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西 wrote:
心經提到 照見五蘊皆空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就五蘊(色受想行識), 無明, 所有一切名相, 都是配合這個最底層的因果世界眾生, 所"編"的一種說法, 因為最底層的因果眾生活在"識性"(知識/記憶/判斷)中, 佛菩薩入這個世界必須建立一切名相, 讓這裏的眾生有個"對治"的目標, 所以才有種種名相說法, 當然這些名相在因果世界中的運作規則中, 是有其位置, 給它一個名相, 是把它具體化; 這是種方便, 但修行者若真認為這些名相真實存在, 又本末倒置去了; 這些名相, 在更高一層的"根性"世界, 它是不存在的, 也不用解釋!
能切換根性和識性世界的菩薩, 知道識性世界的一切萬法都不是真實存在的, 一時間點都可以同時觀察它的成/住/壞/空四種狀態, 不止萬法是幻覺, 連時間仍是種幻覺
所以它講的空, 是表示因果世界裏的萬法(人/事/物/思想/風俗/科學/宗教...), 並不是停在成/住/壞/空的任一點上, 而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那是在底層受因果流轉的眾生, 以小智慧/小時間/小我/小因果...為自己, 以能有你我他分別相互扮演為樂, 所以才把一切幻象流轉具體和真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