共法,為佛教特有,依佛開示我們才知道。空性在三界之外,若能入空,得如來、佛加持,由空性起用,即有「真空妙有」之妙用,為不可思議之境界。入空性依文字不同,可能的描述有明心見性,見自性,悟道,入空,大徹大悟,十方圓明等等……講的都是同一件事,即無上正等正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回歸實相。本師佛當年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到「緣起性空」,也就是這個境界。夜睹明星是表法,不是真的看到天上一顆星,是證悟到「空性」的境界,超越所有的經驗、經歷,無法用文字描述。

修行就是修這個「心」。如有人能當下轉自心為佛心,那就可說立地成佛,但是若人人口頭都講立地成佛,這是妄語,絕大多數人是作不到的。我前文提過,比如有一生補處菩薩,他下一生成佛合情合理,也是過去多生多世的努力。如果用僥倖心理,想要求取什麼捷徑能快速成就,這都是不對的想法。這個心要漸修。這就回到TOM大第二段文字所提的。

修心很辛苦,跟世間大多人所重視、追求的不同,它是要「逆」著世間走,也是要逆著自己的欲望、煩惱、習氣等。有修行的心還算好,身旁的人可能貪嗔痴更嚴重而不自知,修行者在世間要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不受他人影響,比起離群索居專修,是更困難。

但即使是如此,仍然不要輕易放棄,也不要一下子冀求修行快速成就。大多數人的修行進進退退是很正常的,中午發勇猛精進心,晚上就找不到這個心了。接著我前文,「心」念的力量亦不可思議,大家都不要小看心力。念佛號幫助我們把自心朝向佛心,一開始是妄念紛飛,但是如能堅持,過程中因忙碌、忘記都沒有關係,隨時想到都提醒自己要持佛號。另外工作、家裡附近如有佛寺,可以經常去點香、禮佛,在佛前祈求佛菩薩加持、教導自己修行能順利。點香、禮佛、起念這些事可能大家平常不一定有作,但是如能經常去作,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感覺有所不同,這也是「善用其心」會有的效果。補充說明,如果在寺廟裡點香,理論上要給一點點香油錢,隨喜就好。不然等於是欠寺廟。
佹佹成者,俏成也,初非成也。佹佹敗者,俏敗者也,初非敗也。
故迷生於俏,俏之際昧然。於俏而不昧然,則不駭外禍,不喜內福;隨時動,
隨時止,智不能知也。信命者於彼我無二心。於彼我而有二心者,不若揜目
塞耳、背權面隍亦不墜僕也。故曰:死生自命也,貧窮自時也,怨夭折
者,不知命者也,怨貧窮者,不知時者也。當死不懼,在窮不戚,知命安時
也。其使多智之人量利害,料虛實,度人情,得亦中,亡亦中。其少智之
人不量利害,不料虛實,不度人情,得亦中,亡亦中。量與不量,料與不料,
度與不度,奚以異?唯亡所量,亡所不量,則全而亡喪。亦非知全,亦非知
喪。自全也,自亡也,自喪也。

列子-力命篇
知道有業、有事實真相
但常去探究背後的成因

知道無常、緣起性空
但並不是待在空裡面 ( 或說 住 在空裡面 )

舉例︰
我是守法的人,但我不是法匠
我知道有法律、我也守法,但我應該怎樣對待法律?

那一把尺,是量自己,不是量別人

雖我是守法的人,但我不會說︰我常常住在法律裡面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大,

謝謝您^_^,在文字上這是不同的概念,我試著再說明一下。(我要再多修文字般若……)

「空性」這事無法用世間任何事情去比擬。勉強說的話,我在網路上曾看過另一位大師的描述,記憶所及借來給大家參考:它是非常、非常、無法想像的明亮,進入之後跳脫所有的文字、語言、一切經驗,大腦暫時無法思考(超越能思考的範圍),身、心完全融入一片光明之中,久久才能自己……依我道場老師的說明就是「十方圓明」,一般說是「開悟」,是暫時破除塵沙無明的結果。在開悟能入空之前,尚需經歷禪宗所謂黑漆筒的境界,在內心中還需面對細微的恐懼心,其實是很困難的。

