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台北人 好像都不說台語了!

andy0617 wrote:
蚱蜢,蟋蟀,螳螂怎麼念?

企鵝,鯨魚,長頸鹿怎麼念?

夜鷺,夜鶯,貓頭鷹怎麼念?

眼鏡蛇,青竹絲怎麼念?...(恕刪)

約定俗成,唸得出來大家聽得懂久了就這樣了
就像番茄蘋果成了日文
要去細究這些怎麼唸,老實說,100年前根本沒這唸法

就像有些人聽五月天的台語歌聽的是如癡如醉
我聽五月天的台語是笑到流淚
語言這種東西,是用來溝通的
不是用來拜的,時代會給它新的生命
等到所有人都蝙蝠蝙蝠的唸
就沒有人還記得蜜婆的說法
但是這不表示蝙蝠就絕種了

不然我出個題目大家試試
櫻花鉤吻鮭
藍腹鷴
五色鳥
台北樹蛙
這些台灣特有種的生物
台語要怎麼唸


我阿罵不會說國語
即使用了一輩子的台語
還是有說不出來的東西,有很多其實都是後代加上去的
硬要說是正確讀音或唸法,其實沒多大意義

哪有姑娘不戴花 wrote:
就像番茄蘋果成了日文

蘋果有2個唸法

零喔..朋購


哪有姑娘不戴花 wrote:
不然我出個題目大家試試
櫻花鉤吻鮭
藍腹鷴
五色鳥
台北樹蛙
這些台灣特有種的生物
台語要怎麼唸

為難大家嘛

又不常見的

怎麼唸

哪有姑娘不戴花 wrote:
我阿罵不會說國語
即使用了一輩子的台語
還是有說不出來的東西,有很多其實都是後代加上去的
硬要說是正確讀音或唸法,其實沒多大意義

阿嬤不識字 但是伊識真多的代誌

伊講閃電是天的鎖匙 鎖匙打開有雨水

阿嬤不識字 但是有一張情批寫乎伊

經過幾十年不曾拆開 她講寫字不如相思

我愛的伊 欲來離開 伊講孤單尚適合伊

無留半字 就斷了過去 不甘心付出 為伊哮歸暝

我愛的伊 欲來離開 伊講孤單尚適合伊

山盟海誓 也失去意義 情批攏無字 癡心變青眠

伊講情人欲愛無勇氣 才來用字騙分開


唱完了
朽桿 也可以說成 怕跑


00000000
台灣被日本統治幾十年
很多平常念的都是日語 並非真正台語
包括海豚 的豚 日語漢字 豚=豬
所以海豚台語被念成 海豬
海豚的真正台語 有人會念嗎?
不要再跟我說海豬
不要再跟我說海豬
不要再跟我說海豬

會說台語只是基本溝通方式
台語俚語 如果你會念30種以上
那個才是 台語高手
台語的精髓 在台語俚語

其實常看霹靂布袋戲,語音(不是口音)的台語一定會變強

我有個同學還可以用台語背出許多唐詩宋詞
01小十字 wrote:
阿嬤不識字 但是伊...(恕刪)

自信閩南語很溜嗎?不妨試試這些名詞讀法。

蚱蜢,蟋蟀,螳螂怎麼念?
草螟仔,肚猴,草猴。
小葉版兄說的逗貝、豆北仔也都對,各地方讀法差異而已。

企鵝,鯨魚,長頸鹿怎麼念?
徛鵝,海翁,麒麟鹿。

夜鷺,夜鶯,貓頭鷹怎麼念?
暗光鳥,蚊某,孤黃、貓頭寇。

眼鏡蛇,青竹絲怎麼念?
飯匙銃,赤尾呆仔。

不才是讀沒兩年書的村夫,自當無德在此講經論道,
只不過每每見到有人用腦補偏見暗諷、貶低他人,總忍不住要跳出來抬槓。

不可諱言,台北因為族群融合與時間推移,漸漸少在公開場合使用閩南語溝通,
但並不意味著台北人的閩南語說的不好甚至遺忘,更不代表台北人都不台了。
沒互相拓看麥,還真不知道誰的閩南語比較溜與正統。

像一般人念做「陽明山(沙suann)頭(桃thâu)」,我家族耆老聽見一定立刻糾正,
「陽明山(杉sam)頭(t丟ˊTiuho;拍謝,這閩南語七音實在很難文字化)」,
時時告誡我們後輩,一定要學好正統的河洛語言及文化,並傳承下去。

另外分享一些笑談,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非聽說。
小弟在海軍艦艇服役,同袍來自四面八方,
由於各地方慣用發音以及用詞各有迥異,所以常常發生雞同鴨講的趣事,
明明大家都是用閩南語對談,每聊個十來句,總會有人聽不懂,需要第三方翻譯。
例如北部人就很少人聽過地摳粉(洗衣粉);
鹿港人每次說到滷蛋,都會被群起吐槽;
跟鄰兵借個橡皮擦(七仔tshit-á),等了半天他卻跑去拿了女朋友相片給你。

又某次新加坡海軍參訪艦停靠在我們旁邊,兩邊比手畫腳的想要溝通,
說國語,他們的國語很破又帶著奇怪腔調,有聽沒有懂;
烙英文,咱們的英文又實在太渣,嗯啊了半天,就是擠不出完整的一句會話(遮臉)
折騰個老半天,後來才發現閩南語馬A通,
跟著新加坡華人、新籍大鬍子印度人,用閩南語天南地北的卡唬爛,這經驗永生難忘。

suyugu wrote:
所以海豚台語被念成 海豬...(恕刪)

小弟這念做"白鯃",
也聽過有人叫做媽祖魚。
很多台北一待就不太講台語了,到了第二代很多都完全不會講了,我小時候也因為不會講台語,被店家拒絕做生意過,真想放火燒那些偏激閩南人的店鋪。
蟋蟀的種類有很多 並不是所有蟋蟀都叫肚猴
西述阿 斗杯阿 黑龍仔 肚猴
以上都是蟋蟀 但品種不同念法也不同
肚猴指的是中華大蟋蟀 是住在地底
黑龍仔 也是蟋蟀 是住在地表的 黃斑黑蟋蟀
白鯃 媽祖魚 是單指中華白海豚

有很多台語是地方方言 去外面講懂台語的也不見的懂其它區域方言
台語沒有所為正統 很多區域不同念法也不同
椰子念 ”豪瓢ˊ” 圓鍬念 炎筆仔 左手香念 番仔薄荷
這些應該很多人都沒聽過的地方方言台語念法
光一句{丟掉} 我就聽過四種台語講法
一種昆蟲蟬 就有三種台語念法
這就是台灣教育的悲哀 為了推廣台語就要"正名"
"正名"就變成一句才是正統 其他地區方言台語就不被認同

台語指的是區域語言 幾百年流傳下來的語言
台灣幾百年來又沒長頸鹿 又沒企鵝 哪來的這些外來種台語
聽到這種台語真的有點給他好笑
還不是現代人那些自以為是的教育人硬要給他冠上的一個台語

正統的河洛語言及文化
族群分裂後 最終還是會發展出其他不同詞語
你回到大陸 聽那種原始河洛語言
說真的你聽一聽跟台灣的台語還是有差異性的

台灣俚語就不同了 可能口音會不同 但念法絕對不會變
所以說台語精髓在台灣俚語 台灣民謠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