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

政院:大埔地區令畫5公頃地給24戶

朴子 wrote:
我是不知道苗栗縣民是否有被縣長操弄,但是以最近的新聞來看,被土地徵收的那幾戶,應該是被政治 & 商業手段給操弄了

農業升級雖然不是短時間能完成,但是可以輔導回鄉歸巢的年輕人呀!之前不是有很多回鄉計劃,年輕農民計劃呢??或許苗栗縣府不積極吧!!以我認識的大甲匠師的故鄉裡的李安妮,她就是歸鄉自行提升家鄉的好例子(雖然她是走光觀導覽的,但是也不差!!),;而年輕年反倒是農村改型的好素材,容易接受農會的輔導,建議,技術的傳承....

而機械產業,在苗栗縣也蠻接近台中港的,尤其是通霄,苑裡等地方,本身有大型鋼鐡廠,況且又有省道聯接,這些優勢比起豐原,神岡..好得多了,; 而群聚效應,就是要看縣府是否有規劃,是否有優質輔導方案-----如同機械產業,台中縣府就規劃到龍井,沙鹿,造就成一個機械園區,這就是人為的群聚效應.....


正確來說!我不能說縣府沒做。其實我們很多人有不少人還是有下過田或種過果樹。不要認為我們堆整塊100公頃農地不會覺得難過。但就是無奈。我們也知道工業救十年 農業救五十年可是農業升級的十年要怎麼過呢?藍綠都提不出來。就跟被我們笑到死的農再條例,提的K黨跟審的D黨哪個有去正視我所謂的真正農業問題。沒有吧!雙方都在消費農民。所以我不能說沒做但是縣府作也要看年輕人領不領情吧!無奈就像我說的10個裡面有一個就偷笑了。
不是說縣府不努力,我在這看到很多縣府的努力規劃。但願意跟縣府一起的去弄得不多。

通霄,苑裡之前焚化爐案就搞很久。在那搞跟龍井沙鹿一樣,出現跟大埔一樣事件絕對不是不可能。又縣政府來說同樣都會有阻力,做哪個年輕人會覺得他有政績呢?明顯的。因為年輕人包括我都沒多少意願成藍領。雖然我知道作業員也是藍領。但在其他們眼中就是光鮮。這沒人反對吧!產值也比較大,稅收多。我是縣政府我也推這案。同樣都會有阻力,誰要選產值少稅收差政績差年輕人不願意做得產業去做規劃跟輔導。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傻瓜。劉縣長努力得想辦法再推升級像信我去大湖三灣會看到,他更大力在推觀光。但這些都要縣府有錢。他不能跟農業要這錢也不能跟中小企業要。只能開這個案來增加稅收。讓縣府有機會為更多縣民拼觀光。這很現實!這也是民主社會為的就是多數人的利益。
我現在就在竹北工作,不然我不會有這樣感慨。天天通勤算下來跟我在竹北給租套房快差不多了。
相信我你說的我懂。馬奮館是政治考量我認,但這不能說明你去的地方沒有他的規劃。像舊山線復駛桐花祭男高音演唱周末的明德水庫水舞.....。它的規劃絕對不是只有馬奮館。也就是為什麼他可以高票連任。絕對不是這麼簡單。
跟"台北國"有啥關係呢!
跟統籌款有啥關係!

錢要會用才有用。整個苗栗蓋工業區,還不如去台三種一整排櫻花樹,又不是只有發展工業才能帶動地方繁榮,

蓋工業區只是能比較快看到政績的方法。
最強之狼 wrote:
不過你算不錯不是個濫情只要留土地卻提不出解決苗栗年輕人須外出工作,年輕人口外移的建議。
雖然對我這苗栗青年你提的,可行性不高。但真的不錯了。


你以為竹科、臺北縣市這些人口暴增的人口是從哪裡來? 除了少數縣市外,試問哪個縣市沒有人口外移?
重點是政府有沒有針對國土規劃及國家的未來作審慎的評估,不要誰要在哪邊要地就給。
還有,回文時不用同時將內容發給我,謝謝!
新莊阿國 wrote:
跟"台北國"有啥關係...(恕刪)

