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說說蒙古當年最西打到哪裡,為什麼打不過去了???????

Gugugu wrote:
就算從廈門出發順流開半天只會往北去

帆船當然要換看風向及風速.

更何況台灣是山很低的島?

如果是遠處朓望,應該說得過去.

dongmark wrote:
在唐朝時期的造船技術,早上從白帝城出發,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即可

根據GOOGLE地圖

白帝城到江陵
走陸路要407公里
走水路一定更短....絕對少於400公里

千里江陵一日還
是為了文字藝術的表現
而不是真的有到千里遠

即使以古代的華里來算
也是不到千里之數
Gugugu wrote:
說了一個謊就要更多...(恕刪)


自汀路尾澳舟行,至是日巳時

從汀路尾澳以小型船隻出發,當日中午的時分



首先要搞清楚,汀路尾澳是哪裡??

汀路已經無可考,,但尾澳則現在還有,,屬於泉州斗尾港

基本都是從從廈門-泉州之間的沿海港口出發的

地點這一點無疑



你說台灣海峽4月份洋流往北


但台灣海峽 4月份 季風是北風,自北向南吹


所以船向正東方向行駛半天,除了澎湖,不可能有其他的選擇


也就是澎湖向東約50里


就是他們所見到的物景



另外

文中提到了

有一個翻譯官叫陳輝的,是三嶼國人

三嶼國就是今日菲律賓最北部的巴丹群島省

菲律賓都知道,怎麼可能不知道現在台灣島的位置????

更何況台灣島離澎湖這麼近

當年的航海技術的寬度,廣度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本來楊祥打算讓翻譯陳輝和原住民溝通一下

結果就是語言不通

導致了後面的武裝衝突。導致死亡3人



真相是越辯越明的

3月29日從廈門泉州一帶出發當天到達

你就原景複製再現

這期間能選擇的地點很少

你用排除法就可以得出答案
怎麼從最西邊講到東邊的台灣了

其實,我比較想知道西邊戰線的狀況

dongmark wrote:
首先汀州就是現在的廈門金門一帶...(恕刪)


dongmark wrote:
首先要搞清楚,汀路尾澳是哪裡??
汀路已經無可考,,但尾澳則現在還有,,屬於泉州斗尾港
基本都是從從廈門-泉州之間的沿海港口出發的
地點這一點無疑...(恕刪)


前面已經揭發您兩次移花接木
如今一下咬定汀洲就是廈門
一下改口說位置無可考
雖然無可考但是在廈門一帶毫無疑問...

汀洲以客家土樓被列為聯合國遺產
在 丘 陵 中 根 本 不 靠 海
您說謊幾次才夠
還自稱真相是越辯越明的?
鼎 鑊 甘 如 飴 求 之 不 可 得
Gugugu wrote:
前面已經揭發您兩次...(恕刪)


對啊

真理越辯越明

文中說的是 汀路尾澳,如果並不是汀州

那麼汀路是哪裡???尾澳又是哪裡???


現在說了 尾澳 是泉州的斗尾港


那麼汀路是哪裡呢???

意思有可能是指從汀州(現在的福建龍岩市)徵集的兵員,由此出發步行陸路至尾澳港口一帶,再乘船出發的

從文言文的角度來說

完全可以說得通的



但不管怎麼說

楊祥 此人的官職是 福建省海船副萬戶

他擁有的權利範圍,作為水軍副統帥,能調兵出海的地點,不是泉州,就是廈門

福建就這麼大

還別的選擇嗎???

cckm wrote:
歐洲海外殖民時期大多也是如此,
商船登陸後,船長就宣佈發現某地,奉上帝之名歸屬國王所有云云.
如果被當地人轟走就當笑話一場,
如果沒有打敗仗,當然就是上帝允諾之地了.


問題是元代有大規模出兵台灣的紀錄嗎?

日本人有現代化裝備打原住民都損失不少,元朝根本無力發動跨海對台灣的攻擊

既無實質統治人力,也無建設

元代統治台灣分明是移花接木一說,不可一錯再錯

千年之夢 wrote:
問題是元代有大規模...(恕刪)



我看了一下史料

1297年(元成宗元貞三年),即大德元年

九月派遣張浩、張進帶兵赴流求

生擒130餘人而還

這一次的流求,指的不是台灣島

而是琉球王國 (現在的沖繩)


因為戰爭的節點和琉球官史的《中山世譜》相對應


也就是《元史》

第二次派張浩出征

那個是沖繩,不是台灣


第一次 楊祥 的那次,是台灣島

dongmark wrote:
我看了一下史料1297...(恕刪)


你是說中國軍隊被打得灰頭土臉那次?



麻煩一下回復文章不要勾選附帶私人訊息,很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必烈于西元1291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0月,應海船副萬戶楊祥的請求,任命楊祥為宣慰使,佩金符,吳鬥志為禮部員外郎、阮鑒為兵部員外郎,佩銀符,帶兵六千前往流求招降。船行不久,到達一個地面低、形狀狹長的島嶼,楊祥以為到達流求,命劉閏率200余人分乘11艘小船上岸。島上的人聽不懂漢話,雙方發生衝突,元軍被殺3人,被迫撤回船上,回到澎湖
千年之夢 wrote:
你是說中國軍隊被打...(恕刪)


很正常

本來就是向上級交差

你是楊祥,你也沒辦法

誰沒事天天到外面去打仗

吃飽撐著沒事做


不過那次,元朝皇帝應該是想叫 楊祥 去打琉球王國(就是現在的沖繩)


當時琉球王國 和 宋朝來往比較密切

比較出名

於是就想要琉球王國成為藩屬國

結果就搞混了

把描述台灣的情景,記載成了琉球王國


在福建省官員來看

他們應該非常清楚台灣的土地規模

最好別讓他們打台灣

所以將錯就錯

因為琉球王國比較容易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