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日據時代與日治時代與日本時代


胡青羊 wrote:
有一些台灣朋友的邏輯很奇怪
把清朝和日本等同
認為都是殖民者
好像壞事都是清朝乾的,中國從清朝開始就欺負台灣人
如果這是原住民的立場,我認為有道理
但對台灣漢人來說,你們的祖先不就是清朝來台灣的人嗎?要說殖民台灣的,不就是你們自己的祖先嗎?
即便清朝統治台灣是殖民,你們也明明是得利者,為什麼又表現的很悲情呢?
誰能幫我解釋解釋?

在一個 資源缺少 的 情況底下

有哪一個 不想成為 那 悲情的 受害者呢 ?

但確實是受害者啊,因為

清 朝廷 與 清 來的漢人 切割

那個詞彙 是 割讓

假設我是 清 人,我的 朝廷 把我 割 給 了 日本

我能不 搥胸頓足 悲得大哭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Aznsilvrboy wrote:
我很好奇當時荷蘭還有...(恕刪)


其實 你認真去研究的話 荷蘭人當時根本沒有統治台灣....

當時在台灣的只有荷蘭武裝"商人"
荷蘭沒有任何官方組織及軍隊在台灣做過任何要殖民地居民應該做的事
所以荷蘭教科書上也根本沒說過自己統治過台灣
因為沒要台灣人繳稅或是服兵役 就單純一群武裝商人跟台灣人做貿易而已

台灣教科書很喜歡說的鄭成功擊退荷蘭人實際上只是擊敗一群武裝商人而已
鄭成功的軍隊在明軍裡是很落後的 明軍正規軍已經配備火銑 鄭成功的軍隊還在使用冷兵器
如果真的跟荷蘭正規軍打 鄭成功其實不太可能打贏(拿刀的怎可能打贏拿槍的)
他只是很討厭他統治的土地上有外國勢力而已
荷蘭商人有表達過希望雙方能共存也願意繳稅 但他只同意貿易不准繼續居住台灣
最後雙方起衝突 包圍戰的狀況下(因為鄭成功沒有重型武器能攻城 只能選擇包圍戰)
由於荷蘭商人缺乏外援 食物跟彈藥不足 最後選擇投降

能守住台灣而不被清軍擊敗主因有兩個
清軍只擅長騎馬打仗 不擅長海戰
清軍極度排斥火藥武器 因此缺乏遠距攻擊船隻及地面部隊的能力
所以清軍打不贏鄭成功
靈魂守衛 wrote:
其實 你認真去研究的話 荷蘭人當時根本沒有統治台灣....
當時在台灣的只有荷蘭武裝"商人"
荷蘭沒有任何官方組織及軍隊在台灣做過任何要殖民地居民應該做的事
所以荷蘭教科書上也根本沒說過自己統治過台灣
因為沒要台灣人繳稅或是服兵役 就單純一群武裝商人跟台灣人做貿易而已
台灣教科書很喜歡說的鄭成功擊退荷蘭人實際上只是擊敗一群武裝商人而已
鄭成功的軍隊在明軍裡是很落後的 明軍正規軍已經配備火銑 鄭成功的軍隊還在使用冷兵器
如果真的跟荷蘭正規軍打 鄭成功其實不太可能打贏(拿刀的怎可能打贏拿槍的)
他只是很討厭他統治的土地上有外國勢力而已
荷蘭商人有表達過希望雙方能共存也願意繳稅 但他只同意貿易不准繼續居住台灣
最後雙方起衝突 包圍戰的狀況下(因為鄭成功沒有重型武器能攻城 只能選擇包圍戰)
由於荷蘭商人缺乏外援 食物跟彈藥不足 最後選擇投降
能守住台灣而不被清軍擊敗主因有兩個
清軍只擅長騎馬打仗 不擅長海戰
清軍極度排斥火藥武器 因此缺乏遠距攻擊船隻及地面部隊的能力
所以清軍打不贏鄭成功

都怪阿功
不然台灣也許有機會成為民族融爐
日殖時期日本也許就不敢太過囂張

水雲 wrote:
在一個 資源缺少 ...(恕刪)


