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呢!現在做農的大部分都是鄉下老農民居多,而現在想務農的飄鳥營的人,想務農有何不可?當然可以。
這些人大多數是在高薪厭倦都市生活,想為自己的下半輩子可以做個休閒當個快樂農夫而務農,這種應該是自給自足型的。不過你不是農夫真不知道做農夫的辛苦與辛酸。
大部分鄉下農夫恨不得把農地賣掉把錢拿來還貸款、過更好的生活。務農做一輩子賺不到多少錢,物價越來越高,農藥越來越貴,乾脆賣掉享受下半輩子不是更好。
飄鳥人想當農夫可以說是輕而一舉,財力夠,買土地、購買農機器具都不成問題。蠻諷刺的。
不過台灣農業有人願意繼續經營也是好的開始。
常常在想有錢人現在想做農夫??唉~
窮農夫急於賣農地想過好日子,怎麼差這麼多。
日晴光 wrote:
喔,看來你不是農家子弟..根本沒辦法了解種田的辛苦。
進口米便宜是吧?我看你有多少米可以進口!!
只靠進口到最後價格會被對方吃得死死的!!
還不如國人自己種植!!什麼都仰賴進口這樣真的好嗎?
你這種輕浮的回文,只會讓人看不起你而已!!
農家子弟又如何?是農家子弟現在就耕田稻作?
還是在辦公室吹冷氣?
會有進口米,相信不在少數人都選擇進口米食用,
甚至外頭的便當店、自助餐等餐飲業,
那是誰造就台灣農業的低落?
輕浮?我只是依目前市場的狀況做回答罷了!
農家子弟又如何?是農...(恕刪)
市場?你確定真的是這樣嗎?全聯買米?想必您一定是都市人..
都市人好像真的很難體會中南部鄉下地方的生活的樣子..
我想只有真正在繳納稻米的農人才會知道台灣米市場的好壞!!
便當店或餐廳都用外來米是嗎?請您自己去問問看吧!!
看他們是愛用台灣米還是進口米..看是否真的是那樣!!
另外雜誌報導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有機會您可以去體驗看看我說的是不是真的
我想只有涉入其中的人才會了解..現今稻米市場的情況..
樓上也有大大說了!!這邊我就不再講了!!您要聽不聽隨便!!
另外台灣米也是有出口的..就連日本也有跟我們台灣農委會有做技術上的交流..
台灣並非只是單方面仰賴進口..
最後,我不會再針對您做任何回復!!
反正再怎麼講,您只會再用更多的理由來反駁!!
我只能說有機會您可以自行體會一遭..
僅此!!
欲修其身必先正其心,心不正,永遠不正。
水稻等農業作物,甚至是經濟都是看供需,
但是農民確實大多數沒有賺到錢,
這點可以說是政府的稻米保價收購造成的,
稻米保價收購機制可以說是有利有弊,
聽老師說保價收購機制在計算上有點缺失,
因為在農民工資部分上計算的不是很恰當,
假如時薪100元,水稻種植時間又不只一兩個月,這樣算下來收購價絕對應該要提高。
成本:農民工資+原物料費(稻苗.肥料.水利灌溉.農藥.機械費.....等)+處理加工費(打穀脫粒.包裝...等)
如果是租地或是租借機器又要增加費用。
但是政府以保價收購機制,收購一定量讓農民有穩定收入,看起來很好,但是卻同時限制的稻米價格,
台灣又多半是小農,這點也是當初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所造成,面對大規模的耕種相較之下成本就又提高了,
因為土地較小,用機器開過去引擎都還沒多熱就準備減速轉彎了,
且許多農家都用人工,這樣子相對的成本增加收入減少。
如果美國大量耕種稻米,那稻米價格降低,台灣農民可能也只能靠保價收購來過活,
但也不能忽視一些仍然賺錢的農民,常見的就是一些種植有機的農民,
減少了化學農藥的施用,降低了成本,且不會有以往農民失用農藥時毒死自己的情形,
走高級路線(小小一包真的好貴),保價收購機制通常都用來收購自家將劣質的米(例如:具心、腹白的米),
但要是經濟仍然下滑,大家還是能接受的只有便宜的米,到時許多農地也可能復耕,
稻米價格要提高我想這應該仍然是件難事。
日晴光 wrote:
市場?你確定真的是這樣嗎?全聯買米?想必您一定是都市人..
都市人好像真的很難體會中南部鄉下地方的生活的樣子..
我想只有真正在繳納稻米的農人才會知道台灣米市場的好壞!!