上面這樣說明空性的境界(其實是無法可說),有說跟沒說可能也差不多,證到了才算。不如多理解修行之道,如何漸破各種無明、業障,一步步達到入空。回到相法,能夠入空已經是大約初地菩薩果位,非常了不起,之後要能經常「住」空,還要經歷好幾地的修行,可說接近佛或大菩薩境界了。

再回到比較一般能理解的,如能修習靜坐,經常入甚深禪定,那跟上面所提的才稍微近了一點。平常跟隨善知識學習知見,是把修行過程中各個階段、三界天人、淨土等等都慢慢了解,等於是先弄清楚修行之路的地圖,之後慢慢地往上修,隨時也會遇到各種考驗,一關過了才能進入下一關。如此對佛菩薩的信心非常重要,為修行之本。大乘法門不容易理解(有些人可能覺得是神話……),也是因為平常根本接觸不到佛菩薩,看不見、摸不著,難以深信,也就沒有機緣學習切合自己根器的法門。落實到平常,家庭、事業要用心,先善盡人道的責任,念佛、靜坐、禮佛、供佛,也要隨緣行善助人。心量愈大,善法善行才能廣大。

絕學無為閒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永嘉大師

無學位
漸悟與頓悟是沒有分別,只是在於當下因緣不同而產生分別,沒有神秀大師的偈,會有慧能大師的偈嗎?把成佛當做是煮飯,神秀大師還在煮飯中,但大家往往看到慧能大師這個熟的飯。卻沒有去想他也要累世的去修行。修行就像是燒柴,’太慢飯可能不熟,太快了又會把飯煮焦,應該要好好用心觀察火侯溫度才能把飯煮好。在下覺得大多數人都想快速成佛,但往往欲速而不達被成佛念頭所執著。才會讓獅子身上的那些蟲有機可乘。
水云 wrote:
我確實害怕把淨土「...(恕刪)
liangwu318 wrote:
漸悟與頓悟是沒有分別,只是在於當下因緣不同而產生分別,沒有神秀大師的偈,會有慧能大師的偈嗎?把成佛當做是煮飯,神秀大師還在煮飯中,但大家往往看到慧能大師這個熟的飯。卻沒有去想他也要累世的去修行。修行就像是燒柴,’太慢飯可能不熟,太快了又會把飯煮焦,應該要好好用心觀察火侯溫度才能把飯煮好。在下覺得大多數人都想快速成佛,但往往欲速而不達被成佛念頭所執著。才會讓獅子身上的那些蟲有機可乘。

嗯 ...
〔我要成佛〕的這個念頭是不是執著呢 ... ?
〔我要"快快"成佛〕的這個念頭算不算是功利主義呢 ... ?

一定是比較的心說︰這樣比較苦、那樣比較不苦
一定也是有所感說︰這樣平靜比較好、那樣不平靜不好 ...
人類總是看到了戰爭痛苦的果,所以會大聲疾呼說不要戰爭
人類總是看到地球環境被破壞,所以才大聲疾呼說愛護地球

大概知道快快成佛的所有困難,但確實知道覺悟的所有喜樂
就會說出要的是快快完全覺悟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我還是說一下,我不是那種,看得見的人

我知道有人確實敏感,哪個環境怪怪的 ( 有鬼 )
感覺得到,甚至看得到
所以一樣有人會看得到佛、菩薩、神 ... 等,或者說是感覺得到的

我一直想這麼說的是︰就在行住坐臥、一般日常事務裡面
沒有智慧嗎? 沒有慈悲平等嗎?
沒有說 --- 啊,那件事這麼做,太神了 以後遇到那件事,我也要學著這麼做

如果有的話
恭喜,確實是接觸到了、看見了、摸著了
我所知所見的那些個 佛菩薩神

我再度強調一下,那種站得半天高、身高半山高的,那種神蹟似的佛菩薩神
我一次也沒有見到過

我要學的是悉達多先生的 ... 人格、人品、智慧、道德、行為 ...
成為我人格、人品、智慧、道德、行為 ... 的準則
我不要學那種神來神去的,神蹟似的神

借用一下現在的流行語
他的高大上,不在於那些個神來神去的,奇蹟似的神蹟
他的高大上,完全在他的智慧裡,表現在他的所作所為、行事態度與風範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 10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