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大家認為教改走回頭路,回到聯考年代會比較好嗎?

kopin0720 wrote:
本質上,聯考是在比...(恕刪)

基本上應該把招生方式分出來,像是讀書為主的科,舉凡各種學術類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醫學,法律,各類工程等,恢復用聯考,才藝類的,音樂藝術體育等,你再去多元入學,看你是要比音樂筆繪畫比舞導還是比甚麼,技術類的,還是考試吧,不太可能每個人都叫去實作。

White bear wrote:
才藝類的,音樂藝術體育等,你再去多元入學.(恕刪)


聯考時代就有了,但是那個時代

讀音樂藝術體育?
Emma0425 wrote:
家中有小孩開始上學...(恕刪)


看到這個我想到一些事,

那些當時推教改的人真的懂,

怎麼在大學教出不一樣的水電工/油漆工/市場菜販/卡車司機。。。

等等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英才嗎?

並沒有。

所以當初的教改只是覺得讓這些社會需要的人才換個名稱,

但是卻沒想到不只名稱換了,

腦袋也被洗了,

只要讀書就可以不用當這些人,

變成沒有人想擔任這些角色。

越來越普及的制度只有學貸超好貸卻很難還,

家境好的不管讀得好不好,

至少出社會不用一開始就有經濟壓力;

靠學貸才能完成學業的,

卻被逼著一出社會就急著還債。

一來一往,

不難想像這2種處境的新鮮人,

面對首個工作的選擇會大不相同,

有經濟壓力下的選擇會比較少吧?

我真心覺得來個教改 v.s 聯考的公投會很好,

雖然這看起來像來亂的,

不過我是說真的,

正常小孩都被改到不正常了啦。

###############################################

在我來說,

教改20年我應該看到各行各業各階層各職務都不分貴賤,

沒有人會拒絕某些職業才是對的,

現在看到的是只為了遠離某些職業去苦苦追求學位,

換來的是就業市場的不平衡啊。

傲笑憐 wrote:
聯考時代就有了,但是那個時代
讀音樂藝術體育?...(恕刪)

所以扼殺這些人才的帳不能算在聯考頭上。
ycc0512 wrote:
看到這個我想到一些...(恕刪)

你的問題不是出在該聯考或多元,而是該不該讀大學(管你聯考還是多元),或是去讀技職學技術。

傲笑憐 wrote:
聯考時代就有了,但...(恕刪)

傲大可能不知道行情齁???!!!
三十年前,為了附庸風雅,讓小女學鋼琴。鐘點費每小時新台幣一千元整。您沒有看錯,一千元整。有個朋友兒子讀音樂班。買了把六萬元的小提琴。老師看了,皺著眉說:“好吧!就湊合著用吧。”幾年下來,用的錢都可以用黃金打一個等身像了。
simonsu8879576 wrote:
傲大可能不知道行情齁???!!!...(恕刪)

那是為了讀"音樂班"吧? 至於音樂班重點是不是學音樂,自己想吧。
話說回來,六萬塊的小提琴真的....還算入門吧。

大隻女 wrote:
先是國數英社自超額比序,然後一類優免二類優免,最後是國中教育會考,然後還有特色招生跟五專獨立與聯合招生.
光是一個志願序扣分就很匪夷所思,填了學校沒上竟然還要倒扣.


光是超額比序,我參加了很多場的會考說明會,問遍了所有與會考有關的單位,甚至是年年主辦會考的單位,沒有一個人知道五科排序怎麼來的!一個沒有人知道的規定,就這樣影響每年幾十萬個學子,年復一年,我們給孩子吃東西之前總會看一下食物的成分吧?會考裡面一堆奇奇怪怪的規定,怎麼都沒有人有疑問?這些排序、倒扣的規定,合不合理、有沒有數據或研究依據?還是幾位所謂的"專家"自己訂定的?孩子三年的努力,如果最後是敗在這種奇怪的規定上,豈不是很冤?家長難道不想深入了解?

最近各個學校應該開始舉辦國中會考的說明會,建議家長去問問主講人這些規定哪裡來的?有沒有研究數據或學理依據?
其實老實說

不論你回到聯考或是哪種方式

都不會比較好

台灣人就是愛嫌東嫌西

凡事只要有不合你的意

就東罵西罵

而台灣人一下喊聯考壓力太大

一試定終身

一下喊歪國人的教育多麼多元

結果學了半天

現在繼續罵

說到底其實台灣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所以樓主的文章內容也不是很正確

不是聯考時代

學生就知道自己要考聯考還是要走技職

其實跟現在一樣渾渾噩噩

到最後隨著成績漂流

成績到哪就念哪

念了也不知道在念啥

所以其實改了幾套也不會有用

因為父母想要小孩成龍成鳳 想要小孩念第一志願

但小孩想玩的不想唸書 聽話的被逼著乖乖上補習班私立學校

這種事情從以前到現在其實都是一樣的

我不認為有哪位神人可以改變什麼城鄉差距這種事情

看看亞洲先進國家

好像只有我們在搞多元升學

但我們的社會有像歐美這麼多元嗎

歐美可以衝衝浪 衝膩了再轉去做醫生

連維多利亞超模都可以先做完資深工程師

台灣有這樣的多元環境嗎

這所謂的多元環境

有讓孩子們更愛上學嗎?

成績更好嗎? 英文更強嗎? 跟國際更接軌嗎? 更有創意嗎?

如果都沒效果

老實說也不要再改下去了

換什麼教育部長上去都一樣

yoyo0719 wrote:
其實老實說不論你回到...(恕刪)


多元升學還不是升學,
只不過把評量指標擴大弄得鋪天蓋地,
參數搞得很複雜罷了。
目的就是升學,
所以搞多元入學創造出非常不多元的社會。

今天甄選跑百米的國手,
不是單純比看看誰跑的快就好,
斷一條腿的減三秒,
斷一支手的減兩秒,
小提琴鋼琴比賽得過獎的減一秒,
筆試成績優異的也減一秒,
結果比完跑最快的那個沒選上,
因為你只會跑步,太不多元了。
國家競爭力就被教改搞爛了。

聯考一試定終身的好處兼壞處是,
一二年級輕鬆點,三年級再認真唸就好。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