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我的減肥之路 (可以慢慢寫嘛?啊,竟然寫這麼多了!)

今天都在寫運動,明天應該跳過來寫寫飲食控制的心得。
眾所周知,減肥都會有所謂的停滯期,萬惡的停滯期,是對意志的嚴苛考驗!
當我的體重降到89KG時,真的讓我感到十分振奮。事實上,在89KG之前,我是不怎麼量體重的,不是懶,而是不願意面對現實。如果不是許久未見面的友人提醒:「你瘦很多」,我也沒想到真的體重能減輕這麼多。

不要笑,89KG仍然是個胖子,但比起110KG,已經是我人生的一大步。
89KG開始,我變得關注體重,每天必量體重數次,觀察在不同時間點的重量變化。
也因為停滯很久,讓我開始思考稍微積極一點的策略。

我想到營養學專家吳映蓉博士建議的:減糖。
熱愛甜食、熱愛手搖飲料的我,決定完全不喝含糖手搖飲量。(但正餐內的糖份、水果則沒有更動)
每天少喝一杯含糖手搖飲料,加上原本固定的運動計劃,經過十天左右停滯期,我的體重又開始往下墜!
手搖含糖飲料,說不喝就不喝,講來雲淡風輕,但對我們這種嗜糖如命者,真的是需要極大的決心。
大概在我三十歲開始,台灣街邊的手搖飲料店興起,養成我每日必喝1-2杯的習慣。如今回想起來,這似乎也是我快速肥胖的起點。
時間再往前推更遠,我從小就愛吃偏甜的食物,紅豆、羊羹......母親受日式教育,餐桌上也經常擺著各式各樣的日式點心,隨手可得,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甚至以為大家都是這樣吃,都吃得很甜。

大學住宿在外,有天想煮個綠豆湯喝,加了一勺砂糖,試了味道:沒滋沒味。加了第二勺、第三勺.......最後幾乎整包糖都下鍋了,才覺得那是家裡的口味。這時我終於懂了,我吃甜,而且吃得非常甜!

這幾年的減重經驗,讓我重新體會含糖飲料的殺傷力。你說我從此不碰含糖手搖飲料了嗎?也不至於,平均一個月喝上半杯、一杯的機會還是有。但只要喝上一次,體重數字馬上反應出來,要不就是反彈一兩公斤,要不就是減重停滯幾天,比起吃一頓Buffet,含糖飲料的殺傷力大得多!多!!多!!!

看到這裡,如果你想減重卻沒辦法有斷絕含糖飲料的決心,基本上就可以洗洗睡了。
十年前,當我還是個毫無自覺得大胖子時,一群胖子鄰居在中庭閒聊,剛好那位在中部頗有份量的醫學系教授也好奇地聽我們這群壯年胖子在說什麼傻話。
胖子一號拿著ZERO可樂,笑說目前要控制體重(他有輕微的糖尿病),只能喝ZERO。
結果大家討論起來,人人家裡不是冰箱塞著幾罐ZERO,就是根本買了整箱庫存。

胖子們朝著教授望去,期待教授給點正面的回應。(我們期待的回應是:對,你們喝ZERO就對了!)
教授只是笑而不語,留下一句:「人體的事情,很難講的......」

這幾年減重的經驗告訴我,千萬不要忽視ZERO可樂或代糖的威力,或者說,你不能不理解到人體是非常巧妙的機制,你以為用低熱量來騙過他,其實身體早就察覺!
有人說,因為喝代糖飲料讓自己掉以輕心,因此更大膽的從其他攝取熱量。
但我自己的體會,即使我非常堅持的不從其他地方攝取熱量,單純就是一罐ZERO可樂,也足以讓減重停滯不前。
因為停止含糖飲料讓我的減重獲得突破,因此在體重減低到85KG左右時,我決定要開始進行更積極的飲食控制。
在近一步的分享飲食控制心得之前,有幾個前提是必須先提及的:

