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stosais wrote:「人」要看「心」好...(恕刪) 高中時有同學就是家裡有錢,可是他父母不太管,跑去混,反正就是每天混,混到畢業...要看啦,不一定怎樣,但有時候是真的“物以類聚”,以前也有同學混,成績也很好。
這不是歧視,什麼才是歧視。幼稚園私立的學得比較多?幼稚園不就是好好玩,去適應團體生活,是要給幼稚園的小孩子多少壓力啊!之前遇到一個開幼稚園的人物,他說他們幼稚園的學生,透過操作,可以解出二元一次方程式。我也沒問問他具體的操作內容,因為根本覺得他開幼稚園的裡念就很奇怪。因為我覺得幼稚園的小朋友學二元一次方程式幹什麼?這不會揠苗助長嗎?
其實樓主所謂的"外配",應該是指外配是東南亞國家的而不是跟歐美、日本等其他國家的人看得多、去的國家多、在國外待過的人就知道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就是有階級這是個你說沒有但是心裡就是根深蒂固的狀態英國看不起全球的其他人美國白人看不起黑人、黃人日本看不起亞洲的其他人台灣看不起東南亞的人我曾在澳洲的Costco被白人收銀員罵過很不堪入耳,很種族歧視的話我也曾經在白人的高檔社區上走路一路上都被白人瞪不管大人或小孩好像我不應該在那我想這也是現在比較東南亞面孔的人在台灣的"實際"感覺吧
根據我家的經驗唸過公立幼兒園,公立小學,私立小學公立的外配多沒錯,但,影響孩子最大因素是老師素質和家庭實際陪伴者是誰班上一些問題同學,有極大比率是祖父母帶的問題最多,跟外不外配沒關暴力,偷竊,脫序行為,嚴重影響上課秩序,唆使同學做壞事.....
dieselman wrote:其實樓主所謂的'外...(恕刪) 看到種族議題只會盲目跟著在Fb按讚,實際又做不到,這是人性使然,我也不敢保證自己不會種族歧視,也不會特別去按讚。都被歐美教育教壞了,當然白人至上囉。有得搞白人,誰還要跟其他人種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