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我同事說,對野戰步兵來說,這樣當兵還不夠慘,那怎樣才算慘?

dgkevin wrote:
50機槍可以用扛的? 幾個人扛呀!!...(恕刪)



不要懷疑
一個人扛

金門當兵站50防空哨
一哨兩人
一老一菜
清晨第一班及傍晚撤哨時
老兵扛彈藥
菜鳥扛50機槍

還要走上下坡將近100公尺
SHIT HAPPENS!!
我有我有....50機槍扛兩個槍身外帶小跑步(剛好全營在戰備地操課,戰備鈴聲響起)至戰備指定位置....大概200公尺吧
這樣算不算扛 因為戰備只剩衛兵 和我這剛下哨的文書 到的時候
不過也放嘞3天榮譽假
我一直覺得當兵一定要操體能,學領導統御才有意義,否則兩年兵真是浪費光陰.

我是在台中太平_車籠埔當兵的 ,也是野戰部隊(號稱天下第一師),記得應該是1569梯吧. 那時流行的順口溜是:

淚灑關東橋
血濺車籠埔
快樂在仁武
歡笑滿新中

我兩年的遭遇是:
一下部隊後每天晚上被連上三年兵的叫出去晚點名"(蛙跳,伏地挺身...),或是被業務士叫去幫忙加夜班.搞得快不行了!
幸好進了幹訓班,連操4個月後回來當班長,但是我帶的那班有4個回役兵(被判刑的有前科的,Ex: 殺人未遂,妨礙自由...).

又剛好被329體能戰技中籤連,每天早晚要五項戰技,(早晚各5000公尺,500障礙,手榴彈,刺槍,射擊),忙完329後竟然下基地營測驗+師對抗 ,每天在大台南縣(新化,左鎮,玉井,楠西...)行軍爬山.我那時是砲班班長,所以基本配備是60迫砲( 18.5公斤) 是隨身扛的.不上車的.(我記的野戰步兵隨身武器最重的應該是60迫砲,每天要行軍8小時以上).後來去機槍班及步兵班頓時感覺肩上輕鬆多了.

下完基測後又來個250公里大行軍(谷關,天冷)加核生化演習,回到駐地又來個總部高裝檢.

這樣就過了我非常充實的第一年.第二年旅被派去鹿港/芳苑守海防,幸好是平安退伍.

當兵我學到的就是訓練自己壯碩的體魄(我入伍前是排骨酥) 竟然被操到可以跑完兩趟5000公尺及練出六塊肌.很是辛慰.領導統御是可以帶一個班9條好漢.學習如何帶領各種人員,還有在全連前發號施令(值星班長),我記得那時下部隊來連上的兩位預官都不會喊口令及整理部隊,晚上還要我教他們.

所以當兵對一個男孩要蛻變成男人我覺得有很大的幫助. 現在看到自己退伍令上寫著步兵士,感覺很榮耀...
一個人扛50很high的啊
我也是扛完才發現原來我超過自己想像的強壯

忽然想到以前有個同梯試射50的時候,以為自己像電影一樣可以步槍一樣操控50瞄哪裡打哪裡
把臉貼近握把瞄準,帥氣的按下板機,想當然爾,50的反作用力往回撞擊......

之後就送去軍醫院修養了幾天
50機槍我也常常扛~不過我寧願扛一隻槍身,我也不願意扛兩隻槍管或腳架

因為那個支撐點都很細,超痛的,還是一隻槍身比較好上肩

話說我們之前被惡整,戴著防毒面具全部武裝拿著M249跑掩體一圈....

大約是200公尺,真夠TMD喘的
人類是很假掰的生物,為自己而活不好嗎?
lkc360 wrote:
我是在台中太平_車籠埔當兵的 ,也是野戰部隊(號稱天下第一師),記得應該是1569梯吧. 那時流行的順口溜是:


學長好~(後退100步)

您是700旅的嗎?

我當年也是下新化基地,有碰到1569T的學長(不過是回役的,還是回役士官喔),當年常常行軍一整天後,點名就少了幾個,原來是有人走到家附近,就進家門了....

我是我們同梯裡算比較幸運的,後來想辦法往高單位調;很多都是一年十個月一直換單位(一直在下基地/演習)...

後來我當到司令部的文書,雖然很累很操(師長是空特來的,全文書排每天都要陪他早晚5千),HQ單位至少不用下基地,不過當年兩國論害死人了,在山上睡防空洞睡了2個月(電腦印表機一起扛上去作業)....
小的是裝甲步兵退伍,當初下部隊最早接觸到的幾件事就是搬50機槍。
只要連上那一週有輪到戰備任務,該週每天早上都要從連上的軍械室領十幾支50機槍的槍身與槍管,
然後走個幾百公尺到裝甲車停車場去架槍,那個時候都是一個兵扛一個槍身,槍管則是一個人拿兩支。
有個學長可以一手拎一個槍身小跑步過去~大部分的兵也都可以一次提有4個提把的槍管,
到了傍晚又要把50機槍給收回連上,碰到下雨還要帶著一群人與槍套衝去蓋槍...
據說以前有個連長叫一個士官用裝上槍管的50機槍原地突刺,那個士官也還真的刺下去~
結果連長後來就被拔掉了

