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123 wrote:
這是哪來的爛台語?應該寫成 覓相找=躲貓貓
小弟也覺得大大的建議很好
文字本來就是由形意去轉變的
覓=尋覓~~符合這個詞的意思
覕=必見~~意思是一定要見到?
不過很多混字
好像是最近才流行的
例如 嫑 嘦 恏 兲 奣 之類
simonsu8879576 wrote:大大有研究....
請耐心欣賞,您會訝異為何不同方言的人能彼此以口語交通!原來鑰匙在於雅言/文言。相信您就算聽不懂閩南語也能理解戲文――而且是以完全符合標準漢語的文字記錄傳世。
像最近很熱門的文言文教學比例的問題
口語,白話,隨地域,隨時間變化,也一直會冒出新話來
"炒飯","魯蛇","中二"....
文言文則不同,真的是要解決這種變異,以流傳百世給後代子孫。
不懂文言文,古代的智慧,你只能從別人了解翻成白話來了解
別人錯,你跟著錯,別人偏,你跟著偏.....
漢字的妙用和文言文的重要性
漢字的妙用和文言文的重要性
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它的特性在全世界獨一無二。中國文字的造字具有非常縝密的六個體例,叫做六書。六書包含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個原則。一個字,你雖然不認識,不知道讀什麼音,可是卻能根據六書的原則想到它的意思,這種智慧符號的功能是外國文字所沒有的。比如篆文的「山」字,它就像山的樣子,「水」,是流水的形狀,一看就明白。
看到這個字就能想到它表什麼意思,這在外國文字是做不到的。特別是會意字,很簡單的符號就能把很深的意思給顯示出來,譬如「思」字,心上一個田字,一格一格的田表示分別;「想」字是心裡有相,在想一個人,心裡有個形相在;「忠」字,心中不偏不邪;「孝」字,上一半是『老』字,下一半是『子』字,表示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孝的道理蘊含其中。再往深處體會,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個自己。
由此可知,這個符號,它裡面真正的含義,豎的講無始無終,橫的講盡虛空遍法界,這在佛法講是一切法的總綱領。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是一個整體,決定不能夠分割,這是孝字所含的真實意義。所以中國字是智慧的符號,字字有涵義,看到字就能懂得它的意思,真妙!不能輕易改,一改變它,意思就完全沒有了。
中國文言文言簡意賅,是最優美的書面語言。文言文是祖先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也是全人類最豐富的文化寶藏。文言文和漢字六書一樣,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他國家民族沒有這樣的文化。我們的老祖宗看到口頭語言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要找一個永遠不變的方法,把智慧、經驗、理念傳給後人,這就發明了文言文。譬如我們小時候說的口語,現在的年輕人往往聽不懂,而現在年輕一輩人講的話我們老年人也往往聽不明白,這就是口語隨著時代發生變更的現象,但是文言永遠不會變,用文言文寫出的文章,世世代代傳承,哪怕千百年之後看到還像跟古人當面對話一樣親切明白。
發明文言文,把口語和書面語分開,這是中國老祖宗的高明之處,這個發明真正了不起。像外國人,語跟文不分開,一兩百年之後的人就看不懂前人的文章。如古希臘文、拉丁文,只有極少數的考古學家在那裡摸索,還未必能完全瞭解,無法普及流通。為了能看懂,他們的經典世世代代在跟著口語改寫。改寫能做到跟原來一樣嗎?不一樣。所以外國的宗教經典,現在流通的本子跟古時候本子不一樣,因為改寫而變質了,不改就看不懂。唯有中國經典永遠不改,可見中國人的祖先有智慧,從商周時候就把語跟文分成兩條道路,語言隨著時代改變,而文不變,這個方法妙極了。
我們今天能通達文言文,讀《論語》就像跟孔夫子寫信往來一樣,讀《孟子》就像跟孟夫子見面一樣。二千多年以前的書籍,現在讀起來也不至於發生誤解,這就是文言文的好處。中國文化豐富,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經驗的寶藏,一生受用不盡!我們都得認識清楚,人間的寶不是那些古董,而是道德、智慧、學問。真正的寶是典籍,《大藏經》是寶,《四庫全書》是寶,《易經》是寶,這些典籍是有智慧、有大德行的人,千萬年以來智慧的結晶、方法的總匯、經驗的累積。中國的古聖先賢替後世子孫想得太周到了,用文言文這樣一個工具,把幾千年的智慧、才藝、經驗、思想、見解傳遞給我們。
我們一定要掌握文言文,這是通達文化寶藏的一把鑰匙,如果沒有文言文的基礎,這些經典擺在面前我們也沒有能力閱讀。文字是手段、是方法,不學文言文,《四庫》門是關著的,《大藏》門也是關著的,你沒份。如果我們能通達文言文,寶庫的門就能夠打開,寶藏就屬於自己,就能增長學問、增長見識,由此可知文言文重要。如果我們今天把文言文丟棄了,怎能對得起祖先?所以,我們後代子孫要認識、珍惜、愛護它,要把它好好地接受過來,不能讓它斷絕。我們發願繼承這個文化寶庫,自己做榜樣,帶動年輕人來學習並承傳下去。
..........
kegabu wrote:
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它的特性在全世界獨一無二。中國文字的造字具有非常縝密的六個體例,叫做六書。六書包含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個原則。一個字,你雖然不認識,不知道讀什麼音,可是卻能根據六書的原則想到它的意思,這種智慧符號的功能是外國文字所沒有的。.......(恕刪)
在3C產品充斥的現代
中文不必增加任何新字
只要幾個字重新組合
就能代表新的名詞,而且見文知義(意義)
例如:
英文「internet」是新的單字
中文「網際網路」是新的名詞
另外:
以手機為例
小小的螢幕
在fb裡
中文字可以塞比較多的內容而不必捲(翻)頁
相對的,英文的資訊容量就差了些....
個人淺見
語言和文字
中文真的是妙不可言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