說誰也會說!有能力就像上面說得提出點有意義一點的方案。
不然你的心態來說我也可以說建什麼機場線?又不是只有建機場線建捷運才能帶動地方繁榮。
vikingmsi wrote:
你以為竹科、臺北縣市...(恕刪)

抱歉我就是那暴增的人口之一。那告訴全體苗栗縣民為什麼今天有機會可以不用離鄉背井。我要去反對。
我說了賣掉你現在住所,搬來苗栗住。不然不知道你跟可愛的美國老大哥心態有什麼差?要一些開發中地區不能破壞生態,自己所在地區不是開發的差不多或繼續開發。什麼樣的心態。跟一群不是花蓮人去反蘇花高。反正不方便是你的事,反正你要離鄉背井是你的事。沒能力在其他地方致產工作跟我什麼關係。很好的心態啊!你還不是跟我一樣。我弄那2%反抗農民,你弄整個苗栗縣民。
談到這邊,已經變成產業結構的討論。

單以今天這個大埔基地案而言,我就不懂,為什麼新設了一個園區,就代表不尊重農業,就代表全台灣以後都會變成工業園區了?這樣的邏輯根據何在呢?

發展觀光,農業升級,是很需要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絕不是說說輔導或有心推動就能成功的。

而最根本的問題是,一個大埔基地開發並不代表整個苗栗就要放棄觀光。這兩件事,並不是相對而抵觸的。

好像一個大埔基地就會導致大家沒乾淨的米可以吃,意思是除了大埔以外的農地種出來的都是污染的囉?

說真的,我還真不知道跑去台三種櫻花樹跟工業區有什麼關係?

有些事情,不停的無限上綱,臆惻一些假設性情況,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件事若是被操作成,硬要兩分法,弄得好像支持大埔徵收案的就是不在乎農業,一定要別人吃米粉我去喊燒才代表尊重農業,那就是理盲。

其實24戶覺得補助不公平的農家又能代表什麼呢?
狗宏 wrote:
我倒是有一個疑問因為...(恕刪)


這點依照實務來說,
只要文件備齊,
地主依法律程序完成領取補償金或具簽分配同意書,
就可以了.
「有什麼比瞎眼更糟糕的?」海倫凱勒說:「能看見卻看不見異象!」
這兩 %準備被98%圍毆了

身為苗栗人,真是為這些阻礙地方發展的少數人感到可恥!!
Vincent Y wrote:
談到這邊,已經變成產...(恕刪)


苗栗田多到沒人種,還會差大埔那一點??

我自己家的地都休耕十年以上,附近鄰居的田也差不多是這樣(領休耕補償其實比種還划算)

只不過那些少數農民想要更多罷了,人性的貪婪!!
Vincent Y wrote:
談到這邊,已經變成產...(恕刪)


看到這些討論,最有苦說不出,就是那24戶農民。
他們最初的訴求非常簡單,希望縣政府給予更高的補償條件,哪有那麼多理想。
只是一群搞不清楚狀況又想獲益的局外人參進去,將事情搞得很複雜。
因為這些局外人,包括農運人士、學者和政客,希望從中撈些利益。
從自救會前後訴求的變化,就可以看的出來。
這個抗爭後來就完全變質,變成農業發展的生存之戰。
那些明明就想賣地的農民,被這些局外人綁架上火線。
現在硬被政府將了一軍,局外人獲利,農民則是回家繼續種田,守著很難獲益的土地,全部回到原點。
看到今天的報紙媒體上,一堆社運人士和學者宣稱勝利,一群政客也出來收割政治利益。
實際上,政府有損失什麼嗎? 反而是社運的訴求,未來可能會失去著力點。
至於媒體呢? 很令人驚訝,居然新聞價值這麼低,連召妓的新聞都比不上。
說實在,那些局外人將整個事件玩過頭,上綱到農業與工業的對抗。
逼得中央政府出手,才會搞出這種局面。
  • 9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