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子 wrote:
我是不知道苗栗縣民是否有被縣長操弄,但是以最近的新聞來看,被土地徵收的那幾戶,應該是被政治 & 商業手段給操弄了
農業升級雖然不是短時間能完成,但是可以輔導回鄉歸巢的年輕人呀!之前不是有很多回鄉計劃,年輕農民計劃呢??或許苗栗縣府不積極吧!!以我認識的大甲匠師的故鄉裡的李安妮,她就是歸鄉自行提升家鄉的好例子(雖然她是走光觀導覽的,但是也不差!!),;而年輕年反倒是農村改型的好素材,容易接受農會的輔導,建議,技術的傳承....
而機械產業,在苗栗縣也蠻接近台中港的,尤其是通霄,苑裡等地方,本身有大型鋼鐡廠,況且又有省道聯接,這些優勢比起豐原,神岡..好得多了,; 而群聚效應,就是要看縣府是否有規劃,是否有優質輔導方案-----如同機械產業,台中縣府就規劃到龍井,沙鹿,造就成一個機械園區,這就是人為的群聚效應.....
正確來說!我不能說縣府沒做。其實我們很多人有不少人還是有下過田或種過果樹。不要認為我們堆整塊100公頃農地不會覺得難過。但就是無奈。我們也知道工業救十年 農業救五十年可是農業升級的十年要怎麼過呢?藍綠都提不出來。就跟被我們笑到死的農再條例,提的K黨跟審的D黨哪個有去正視我所謂的真正農業問題。沒有吧!雙方都在消費農民。所以我不能說沒做但是縣府作也要看年輕人領不領情吧!無奈就像我說的10個裡面有一個就偷笑了。
不是說縣府不努力,我在這看到很多縣府的努力規劃。但願意跟縣府一起的去弄得不多。
通霄,苑裡之前焚化爐案就搞很久。在那搞跟龍井沙鹿一樣,出現跟大埔一樣事件絕對不是不可能。又縣政府來說同樣都會有阻力,做哪個年輕人會覺得他有政績呢?明顯的。因為年輕人包括我都沒多少意願成藍領。雖然我知道作業員也是藍領。但在其他們眼中就是光鮮。這沒人反對吧!產值也比較大,稅收多。我是縣政府我也推這案。同樣都會有阻力,誰要選產值少稅收差政績差年輕人不願意做得產業去做規劃跟輔導。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傻瓜。劉縣長努力得想辦法再推升級像信我去大湖三灣會看到,他更大力在推觀光。但這些都要縣府有錢。他不能跟農業要這錢也不能跟中小企業要。只能開這個案來增加稅收。讓縣府有機會為更多縣民拼觀光。這很現實!這也是民主社會為的就是多數人的利益。
我現在就在竹北工作,不然我不會有這樣感慨。天天通勤算下來跟我在竹北給租套房快差不多了。
相信我你說的我懂。馬奮館是政治考量我認,但這不能說明你去的地方沒有他的規劃。像舊山線復駛桐花祭男高音演唱周末的明德水庫水舞.....。它的規劃絕對不是只有馬奮館。也就是為什麼他可以高票連任。絕對不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