我本身雖是理工背景出身,講究有憑有據,但人體真的是非常奧妙的機制,你很難用套用一個公式,簡單地找出飲食控制的規範。因此在飲食控制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邊走邊看的,掌握幾個基本原則,然後隨著身體的變化去調整。
敝人並不會特別推崇「某某飲食法」之類的論點,那種不吃肉、不吃油、不吃澱粉之類的論述,我都試過,但覺得並不是關鍵所在(至少對我來說不是),那往往只是減重過程的枝微末節。

在飲食控制的過程中,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基礎代謝率」這個觀念,看的是一個人在正常情況下存活所需的基本熱量。這個數字,網路上有非常多可以參考的計算公式可用,跟男女 體重 年紀都有關係。但我覺得呢,數字的推算不必講究太精確,抓大概的方向就夠了。
雖說人體是非常奧妙的機制,但也不是在跟你計較小數點以下幾位的精確度,差個幾大卡,甚至是一兩百大卡,我都覺得不是減重的關鍵。

譬如說,我會抓成人的基礎代謝率(加上正常活動所需的熱量)大概在2500大卡左右,平均起來,一餐大約800大卡。

除了基礎代謝率,還有另一個常見的數字,就是減掉一公斤的體重(肥肉),需要消耗7700大卡。
所以有人就會這樣推算了......如果每天少吃770大卡,少吃一個便當,是不是十天後就少了一公斤?

這樣的算法,可以說對,但其中也隱藏一些疑點。
genie.lin wrote:
所以有人就會這樣推算了......如果每天少吃770大卡,少吃一個便當,是不是十天後就少了一公斤?
這樣的算法,可以說對,但其中也隱藏一些疑點。

大小便本身其實都有熱量,吃得少排的少,所以要再多幾天才夠。
69公斤看起來是生病的容貌....過與不及都不好
健康的容貌才是最佳

絕大多數的減重者都有過度急切的心態,總希望用最積極的方式,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
我當然也有這個問題。
在89KG之前,那是無心插柳,反正運動運動著,腸胃舒服了,身體也自然減重。
但在89KG之後,就開始會關注體重計上的數字,開始計較每天能減少多少重量?開始計較量體重的時間、開始在意是不是喝太多水讓數字增加了?當然了,每天都要脫得精光才上磅秤,幾百克的差異也斤斤計較。

所以看到燃燒7700大卡等於減重1KG,自然有人會想:那我三天不吃,也差不多少了快一公斤,不是嗎?

前面都說了,人體是一個非常巧妙的機制,你長期不進食或飢餓,人體為了怕你餓死,就會開始減少熱量的消耗,同時幫你儲備更多脂肪,甚至燃燒你最重要的肌肉來維持生命。
所以,餓肚子是最危險的減重策略。
某些代餐減肥方式,由於過度激烈的減少熱量攝取,也會讓人體啟動保護機制,為日後嚴重的復胖埋下禍根。

我自己沒吃過代餐,但親眼目睹老婆在產後透過代餐減肥的驚人成效與反彈力道。
減重-復胖循環多次的溜溜球效應十分可怕,不可不慎啊!

既然不該採用過度進取的飢餓策略,那應該怎麼辦?
(天啊,我竟然能堅持兩天寫這麼多......)

genie.lin wrote:
絕大多數的減重者都...(恕刪)


感謝您的分享~期待後續精彩的經驗~
Give me what I could never ask for...
差不多中午用餐時間了,我真心建議有心減重的朋友,應該到便利商店逛逛,了解每種食物的熱量多寡。
一個御飯糰多少熱量?一個便當多少熱量?一個手捲多少熱量?甚至,一碗泡麵多少熱量?

至於一瓶甜飲料多少熱量,那就別看了。
我知道,你心裡一定在想,我正餐少吃三百大卡,換來一罐甜飲料如何?

說來古怪,
偏好甜食的我,幾十年來都戲稱甜點是吃到另一個胃,不佔用正餐的胃容量。
但人體好像也懂得區分,你以為用熱量替代的方式換取甜飲料,事實上,甜飲料的威力依舊不減!

簡單的說,你就是不該喝甜的。

Michael817 wrote:
感謝您的分享~期待...(恕刪)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