受害也是受了日本人的害,為什麼反過來責備大陸?難道清代朝廷願意割讓領土嗎?
台灣對東南沿海的屏障作用有多重要,諸位以為那時候清廷沒有這點戰略眼光嗎?
一個西北的塞防,一個海防,注重哪個,是清廷內爭論很久的問題
李鴻章主張海防為重,所以搞了北洋水師;左宗棠主張海防塞防並重,所以領兵收復了新疆。
最後朝廷聽取了左宗棠的意見
一個台灣,一個東北,都是對日本極具戰略價值的地方
馬關條約時,日本是連滿族的老家滿洲都要吃進去的
如果不是清廷利用國際局勢搞了個三國干涉還遼,加上李鴻章在日本談判時遇刺吃了日本極端分子的一槍,
估計清廷連老家都保不住了
國力不如人也沒有辦法,但說清朝不重視台灣甚至拋棄台灣,可有可無,言重了

胡青羊 wrote:
受害也是受了日本人的害,為什麼反過來責備大陸?難道清代朝廷願意割讓領土嗎?
台灣對東南沿海的屏障作用有多重要,諸位以為那時候清廷沒有這點戰略眼光嗎?
一個西北的塞防,一個海防,注重哪個,是清廷內爭論很久的問題
李鴻章主張海防為重,所以搞了北洋水師;左宗棠主張海防塞防並重,所以領兵收復了新疆。
最後朝廷聽取了左宗棠的意見
一個台灣,一個東北,都是對日本極具戰略價值的地方
馬關條約時,日本是連滿族的老家滿洲都要吃進去的
如果不是清廷利用國際局勢搞了個三國干涉還遼,加上李鴻章在日本談判時遇刺吃了日本極端分子的一槍,
估計清廷連老家都保不住了
國力不如人也沒有辦法,但說清朝不重視台灣甚至拋棄台灣,可有可無,言重了

你們 大概 不喜歡 一位 歷史學家,名字 叫做 李敖

我不知道 他 說的 歷史 有沒有 說對

反正 說 清朝 當時 是 半推辦就 才要了 臺灣 的,是 他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你們 大概 不喜歡 一位 歷史學家,名字 叫做 李敖
我不知道 他 說的 歷史 有沒有 說對
反正 說 清朝 當時 是 半推辦就 才要了 臺灣 的,是 他

玄燁聽了不知道會不會想哭
水雲 wrote:
你們 大概 不喜歡...(恕刪)


在是否將台灣納入版圖的問題上,當然存在爭議
因為那個時代不存在外國海上威脅的問題
是施琅的上書起了很大作用
裡面列舉了台灣的重要
真的是有理有據
而且我認為,即便沒有施琅的上書
從理性的角度,清廷也一定或遲早將台灣納入版圖
因為那個時代台灣已經不是空島,開始有大量的漢人移民
如果清廷不主動管理這些流民
很容易就成為反清復明思想的大本營
從整個政權穩定的角度講,清廷也必收台灣
"日治時代"應該是近幾年才有的說法,

家中老一輩受過日本教育,日語流利的長輩們,
習慣以閩南語稱"日本時代".

至於"日據時代"... 當然是2000年以前 教科書與官方文書 "政治正確"的說法.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靈魂守衛 wrote:
其實 你認真去研...(恕刪)


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是國家的特許公司, 具有準政府權力,包括發動戰爭,監禁和處死罪犯,條約進行談判,發行自己的貨幣,並建立以及統治殖民地的權利. 在歐洲歷史上的探索時代很多國家都是透過這種特許公司來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他們不僅是一群武裝的商人而已. 荷蘭歷史課本可能不會談到他們統治過台灣, 但他們一定會學VOC如何拓展荷蘭在亞洲的貿易的歷史.
流川 風 wrote:
玄燁聽了不知道會不會想哭

反正 玄燁 是 這個 哭

阿石 是 天天 這個 哭

我居然叫他 阿石 ?

在那個年代,我大概會被槍斃

在現在的話,這樣叫得太可愛了,我大概也會被槍斃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