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儒"講尊王,所以在古代中國才那麼被君王推崇。換做今天的話說,我覺得可以叫做PLP。孔子本身就算沒問題,他的弟子那些集結他平日精闢的好話編成"論語"的那些人,是PLP。換做靜思語,是不是也一樣的狀況?教論語大家好像都沒意見,但為什麼教靜思語就那麼多意見?我想是因為"儒家"或者是先前那些"儒者",沒有像現在的"慈濟"或者這些"師兄師姊"那麼多爭議吧?因為尊儒而忽略其他家的學説,是不是很可惜?如果是,除了靜思語,而忽略了其他人平日精闢的好話,像"去死一死"、"謝謝指教"、"你不要那麼專業好不好",是不是很可惜?怎樣也至少要寫心得報告來正反兩面辯述一下。
arjigo wrote:學校上課內容,中庸簡單就好,宗教與政治難免爭議,連扯上邊,都最好不要,...(恕刪) 我把內容貼出没有一條跟宗教有關,倒是跟小朋友修身養性、做人處世、待人接物有關,怎麼看都是對小朋友助益很大的內容,你們又舉不出到底哪有提到與宗教相關的證據或例子,只是一直跳針跟扯一些枝微末節的事,而且全台多少國小老師,難道全部老師都佛教徒還慈濟信徒,課程內容若真的有如你們所說的問題,第一線老師早有人跳出來反對。zola wrote:和尚不就是了嗎?潛...(恕刪) 一個老師可能在課程中根本不會提到的"證嚴法師"四字就能潛移默化,那如果老師能一天教一句那200條佳句,那真是國之幸,台灣小朋友有福了。
教育小孩、小學生,最重要的是父母、老師言行一致的身教,人的成長是看著身旁的長輩行為舉止學來的,讀再多書、學問再好,都比不上身教的重要!這些勵志的小語,一般小學生沒有人生經驗,是不會有太大的作用。教導小孩想要有效果,除了小孩本身的思維外,沒有良好的互動關係及言行一致的身教外,是很難改變他的未來。
安基拉 wrote:一個老師可能在課程中根本不會提到的"證嚴法師"四字就能潛移默化,那如果老師能一天教一句那200條佳句,那真是國之幸,台灣小朋友有福了。...(恕刪) 是國之不幸吧實在拗很大把教材都夾雜聖經裏的詞句你看久了會不會說話都那個樣子出口福音閉口福音一樣沒提到上帝
靠人供養的人與團體從佛經類(法華經)延生再+些白話與對稱句的廢話所編寫的東西社會這個大地圖有隨時代環境變化的遊戲規則偏偏有人與團體要自己畫個圈自訂規則也算是種逃避跟自我保護給小孩吸收只是培養信徒前做暖身而已就像平民勞工你卻要他聽軍公教喇經濟改革一樣荒繆聽別人嘴砲(其他課外讀物)意見可能不一定有營養但會比較實際了解這個社會的各個層面不然活在象牙塔或偽藏經閣裡的差別......其實是差不多的課本與現實社會會讓小孩自然且"健全"的成長
Iron_oxide wrote:靠人供養的人與團體...(恕刪) 只能說洗腦教育和行銷無所不在有人還是當做正常===============================如果今天有二個小孩,唸不同學校一個回家一直說要傳福氣傳福音一個一直說要你靜思學習放下二個還吵來吵去家長怎麼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