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就算是能蓋出如香港國際機場般硬體水準(10年前的設計)的建築,
也沒辦法維持該有的服務水準;
可以從一些基本的小地方觀察起:
譬如,比較常往來台港兩地機場的大大們,應該會留意到--出關行李轉盤的速度,
會發現台灣處理效率真的很難讓人理解....的慢速;
以香港機場的客、貨處理(轉運)量,敝人相信絕對是超越台灣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的現況,
人家有數倍於台灣的gateway,理論上也會有數倍的行李要處理,應該要等比較久,
但是很多時後卻是台灣的行李要等更久,也許有人會說這是桃勤的問題?
敝人覺得是(服務)要求與(系統)投資的問題,主管機場的機關是否有嚴格要求服務水準,
以及與其他鄰近機場競爭的心意,應該都會在這些地方顯現出來。
(至於我們的手推行李車....就更是讓人無言以對的設計。)
機場管理單位能夠以近似商業化(香港),或完全商業化(Ex:北京)經營管理,
才能夠以客戶滿意度與本身競爭力為出發點,而不是一個在那邊"撐"著的純官方單位。
硬體建設很重要,但是沒有相關的"軟體"(管理人才)配合,
就會有機會淪落到中國大陸一些新蓋機場的窘狀。
寫到這邊,突然想到:
北海道的新千歲"國際"機場,地勤人員會三人一伍,在跑道旁揮手並鞠躬致意,
以恭送乘客離去,雖然也許有點作做,但最少她們願意做出好的表面功夫。
至於它的硬體設施,敝人評估頂多也是桃園中正國際機場II期的水準。
To do nothing is doing something!
提供些在浦東機場發生過的故事
上海-濟州島-台灣 就是住來上海台灣的台灣人常搭那條航線
也不知是空橋不足或東航不肯花錢租空橋 在浦東是坐巴士去停機坪 (不知現在還是不是這樣)
有一次, 整車人在浦東的停機坪左繞 右繞 停車 倒退 迴轉 繞了5分鐘 還差點跟滑行中的飛機相撞
司機找不到我們的飛機啦!!!
有一次, 上機了, 艙門都關了, 飛機遲遲不起飛. 有一團426旅行團發現有人沒上(人根本沒check-in), 整團10多人要求要下機. (426爐事情的能力真的超強) 機長竟然答應, 還廣播要全機旅客下飛機, 領了自己的行李, 再重新登機. 然後共產黨批鬥大會的戲碼就上演了, 全機旅客罵到不行. 最後機長重新廣播, 不用下飛機了. 我勒, 機長比公車司機還不如.
有一次, 上海飛法蘭克福. 就一個check-in櫃檯大排長龍. 原因是某天兵426已check-in, 行李都嚕進去了, 他才想起他的申根簽證還沒生效. 他要改班機. (但他怎會買那天的機票呢? check-in小姐眼睛瞎了啊?) check-in小姐不給她退. 吵了10幾分鐘. 旁邊check-in櫃檯閑閑看好戲, 我們大排長龍.
說給臺灣人高興的, 飛機到法蘭克福. 機艙打開, 高頭大馬身背MP5衝鋒槍的德國黑人航警數名就站在GATE口, 一個一個盤問. 我就直接走過空橋 到GATE口 拿出我的中華民國(台灣)護照說"I am from Taiwan". 連看都不用看, 直接pass. 我的大陸同事還在空橋上排隊.
內文搜尋
X




























































































