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n258 wrote:我在想..........(恕刪) 所以我不是史懷哲,珍古德....嘲諷就是您的本意嗎?同樣地,請您細細品味,小弟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從開板主題去看....小弟不用也不配談論贏或輸,因為,在很多人眼中,小弟就是輸家....
loveuu wrote:我記得我背注音符號 都背到 淚滿面因為老媽說隔壁鄰居都背好了 我為什麼背不起來不能吃飯 我還記得當初背 注音符號 的場景 ...(恕刪) 什麼是背注音符號呀??完全無此記憶....
對我來說小孩子背這些東西並不是要他們瞭解文字裡的涵意跟幼稚園的小朋友解釋這些是自討沒趣這種年紀那有能力去欣賞文字之美背這些東西無非是要訓練小朋友的專注力、記憶力、還有正確的發音尤其這些古詩詞都有押韻小孩子唸起來也覺得很有意思很多文字的發音也很相近多唸可以幫助矯正我女兒幼稚園小小班就開始背了不過我們從沒要求她一定要背如果她回家好玩背個幾句我們夫妻還會大大的鼓勵一下不想背我們也不會怎麼樣這個討論串發言的人很多都還沒有小孩吧所以應該有很多人還不知道要參加幼兒讀經班至少要在1年前就要報名而且有些班超過三、四歲就不收了因為年紀太大沒辦法教
meredith wrote:背三字經是一種訓練語...(恕刪) 小弟認為,倒不必把背三字經當作磨練砥礪身心的方法....沒有這麼可怕的....是否草莓,也不是現在有沒有吃過苦,就能預測的....很多人從小沒有壓力,但長大後對於目標的執著度與為了達成目標對於困境的耐受力讓人不敢相信.....
阿寶 wrote:如果對於背誦之於學習是否有效這一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認知學派的學習理論,相信會有更深一層的見解的。 你引的這一篇,並沒有提到背誦跟學習的關係內容提到的是閱讀與建立背景知識但卻並非強調將文章一字不漏的背誦方式這些用詞在認知心理學裡面應該都有不同的定義不太適合混用而且這篇的重點在於強調閱讀之後引發的思考,並從思考中找尋結論但是單純背誦通常都會忽略這段思考到產生自己的結論的歷程而是過度著墨在背誦的文字正確性、背誦花費的時間如果沒有搭配啟發學生對於文章的思考以及探索其意義,並且與過去建立的背景知識產生連結可能無法產生像洪蘭教授所說的成效
有個職業叫"職能治療",他們就可以評估跟訓練,肢體能力,跟智能.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復健科5歲以下的小孩去上那些,英語,才藝(除非有很持續的訓練跟環境)不然根本就沒用,還不如去上職能治療師的課程.去訓練小孩的肢體靈活度,體能,邏輯思考,感官統合,注意力,記憶力.有些人天生就是沒音感,一般人學音樂還是當個興趣跟修身養性就好 能參加國際大賽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天賦異稟不是一般的人類,有些事再怎樣努力,還是無法跟天才相比的.臺灣有些教育的方法,我不是很認同,像注音,我基本上不會讓我小孩學的,乖乖的去學通用拼音.背那些古文除非我懂不然我不會去要求的,我應該會去教他"孫子兵法"吧,背一些古文還是蠻不錯的,只是要教內容不是單背表面的文字,那就有點本末倒置.
ghlai wrote:哈我個人覺得這是家長...(恕刪) 好像不少"小時後"學一堆才藝長大都不喜歡或是忘光光的<<<<<<那"可能"代表不是這塊料,但不表示家長不應該投資....當了這麼多年家長,現在唯一認知的,就是找出小孩的志趣,就是家長此生唯一的目標,縱使代表有99%的投資都是錯誤的....投資小孩跟開公司不同......
macallan wrote:有個職業叫"職能治療...(恕刪) 同樣身為家長,小弟只能勸你,職能治療不是壞事,但壞就壞在在台灣做....貼標籤是現在台灣教育最喜歡做的事,不是每個"現在"跟不上進度或是"比較"好動小孩都需要去看醫生,職能治療不見得都是對於有問題的小孩,但當台灣的"教育者""知道或甚至"指點"你帶小孩去看時,這個標籤就絕對不是好標籤......
理解嘛…很多人高中都讀不懂了,幼稚園、小學不可能懂是天經地義…所以不需要背?我只知道童年時的記憶能力跟國、高中甚至現在比真是天差地別…國小時非常討厭老師強制要求背的「長恨歌」,我到現在都還會背…但是是背到大概中後段就卡住了,因為後來老師沒有繼續盯了XD…高中時明明完整背熟了一大堆詩詞,但是現在還剩些什麼orz…所以所謂的基礎知識,還是先囫圇吞棗硬塞下去的好…至於哪些是必要的「基礎知識」,只能說自由心證…不背文言文,把百科全書的中譯本所有條目從A到Z全掃過一遍也好(我小學三、四年級時做的事),當時能看懂多少是一回事,之後能發現自己有許多背景知識可以與新學習的事物互相驗證、融會貫通則又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