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ol wrote:
不是說港人普遍不會說國語?才四個月而己
樓主文筆里絲毫不見丁點港式中文,佩服!
港人從小寫作方式就是這樣.
港人會不會講普通話,與使用中文寫作是完全不相關的兩回事.
隨便轉貼幾則香港星島日報與東方日報新聞如下.
我想問一下,以下香港媒體以中文撰寫的新聞,與台灣媒體的新聞想比,
措辭用語有極大差別嗎? 有任何你說的 "港式中文"嗎?
在香港使用參雜粵語方言的文章,
多見於八卦雜誌,以及非正式的娛樂雜誌.
港人私底下與友人之間的私訊也會使用粵語方言.
但是一般正式媒體新聞,香港文學作品,以及普通港人寫作文的語法,
與你我並無分別.
本文樓主所寫的文字描述內容與與法,是基本港人所為的常態.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es/detail/727333-%E9%A6%99%E6%B8%AF-%E6%9E%97%E9%84%AD%EF%BC%9A%E3%80%8C%E5%A4%A9%E5%8F%A3%E7%86%B1%E3%80%8D%E9%A6%AC%E6%99%82%E4%BA%A8%E5%BF%83%E6%80%A5%E8%AA%AA%E8%A9%B1%E7%84%A1%E5%BF%83+%E9%9D%9E%E4%B8%8D%E6%8F%90%E4%BE%9B%E8%B3%87%E6%96%99
對於日前高鐵香港段列車車輪出軌及隧道漏水等問題,港鐵主席馬時亨被追問時,拒絕透露資料。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認為,是馬時亨心急,想做好試運,相信說話上是無心,馬時亨並非不提供資料。
林鄭月娥表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無論在造價、工程難度都是非常龐大,亦因為這樣需要一段這麼長的試運期,長達六個月的試運期,在試運過程中看看還有些甚麼疏漏的地方需要馬上更正及改善,無論在工程設計、營運過程,可能甚至售票事宜都需要測試,有信心港鐵以過去幾十年的經驗一定可以將測試和試運做好。
在試運過程中,可能馬時亨很心急,想把工作做好,所以給人感覺好像覺得不需要監察港鐵,不需要港鐵提供資料,她認為,這都只是說話上可能如馬時亨說「天口熱」有關,相信是無心,亦一定不會不提供資料、不提供資訊。港府一定會與港鐵緊密合作,以開誠布公的態度,讓市民對於高鐵有充足信心,迎接它在9月開通。
http://std.stheadline.com/instant/articles/detail/727408-%E8%B2%A1%E7%B6%93-%E3%80%901299%E3%80%91%E5%8F%8B%E9%82%A6%EF%BC%9A%E6%94%AF%E6%8C%81%E6%94%BF%E5%BA%9C%E8%87%AA%E9%A1%98%E9%86%AB%E4%BF%9D%E8%A8%88%E5%8A%83
政府早前公布自願醫保計劃細節,友邦保險(01299)區域首席執行官陳榮聲表示,該公司支持有關決策,亦有向政府提供意見,當計劃推出時將參與其中,冀客戶留意自願醫保的基本保障外,亦留意更多額外保障,以改善現有的保障缺口。
2018年友邦保險健康生活指數調查結果顯示,香港以58的評分排名第15位,中國內地則以64的評分位列榜首。陳榮聲指出,港人每年驗身比率較低,反觀內地人的驗身比率則較高、運動時間亦更長。
調查顯示34%香港市民表示於過去12個月曾進行身體檢查,雖較2016年的29%為多,但仍是調查涵蓋的16個市場中最低;內地則為75%。調查亦發現,市民最擔憂危疾所引致的財務負擔,39%香港受訪者憂慮危疾帶來的潛在醫療費用。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80529/00202_004.html
外電引述消息透露,產油國的聯合技術小組最新評估顯示,發達國家的過剩石油庫存自一七年以來減少2,000萬桶,四月份下降至3.6億桶的五年平均水平之下,意味減產以去庫存的目標已達。
中石油飆6% 大行撐
不過,中國石油(00857)股價未受油價急跌影響,周一漲6.44%,收報6.44元。Bernstein發表報告,將中石油投資評級調高至「跑贏大市」,目標價由6.2元調高至7.3元,反映內地上調燃氣價格,邁向市場開放,對中石油有正面幫助。野村及華泰分別將目標價,由7.61元及8元調高至7.82元及9元。
至於中國石油化工(00386),周一股價微升0.27%至7.34元,中國海洋石油(00883)則跌0.91%至13元。
馬士基徵燃料附加費
高盛對油價前景仍然樂觀,重申布蘭特期油第三季將漲至每桶82.5美元。該行指,即使供應增加每日100萬桶,只能抵銷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內部的非自願減產,包括委內瑞拉政經危機加劇,產量過去一年急轉直下,以及伊朗出口或受制裁恢復打擊。此外,一旦增產後,油組一九年的剩餘產能將進一步減少。
另外,全球最大貨櫃輪公司馬士基宣布向客戶徵收「緊急燃料附加費」,以抵銷海上燃油價格年內累漲20%至一四年以來新高的影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