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聯考雖然不好,但應該找不到比這更公平的方式了

David_Hong wrote:
版上一定很多和我一樣是考聯考出身的人, 聯考好嗎? 它除了立足點公平外, 其它的 我實在對它貶過於褒
教育學生 不是教育他們會考試而已, 但聯考的制度 只是繼續導向學生走那個方向
(恕刪)


說得很好, 教育學生, 絕不是教他們會考試而已, 考試只是檢驗學習成果的工具, 而不是衡量成功的標準
很多人提到聯考很公平, 但實際上它只是維持表面公平, 只是一種考試方式上的公平, 並不是升學方式的公平

實際上它也沒有達到 "立足點" 公平的條件, 因為它無法降低由於社經地位、區域差異、文化差異造成的落差
這些落差不能只看少部分案例, 而是要以整體學習環境與學習資源來對比才有意義
有人說弱勢地區或是窮人家的小孩只有努力, 就有機會可以上好大學,
但這裡卻忽略了或許這個小孩放在另一個環境成就更高, 或許這個地區原本可以有更多小孩考上

更重要的是聯考很難消除練習效應造成的高學習成果的假象, 考得好的可能不是學得好, 而是過度練習造成的反射反應
很多人也會說現在多元入學, 要補得更多, 窮人家的小孩怎麼辦? 實際過去聯考時代對孩窮人家的小孩更不利
因為練習效應的結果, 有能力的家長, 只要小孩不太差, 送去補習班一年, 反覆密集練習的結果, 也會有不錯的表現
但是窮人家的小孩沒有這樣的資源, 你怎麼知道如果放到一樣的練習條件下, 這些小孩的表現會不會更好?

現在吵得很兇的回復一綱一本, 以及回歸聯考, 實質上也是有能力給小孩更多資源的家長的希望
所謂現在什麼都要補, 補得更兇, 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 這些家長在聯考時代一樣會補這麼兇, 一樣會讀遍各個版本參考書
之所以要回復一綱一本, 以及回歸聯考, 只不過這樣比較好掌握要讀哪些, 確定一個準備的範圍
在這個範圍之內, 他們可以用盡所有資源取得最有利的優勢, 實際上並不公平


多元入學或許有不少問題, 但至少它提供了一個彌補這些社會落差的一些管道
例如前陣子爆發的篡改成績的繁星計畫, 實際上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彌補落差方案
它是以學生三年在校成績的前1~2%來, 來作為學生錄取的條件
有些學生在學習弱勢地區表現得很好, 但由於先前學習環境與資源的不足, 他的學習成果放在聯考的標準上比較卻可能不好
但這並不代表這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好, 或是學習態度不佳, 相反的, 他是個很用心的學生, 才能維持三年的好表現

但這樣的努力放在只有考試方式形式上平等的聯考中, 並不一定會顯現出來
繁星計畫會出問題, 主要也是在於私立學校成績封存的問題, 在公立學校成績一旦送出並不能任意刪改, 但私立學校未必受到約束
因此要檢討的是私立學校的學生成績應該也要如公立學校一樣, 成績有一定的輸入及更動期間, 一旦超過就不能再更改
如果到了高三才大幅提高成績, 以符合申請條件, 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很容易可以看出蛛絲馬跡的
而在申請人數上, 亦應該採取標準分數, 而不是實際分數的前1~2%來做, 一個學校如果連標準分數的1~2%都有多人就很可疑了
至於學校如果要從高一就開始修改成績, 影響到的也是該校的學生, 這就是學校的良心問題了, 家長應該也會有所質疑, 長期的表現是騙不了人的

而至於像推甄、申請入學的標準, 也有很多人質疑有錢人的小孩比較有機會取得優勢
這是不可否認的, 但也不能否定窮人的小孩也有透過社團活動、校際參與表現來獲得考試以外的升學機會
應該要修正的是申請文件的公正性問題, 例如獎懲、參與社團、擔任幹部、參與競賽等記錄都應加以嚴密封存
其他獲獎或參與服務表現的證明, 也應以一定採計條件限制, 並加強證明的認定標準, 以達到證明與記錄的公正性

除了繁星、推甄、申請入學, 現在的學生也還有兩次學測的機會, 不會失敗一次就重來, 也提供學生更多機會
一試定勝負的聯考雖然公平, 但是在制度上卻有很大的盲點, 學生如果一時表現不如理想, 甚至身體狀況不佳, 難道就沒機會了?
升學考試不比如證照考試或就業考試, 它不是以篩選最優秀的人才或是通過某標準以獲得證明的考試
它是讓學生進入合適的學校的考試, 是以學生為主, 不是站在評審的角度, 以錄取人才
為主的考試
況且, 考試的試題內容有限, 以如此有限的內容檢驗學生是否適合唸大學, 看似公平卻也不公平