便當店或餐廳都用外來米是嗎?請您自己去問問看吧!!
看他們是愛用台灣米還是進口米..看是否真的是那樣!!
另外雜誌報導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有機會您可以去體驗看看我說的是不是真的
我想只有涉入其中的人才會了解..現今稻米市場的情況..
樓上也有大大說了!!這邊我就不再講了!!您要聽不聽隨便!!
最後,我不會再針對您做任何回復!!
反正再怎麼講,您只會再用更多的理由來反駁!!
我只能說有機會您可以自行體會一遭..
僅此!!
等你目前的工作,腳踏泥土頭頂太陽手拿鋤頭,
再來說這些教吧!!
現在議題就在討論很少人種田,講了那麼多,
你有種田?你有耕作?別自以為家裡種田,
就可以滔滔不絕的說起大道理來!
農業試驗改良所裡面的研究員,
有多少品種有多少技術,這些要指導農民,
多半的農民的態度為何?
答案,老子幹了半輩子的田,還需要一個足以當兒子的人來教?
好吃的米需要細心、費神的照料,有多少農民願意接受?
若要認真講起來,台灣農民的態度為何,
寧願被大盤商宰割,也不願低頭接受技術輔導!
另外,你又知道我是都市人了?既然你可以那麼篤定!
請你翻盤一下台灣農業吧!
農民很辛苦,大盤商更無情!!!!
算了,反正也不會回,就當作我講屁話吧!可別聞到了!!
小弟從頭看到尾
實在是看不下去
只有極少數人是對的
我憑什麼這麼說
因為我是一條鞭的執行者
從生產到出售全包
從小做到大,還是現在進行式
種稻是可以賺錢的
種一甲地年收入約20萬(未扣本)
種十甲地的人年收入也是很可觀的
現在大多都是拿別人休耕的田來種的(休耕一年可領40000元/甲 左右,扣除整地,撥綠肥)
以下為每甲地的開銷:
翻土兩次(整地、打水平) 12000
秧苗+插秧=3000+7000=10000
肥料隨意看人用
割稻 12000
烘乾 10000(乾穀每斤1.3)
基本支出就是44000不含肥料
如果收成好價格好8000斤乾穀*12=96000
收入約50000左右(純利)
一年兩期就是十萬元,種大面積也是很可觀的
但今年米價很貴,因為很多人的收成只夠付割稻的錢
種田累?
新的割稻機、耕耘機上面都是有冷氣的,還可以聽音響,就差沒電視了
還有人可以通宵耕田
加上化學藥的使用
其實就大多時間去巡田水而已
但我家的情況是
農忙前我都要整理、維修老爺車,還算輕鬆
翻土很無聊,一直在田裡轉圈圈,耕耘機有棚子不熱,只是很吵
插秧只要一大早起床捲秧苗,也算很輕鬆的
灑肥料也只是背四十公斤的肥料加機器走田埂(我懶,不想走爛泥巴,除非油門開很大也射不到田中間)
最累是拔草,因為怕會把自己毒死,所以是自己下田一顆一顆拔的(拔過連續兩個月的空閒時間(傍晚下班加放假)
一直拔到放棄不拔了
田埂也不灑藥,用割草機剪到吃飯會發抖,雖然我爺爺一直叫我灑藥比較快
割稻又熱又癢最難受,每次也才割56千斤,真不知別人的一萬斤,南部的兩萬斤怎麼種的
一邊上班,偶而請假插秧、割稻,種一甲地是ok的
如果有其它的地可種,也想多種一些,反正機器都是爺爺買的
機器很貴嗎
週遭的人都是買中古的比較多
插秧機新的60左右吧
耕耘機新的大型的要200吧,我家用小台的也ok
割稻機新的也要200多,中古的70左右,不過固障率高,一定要自己修才剗算
會買新的都是職業的,一期使用個50甲地(幫別人),兩三年就回本了
進口米便宜?
那可不一定,外國收成不好,還是比本地貴的
一般來說只有長糯米常態就是便宜
不過進口米保存期限是兩年,不會長蟲,老鼠也不吃
我家的米放個一個月就變不透明了,還會長蟲,老鼠拚命咬
如果你不在意進口米下過藥就沒差了
但就算你不想吃,你還不一定買的到純的台灣米
看過東部和南部的稻農
我還是吃自己的米比較好
職業的有收成壓力,兩個星期灑一次藥
除草劑灑一次三個月不長草
我家這邊的種田人都不吃外地的米
還是努力點拔草比較實在
資料來源:家中種田又有碾米廠的自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