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

請問二戰時期國力 德國跟日本 誰強?

tommy1223 wrote:
那你的呢?...(恕刪)


十五、六歲時是軍事家,後來它改了名字叫全球防衛雜誌。

再來就誠品與金石堂的軍事區書籍了,不過,我白看的居多,通常軍事類書籍能讓我看了一次,還有意願再看第二

次的好書,我才會掏錢出來買。

我說了,那你的呢?
從漢人來了島上以後一切都變了,黑暗籠罩了我們的前途,從我小的時候,族中的長老就有一個疑問,我們該怎麼做?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

tommy1223 wrote:
抱歉!忘了還有一句:...(恕刪)


杜魯門是最沒資格說這句話的人 他自己的手下一批政府高級官員都收賄而被控貪汙
用杜魯門的語氣說他自己: 他這一夥人都是賊!
tommy1223 wrote:
抱歉!忘了還有一句:...(恕刪)


您應該再看一次我前面用紅字點出的重點

1941年6月23日,即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第二天,還是參議員杜魯門發表到: 「假如德國比蘇聯強,我們應該幫助蘇聯一方;但若果佔優的是蘇聯,那我們便應該幫助德國,而且要盡量讓他們大開殺戒,儘管我一直不願看到希特勒在任何情況下取得勝利。」 (載於1941年6月24日的《紐約時報》)

杜魯門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為人謙和,自重,而且又標榜清廉,這個我佩服他,可是看他上面這句話,其投機性格一覽無遺,狗咬狗的戲碼最符合他國家利益;也是他種下了韓戰遠因,只因為他對蔣的個人好惡,紈爾的是現世報,他因為韓戰與其官員貪污落選,這個人不算有遠見的政治家,只是剛好接了個知名總統之後,羅斯福死在任上,還是副總統的杜魯門突然扶正,這種政客不用太抬舉他
kenyeh99 wrote:
請教一下,橡膠是幹麼的,打戰為什麼不能缺少橡膠,當輪胎嗎

不僅是輪胎,還有很多需要緩衝、防水、絕緣、密封的地方,例如墊圈、膠皮,帳篷、雨衣......

kooko5319 wrote:
張自由之後到死都寧願待美國不回中國,在他日記裡自己也表達了懺悔...(恕刪)

那是張在台灣時,為求自保而說的話。您想想,在一個地方關了幾十年,內心裡能對關他的人感激涕零,這有悖人性。
張後來客居美國,多次接見來自中國大陸的親友和舊部,甚至包括身為中共高幹的呂正操。大陸東北籍反共流亡人士劉賓雁、曹長青等曾拜訪張學良,張還在替中共辯解。這可以看出他的真實態度。
張不回大陸,主要是因為李登輝的影響。李是釋放他的人,兩人都是基督教徒,張懷有感激。但後來李和中共交惡,張不願捲入兩邊政治的漩渦,遂定居夏威夷終老。

gracestar wrote:
蔣雖脾性烈,獨裁,強人作風
但他敢作敢當,遇到挫折失敗能自省,不屈不撓
而毛的心態...(恕刪)

評價歷史人物,不能單獨依據個人道德品質做臧否,因為各自的立場視角都不相同。否則我也可以用蔣時代和毛時代中國的人均壽命來比較(兩者相差幾乎一倍),則得到的又是另一番結論。總的來說,蔣偏於傳統,走的是上層路線,但是時局的急迫發展沒有給他更多的時間和機會。
狗宏 wrote:
十五、六歲時是軍事家,後來它改了名字叫全球防衛雜誌。
...(恕刪)

那本書以前還可以,現在偏向老共所以不看!
我的來源可珍貴了,日本老兵,日文網站,
還有戴笠的侍從官,由其是後者最多,我拿過蔣介石送的結婚禮金10萬金圓卷,還有P38手槍,
只可惜後來拿去士林派出所繳回了(獎金3萬好像),信不信隨你.
他兒子曾任職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常委,姓楊
這樣夠嗎?
因為了解所以厭惡,這樣懂嗎?
elicse wrote:

那是張在台灣時,為求自保而說的話。您想想,在一個地方關了幾十年,內心裡能對關他的人感激涕零,這有悖人性。
張後來客居美國,多次接見來自中國大陸的親友和舊部,甚至包括身為中共高幹的呂正操。大陸東北籍反共流亡人士劉賓雁、曹長青等曾拜訪張學良,張還在替中共辯解。這可以看出他的真實態度。

張不回大陸,主要是因為李登輝的影響。李是釋放他的人,兩人都是基督教徒,張懷有感激。但後來李和中共交惡,張不願捲入兩邊政治的漩渦,遂定居夏威夷終老。


我貼他們訪問的摘要吧,就是那位曹長青寫的,首先是您所謂有侼人性這段,看看張自己怎樣在美國說的

有人接著問張學良現在是否仍不贊同蔣介石的安內攘外政策。張學良十分肯定地說︰他仍然認為當時只有國共合作「攘外」,才能「安內」;「安內攘外」政策不可取。他與蔣介石的政見不同在於此,但除了政見不同之外,他說蔣先生與他情同骨肉,幾十年對他呵護倍至、因此,在蔣介石逝世時他送了這樣的挽幛︰「關切之殷,情同骨肉;政見相爭,宛如仇讎。」當劉賓雁談到張先生失去自由幾十年時,張學良卻說,四十年失去自由是應該的,沒有什麼好怨的。當年他堅持陪同蔣先生回南京,就抱著準備死的決心。