因此我認為現行制度由於一直未作深入而全面的檢討, 的確有部分問題
但這些問題應該是要加以加強、修正, 而不是直接推翻再走回頭路
如此數年之間即又大幅變革, 對教育而言真的有利嗎?
lpp wrote:
以美國醫學院來說,測驗成績只是做個參考
表示你有一定的程度能夠來interview
口試才是關鍵,藉由教授的口試來決定你能不能當個好醫師
但學科測驗不能測量出你是不是適合當一位醫師
+1
這是事實, 之前就有不知道是醫學院的教授還是老師講過了:
" 現在醫學院 養了很多聰明 會考試 但是沒有醫德的學生 "

shiangtop wrote:
我到不覺得以前很多父母會討厭聯考,
教改"印象中"是教育學者提出的,
現在的情況是很多人搞不清楚教改到底成了什麼樣?
至少我週遭同學朋友父母都沒去罵聯考制度。
對, 你身邊的, 只是你身邊的
當今天我的孩子 是不適合在考試制度下升學的話 我的孩子繼續這樣唸 只是讓他求學充滿了挫折
我身邊就有如此的朋友 他很棒, 但是就是沒辦法在台灣唸書, 於是被父母送去國外唸書

我確實不知道教改是改成怎樣, 雖然它目前成效不好, 但我基本上支持這個方向

教育本來就是百年大計, 台灣人的想法都是要馬上就要生效 短視近利, 這是不可能的事
在父母(尤指父母) 老師們的觀念還沒跟著一起改之前, 怎樣的教育制度, 骨子裡都還是"聯考"
拿個"無能"當圖示也違反板規? 也叫觸犯政治? 01文字獄到這種地步啊?
聯考只是一個齊頭式平等的東西...
再當初的聯考制度底下,一個單科專精的學生有可能上的了好學校嗎,
國英數理化~哪一科不是要求你一定要考高分,有人數理好,有人適合背誦
,雖然當初還有分甲組乙組,但有差別嗎?
經過聯考制度出來的學生真的知道自己想要學什麼東西?
一定要到大學才能決定自己一輩子的志業?
前面有人講到家長的觀念不改制度怎麼改都沒用,我六年級中班,我很慶幸
當初選擇技職體系,因為我不會唸書(笑)~

不過看到現在的技職學校每間都只想讓學生升學,跟以前的感覺差很多,經過
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又能學到多少技術,好像只會唸書而已吧,以科技大學為
目標....

聯考公平嗎?我真的不知道....

如果單純以制度來說,
現行那些五花八門的入學管道,
的確替那些學有專精的小朋友們提供了不同的方法
但是,這些「專精」是他們的天賦或興趣使然?還是刻意營造的成果?

不可諱言的,考試的確是有他的優點。
只是我們不能太苛求一個制度的全面完善,
他的確也無法滿足所有人~

我比較在乎的是,考試的內容
如果永遠是ABCDE,12345....
那我們只能培養標準答案的下一代。

報派李家同會當教長,身邊的朋友很是讚賞
我卻很替他擔心
沒錯,他是少數持續關心教育,關懷弱勢的學者
他的理念也符合社會大眾的期望,但不一定符合社會大眾的現實
日後政策的推行有無辦法堅持他的理想,拭目以待。
最起碼
聯考成績要造假、走後門的機率比多元入學低多了

被愛是一種幸福

delsoul6104 wrote:
聯考成績要造假、走後門的機率比多元入學低多了


這就看執政者的出發角度是興利還是防弊

你只看到繁星計劃的弊案

然後就全然否定他的好處

其實

繁星錄取的學系也不是什麼熱門的科系

好笑伯 wrote:
這就看執政者的出發角...(恕刪)


支持


我也不樂見未來後代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考試機器


------------------------------------------------------------ 氣狂心不狂 斬人數百? 手持
教改最大的問題不是制度,是家長!台灣人最大的強項就是玩制度了!
重點在社會的價值觀還是不便啊

學歷定未來
分數定輸贏

學歷下有沒有能力
能力能不能被評分

這些社會價值觀不改變
台灣的教育評鑑方式就很難進步
eddie21 wrote:
身為家長的我們..
應該怎樣教育小孩..
幼教國小國中高中大學..(恕刪)


如果家長的目光還只在分數或明星學校的話
那其他的大概都不用談了
所以想改變 得先要家長不要只問小孩考幾分
而是真正花時間關心他到底懂了沒

不要以分數論定一切後
才不會care所謂的"公平"
事實上 社會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

不要以分數論定一切後
才不會逼小孩去到處補習
做他們沒有興趣或不願做的事情
然後才可能發覺小朋友真正的興趣及潛能

不要以分數論定一切後
才不會只是算出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
小朋友要去建立屬於自己的想法
同時也培養出獨立思考及創新的能力

其實老師是很可憐的
因為家長要求要有好成績(分數)
又不願負起家庭教育的責任
所以常常被逼得只好向考試看齊
我覺得
老師只要能做到上課時 常常會有學生舉手質疑老師所教的東西
那初步就算是成功了..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