至於40榴我跟另一個同袍有扛過裝在三腳架上的,一手抓一支腳,抬起來還是很費力,
八么迫砲也是扛過整組的從連上走到旅集合場,結果因為上肩位置沒喬好,一趟下來砲管溝紋把肩膀壓出瘀血...
當兵時體能真的很好,還可以帶跑3000時邊帶答數,邊訓那些跟不上的,
現在辦公室坐久了,連爬個樓梯都還要偷喘兩口,真是太不健康啦!
我也是226師的~~1666大

下部隊也在基隆內木山~~

基地訓練從基隆走路走到新竹新豐新莊子

再每天全付武裝背背包走50km

走完去陸總部站衛勤站兩歇四~~有時站兩歇兩~~下衛勤不准補休

破冬被調去精誠連參加最後一屆329體能戰技

因為5000跑19分內 手榴彈立地投 45以上

不知我是你學長還是學弟呀?
北碇島, 又勾起我塵封在記憶深處的往事......

民國八十四年九月, 我入伍從軍,去盡每位中華民國男生應盡的義務,新兵訓結束後,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不僅抽到了金門,還到更遠的地方,金門的離島--北碇島。

北碇島位於金門東方,距金門復國墩約四千二百公尺,面積零點零八平方公里。島上北碇燈塔,於清光緒八年 (西元1882年)由韓得善負責
建造完成,塔高17.5公尺,民國二年、十年,先後進行過整修,塔身呈圓形,使用產自福建的磚塊做建材,在2000年,白色巨塔下,仍可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紅色浮凸字。後被漆成白色,至今浮凸字體已被移除,遠方望去,儼然就像白色大煙囪。

北碇早年駐軍只有空軍防砲部隊,民國七0年代以後,才改由陸軍部隊進駐。北碇島僅有零點零八平方公里,有一個籃球場,一個人工碼頭,全島十分鐘就能走完一圈。因為海風猛烈,全島沒有一棵樹高度過膝,除了瓊麻植被,全島到處都看得到紅色的枸杞。

北碇島宿有「金東屏障」之稱,孤島的物質生活環境卻是相當艱苦克難。當時北碇島官兵食用的生鮮蔬果以及書報、信件,都是雇用「復國墩」民間舢舨作為「菜船」,進行每三天一次的「小運補」,至於油料、彈藥、大米、罐頭等物資則由料羅灣的海軍機械登陸艇(LCM)進行每十天一次的「大運補」。北碇飲用水,除了靠大金門運補,全島有將近一百口水井來儲存雨水,至於洗澡則靠「海水淡化機」處理。電源靠柴油發電機,除了冰箱、載波台等重要用電,一般民生用電每天不超過五小時。

每當海上起白浪,北碇弟兄們據此判知風浪可能達到七級以上,恐怕有好幾天沒有青菜可吃。為了撙節白米存量,並消化賞味期限內的罐頭,軍情緊繃期間,三餐飯桌都擺放一罐八寶粥,在「開動!」口令聲後,北碇弟兄開啟拉環的聲響,可謂此起彼落、連成一片,然後共同品嚐著「同島一命」的滋味。

每年三月,金門進入霧季,海面常蒙上一層厚重的霧,伸手不見五指。當大霧被風吹散,或是被太陽蒸融,常常看到海面都是中共船隻,北碇外海幾乎被團團包圍。大陸漁民常在北碇外海炸魚,北碇島很小,只要漁民丟下水中的炸藥爆炸,整個島都會隨之震動。

民國八十五年三月間,當年台海爆發飛彈危機,中共展開飛彈試射,揚言拿下北碇等島嶼,金門防衛司令部下令死守北碇島的命令,「與北碇共存亡」、「島在人在,島亡人亡」就是那時候的口號,那時全島共有115人,大家都寫妥遺書,準備與北碇共存亡,除了一位上校副師長,還有一位連長、三位排長、一名軍醫,全島一百零六名士兵,以及三名守燈塔管理員。就這樣全島115人死守這座北碇孤島、金東的屏障。

「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這句話讓當時駐守北碇的我體會頗深,在敵軍進逼的戰況裡,每天夜晚睡覺時,不僅床鋪下都堆著彈藥箱及機關槍,在床上65K2步槍更是槍不離手。

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過那一段緊張的日子,因為島上限電,所以即使島上有一台電話,卻無電可使用,也就不能跟家人聯絡,在最緊張的時刻,彷彿自己與世隔絕,即將消失在人世間.....

慶幸自己的運氣,可以平安走下北碇島。
樓上有內行的喔
扛50槍身比拿兩根槍管好 , 而且必要時還可換肩 .
我雖然是一車之長 , 跑戰備時只怕最慢一台完成整備 ,
一台車連自己才4個人 , 那還能計較啥階級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