張學良談到此,沉緩地說︰ 「如果我是蔣先生,我會槍斃了張學良。因為這是背叛啊!但蔣先生讓我活下來,這是蔣先生的寬大。我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是蔣先生殺了楊虎城將軍,因為應該殺的是我。」 他接著說︰父親張作霖耳提面命,訓誡「做軍人要置生死於度外,要把腦袋掛在褲腰帶上」,對此,學良一生不敢有忘,早把生死視同平常。軍人叛變是死罪,但我卻活了下來。四十年失去自由是「公平的」。

接下來是他對中共看法,另一段曹長青寫的同一篇文章內,我也只有擷取沒任何修改曹長青的原文,如下

二個多小時,幾乎都是張學良在說,他談了好多,範圍很廣,集中起來,給我三點強烈感受︰

一是他對當年發動西安事變很後悔。他多次強調自己「魯莽操切,膽大妄為」,並稱那是「背叛」,應獲死罪。四十年沒自由,他不抱怨,對此事件,他有明顯的悔恨情結。可佐證的是,我們見面兩天後,即1991年5月31日在紐約他的91歲生日祝壽會上,他做了相當情緒波動的講話︰ 「《聖經》中保羅說,他是一個罪人,而我則是罪人中的罪魁。」「我摸著良心,願為國家做些事,但我卻沒做什麼好事,」 「除了一些是非之外,一生沒為國家、社會做什麼。 」

二是他不講西安事變內情,說怕傷害別人。其實事件已過去55年,毛、周、蔣均已過世,當年的主角僅剩他一人。再談及這段恩怨,恐怕是怕觸擊他自己的內心創傷——悔恨情結。當年他執意陪蔣去南京,也知凶多吉少,但堅持要去,也是有負荊請罪之意的。幾十年皈依基督,面壁沉思,再加上目睹中共坐大後在大陸所為,他內心的痛楚悔恨之復雜情結恐怕不是常人所能感受到的。這種復雜在於,他認為自己的方式方法錯了,但至今仍認為當時堅持的先聯合抗日(攘外),自然就會「安內」的政見不錯。但用「捉拿」,用刀槍逼迫方式,對待自己最推崇的「領袖」,威脅其改變政見,對於張學良這樣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燻陶的人來說,恐怕內心深處難以接受。他幾次講「應槍斃我」,我是背叛,就是這種情結的渲泄。

三是他總是小心翼翼地回避批評共產黨,無論貶、褒,都盡量繞開。即使踫上「六四」屠殺這樣的問題,也不予置評。對「六四」中共用軍隊在大街殺害手無寸鐵的學生市民,在美國無論何種教派,都對此表示憤慨。張學良以基督徒角度回避此問題,並非是寬容,話裏話間,明顯是繞開。這當然與他主張對躲開政治,當「閑雲野鶴」的人生觀有關,但又不能全然解釋。

以上,您也能自己判斷他的內心世界,只是我的判斷跟你完全相反

kooko5319 wrote:
我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是蔣先生殺了楊虎城將軍,因為應該殺的是我。」...(恕刪)

這一段話好像跟你以前寫的不一樣哦!
tommy1223 wrote:
這一段話好像跟你以前...(恕刪)


那不是我的話,是曹長青的訪問張學良第一手文章,我只是引一段給前面那位板友看而已,我以為我註明的很明顯了才對,而我個人立場也沒變過

另外就是,您能不能多講幾句,每次一句話別人很累,要是我有不同的錯亂發言,請你直接貼出來,謝謝你

就我記憶所知,我還沒說過張學良或楊虎城其他東西,在01還是在這個德日PK討論串第一次提到

歷史隨人寫 站在滿州人立場 或許會想張大帥為何流竄到偶故鄉 統領中國第二大軍團 當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壞偶 反民復清 驅逐中華 恢復胡虜 大業

kooko5319 wrote:
我貼他們訪問的摘要吧...以上,您也能自己判斷他的內心世界,只是我的判斷跟你完全相反
(恕刪)

您引用意識形態色彩強烈的曹長青的文章,並不客觀。不妨看看專業學者的記錄,內容很多我不贅引了。我質疑您的兩點:
1. 張沒有回到大陸,並非是反對共產黨,而是人過耄耋,不願意捲入政治漩渦。
2. 張學良並沒有對當年的西安事變表示後悔,大丈夫敢作敢當,況且他一直堅持攘外先于安內。他提到的“懺悔”是基督教原罪的說法而已。
  • 6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